榕管蓟马发生及种群消长规律

2016-10-19 13:11范文红李艳琼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虫瘿红塔区消长

范文红 李艳琼

摘要: 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玉溪市红塔区小叶榕(Ficus concinna)上的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的历期和年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虫在红塔区小叶榕上完成1代夏季需要25~31 d,春秋季需要42~47 d,冬季需要54~60 d。随着气温的下降,各虫态历期也相应加长,完成1代的时间也随之延长,榕管蓟马在红塔区一年可发生8~9代,周年可发生,世代重叠严重,卵的发生表现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时间在7月中旬到10月下旬,第二个高峰时间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第一个高峰期发生数量大于第二个高峰期,其发生数量与温度关系密切,与降水有一定的关系。

关健词: 小叶榕(Ficus concinna); 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 历期; 种群消长; 玉溪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8-1991-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8.019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al duration and change rules of Gynaikothrips uzeli Zimm on Ficus concinna was investigated at yuxi hongta distri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 uzeli needed 25 to 31 d in summer complete generation, which needed 42~47 d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54 to 60 d generation in winter complete. As temperatures drop, the state of insect correspondingly became lengthen, complete generation time became lengthen, G. uzeli could happen 8~9 generations a year in hongta district. G. uzeli could occur on the Hongta district flocculus banyan anniversary,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The eggs harm characterized had two peak, the first peak in late time in the middle of July to October, the second peak period in the Mid to late January until Mid to late February. The first peak occured with greater number than the second peak,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mount and the temperature, and certain relations to precipitation.

Key words: Ficus concinna; Gynaikothrips uzeli Zimm; developmental duration; population growth; Yuxi

近年來,小叶榕(Ficus concinna)成为城市街道和庭院绿化种植最多、分布最广的绿化树种,由于小叶榕为常年阔叶乔木,阴蔽面积宽、树型美观,适宜绿化和美化环境,并且还具备抗污染、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益。小叶榕在许多城市园林建设中常用于绿化街道和美化广场,随着小叶榕的广泛种植,榕树上的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包括黑刺粉虱、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 Zimm)、蚜虫等,其中,榕管蓟马对榕树的危害最为严重。榕管蓟马以成、若虫锉吸榕树嫩叶和幼芽汁液,造成大小不一的紫红褐色斑点,芽梢凋萎,叶片沿叶脉向正面折叠,形成饺子状的虫瘿,叶片转黄、脱落。有的叶片中有数十头至几百头成、若虫在虫瘿内吸食危害,受害严重的榕树整株嫩叶卷成饺子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其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1-4]。在玉溪,有关小叶榕榕管蓟马的研究较少。为了解和掌握其危害特点及种群发生动态,为有效防治榕管蓟马提供科学依据,笔者进行了该项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榕管蓟马历期观察

于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从玉溪市红塔区东风中路财富时代广场绿化地的榕树上采得若干榕管蓟马雌、雄成虫,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置于盛有新鲜小叶榕嫩叶的培养皿内,任其产卵,8 h后移去成虫,每天8:00、20:00各观察一次,当发现有若虫孵化出来,立即用毛笔尖蘸水后分别将初孵若虫单头挑入培养皿内。培养皿用棉球保湿,每组设置12个重复,每天8:00、20:00各观察一次,记录各阶段发育和存活情况,叶片见干即更换新鲜嫩叶,直至羽化为成虫为止。

1.2 种群消长规律调查

试验在玉溪市红塔区东风中路财富时代广场绿化地进行,选被蓟马危害的榕树进行调查,树高3 m,株距100 cm,树形走向为南北向,园林上进行正常管理,不施药,不剪枝。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每7 d调查1次,每次随机在田间取5株样株,每株分别从东、南、西、北等不同方向各调查一个虫瘿叶片,共计20个虫瘿,每次调查采集的虫瘿用封口袋分装好,贴上记录标签,带回实验室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虫瘿内所有的虫瘿蓟马卵、若虫和成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下榕管蓟马的虫态历期

从表1可知,在红塔区,榕管蓟马在夏季(7~8月)完成一代需要25~31 d,春秋季(9~10月)需要42~47 d,冬季(1~2月)长达54~60 d才能完成一代。随着气温的下降,各虫态历期也相应加长,完成一代的时间也随之延长。以此推算,榕管蓟马在红塔区一年可发生8~9代,且世代重叠严重,可以若虫、蛹、或成虫越冬,无明显越冬现象,常年可见成虫、若虫和卵。

2.2 榕管蓟马种群的消长规律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在红塔区财富时代广场进行了为期1 a的监测,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榕管蓟马常年发生,卵存在于每个时期;4月至5月中旬、12月中旬、次年3月中旬均无榕管蓟马成虫发生;3月至6月、9月中旬、12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几乎没有若虫发生。

榕管蓟马种群的周年消长规律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榕管蓟马可以不同虫态周年发生危害,其为害时间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到12月上旬。2014年3月后随气温的转暖,榕管蓟马发生数量有少量回升,5月下旬至6月中旬数量有所回落,主要是因为雨季来临,雨水对弱小的昆虫有一定的冲刷作用。其卵的发生规律表现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7月中旬到10月下旬,其中8月10日达到了最高点,虫瘿中卵平均密度高达144.60粒,单个虫瘿中卵数量最高达到480.00粒。若虫的发生也在此时达到了最高峰,单个虫瘿中平均密度高达29.00头,应在此时进行防治。第二个高峰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虫瘿内多以卵的形式存在,之后随气温的下降,虫口密度有所减少,到1月上旬降到最低,一个虫瘿中卵平均密度为35.32粒。随着气温的回升,虫口密度又缓慢上升,到2月下旬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2月25日一个虫瘿中卵平均密度达99.76粒,3月后可能由于对榕树进行了一定的修剪,所以虫口有所下降。总之,榕管蓟马的发生数量与降雨、气温关系密切,降水的冲刷会减少昆虫的发生数量,气温越高,发生数量越多,气温下降后发生数量降低,1月是冬季,其卵的发生数量达到了一年中的最低值。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榕管蓟马可周年发生危害,其卵的发生危害时期表现为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在7月中旬到10月下旬,第二个高峰期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中下旬。这与黄炎霞等[5]报道的福建神州的5月下旬至6月下旬、9月至12月上旬为卵高峰期,与宁玲[6]报道的5月至6月初和9月至10月是为害的高峰期有所差异,是由于各地气候的不同所造成的。

温度、湿度对榕管蓟马发生数量的影响以及天敌对其种类的寄生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韩运发.中国经济昆虫志,第55册,缨翅目[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 韦颖文,吴耀军,奚福生.黄金榕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32(2):71-73.

[3] 张丽霞,管志斌,管艳红,等.榕母管蓟马危害榕树盆景[J].植物保护,2004,30(1):89-90.

[4] 赵国富,陈伟洋.台州市榕母管蓟马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9,28(3):11-13.

[5] 黃炎霞,刘伟敏,罗 佳.榕树蓟马种类及其种群数量消长[J].武夷科学,2012,28(增刊):62-67.

[6] 宁 玲.小叶榕榕管蓟马的发生及防治[J].热带农业科技,2005, 28(4):39-40.

猜你喜欢
虫瘿红塔区消长
红塔区鲜食玉米品种展示试验
夏至
虫瘿:植物上的育婴房
玉溪市档案局到红塔区调研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意见领袖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枸杞瘿螨虫瘿生长动态研究△
从相关句式的消长看使成式的产生
角倍蚜虫瘿对盐肤木光合特性和总氮含量的影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巴塘社会群体构成及演变消长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