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腾我从福建来

2016-10-20 09:10本刊编辑部
福建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萧敬腾阿嬷阿公

萧敬腾我从福建来

萧敬腾,1987年3月生于台北,祖籍泉州,2007年参加选秀节目《超级星光大道》崭露头角,2013年获第24届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奖,是在台北小巨蛋开个唱的最年轻的歌手,代表作《王妃》《海芋恋》等。

2015年,跟随中央电视台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剧组,萧敬腾一路寻根,回到了自己的祖籍泉港——他爷爷的老家。而在此之前,他对自己家族的故事,知之甚少。

“我只知道我的阿公是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从福建来到台湾。1945年美军轰炸日据的台北,为了避难,阿公到彰化躲了一段时间,在那认识了阿嬷。除此之外,我对阿公的经历一无所知。”面对电视镜头,萧敬腾说道,“福建泉港,我阿公的老家,28岁,我第一次回来,回来寻找阿公留在这里的故事。”

车子兜兜转转,停在了一个牌楼下,萧敬腾抬头一望,将上面的“萧厝村”三个大字念了出来。他“哇”了一声说:“这就是我家了!”

这次来萧厝村,萧敬腾有一个目的:“来之前,叔叔告诉我,2014年冬天他回老家,和一个叫萧维椿的老人见过一面。听说萧爷爷很多年前,送我的曾祖母来台湾,还在阿公家住过一段日子,他也许知道阿公更多的故事。”

遗憾的是,这个名叫萧维椿的老人,却在萧敬腾来的前几天去世了。好在节目组早前曾拜访过萧维椿,并留下了一段录音。迎着海风,萧敬腾将录音机凑近了耳朵,认真地听着老人用闽南语讲述那段往事:

那时候我19岁,去了台湾三趟,玉舞(萧敬腾的爷爷)的母亲是我们载过去的。我们坐的船,去的时候载花生油,回程载的是白糖,一袋两百斤,人扛着糖一起称重,再把人的体重去掉,就是糖的重量。玉舞比我大五六岁,我小的时候不认识他,听说他也是这样跑船去的台湾。我跑的第一趟船,有个大台风,九月初一,我们停泊在旧港,那趟见到了玉舞。那时候,玉舞骑三轮车,风里来雨里去。他住的是日本人跑了以后丢下的房子,很小,楼梯很窄,但楼上很整洁干净,锅碗拿出来锃亮,坐在地上吃饭。这边吃地瓜汤,在玉舞家吃稀饭。玉舞的老婆很贤惠,她还帮我洗了衣物。后来我就寄住在玉舞家,等台风过。那时台北常有警报,大家就会到艋舺龙山寺,还有25层博物馆,玉舞带我去看。我回来的时候是十月初十,当时萧厝在舞龙,后来,我就再也没见过玉舞了。

“阿公童年生活的家乡,他还留下了什么故事?”萧敬腾带着疑问,继续前行,“我拜访了村里最年长的几位老人,可惜他们都没有印象,只是大概听说过我的曾祖父吸了鸦片,败了家,曾祖母没有地,带着我的阿公,还有阿公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借别人的房子住,靠挑粪和撬蛤蜊为生,全家只有一个公碗,连盐都买不起,用海水煮地瓜叶吃。大概十几岁,阿公离开了家乡,去一海之隔的台湾讨生活,骑三轮车,搬了二十几次家,进了监狱,1987年6月6日去世。四个月后,台湾宣布开放居民到大陆探亲,阿公没有等到这一天。这就是我能找到的,我阿公的故事。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岁月遗忘了。”

“寻根的最后,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在来泉港之前,爸爸和叔叔告诉萧敬腾,当年爷爷希望儿孙们在回去的时候,能够找到萧敬腾曾祖父的墓,掬一抔土回来。“回家乡,去他父亲的坟头取一把土,是阿公一生都没办法实现的心愿。爸爸和叔叔回来找过四趟,但都没有找到我曾祖父的坟在哪里。”

萧敬腾跟着节目组四处寻访,得到的还是令人失望的结果。然而,就在众人将要放弃的时候,一位女士却为他们提供了线索。就在萧厝村太白峰附近,曾经有一片公墓,后来火化政策实施后,政府将这块地征用为工业区,这些坟墓就被挖了起来,剩下无人认领的,就被安置在附近的一个小庙里。

路很不好走,但萧敬腾不愿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放弃了,他和节目组在那位女士的带领下,穿过荒芜的草地,终于走进了小庙。在看到庙门口随意堆置的骷髅的那一刻,萧敬腾合上了双手,低语道:“阿祖,我回来了。”

面对当时的场景,萧敬腾十分意外,至于曾祖父的遗骸到底在不在那些骷髅里面,“讲实话,不确定”。他说:“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无从去看到底是哪一块,哪一个。我只能盯着一个骷髅头说话,我觉得他就是,我只能这样子,因为它就看着我。”

庙里的骷髅,后来由萧敬腾出资修了义冢安葬。而他在庙门口掬的那一抔土,被带回了台湾,放在他爷爷的墓前。

“这几天的过程,我好像在看一部电影。我家有没有故事,我的解读是,其实我家还是没什么故事的,但我后来又解读了一次,人人应该都有故事,它是一个很平淡,在当时很正常的一个生活,我们不可能拥有他们的生活。”寻根的最后,萧敬腾说道,“我家乡的港口,60多年前,阿公应该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发坐船去了台湾,这里也是我寻根的终点。这一路的寻找,我不知道算不算有结果。阿公的案子,爸爸叔叔说是冤狱,可是监狱的档案已经荡然无存;一直记得阿公阿嬷的维椿老人,我没能见到他最后一面;而那些骸骨里,到底有没有我的曾祖父,我也不能确定,我只能试着在我有限的历史知识里,寻找我家和过去的联系。上世纪20年代,两岸通商繁盛,阿公去台湾打拼;1945年,在太平洋战争的战火中,阿公和阿嬷走到一起;上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腾飞,阿嬷摆地摊,辛苦挣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而在将近40年的两岸阻隔里,阿公终究没能回到家乡。这是我家的故事,一个几乎没有故事的平凡家庭,历史书上不会有他们的名字,我错过了他们。但幸运的是,我找回了这些支离破碎的痕迹,最普通的,却又努力生活过的痕迹,也可能,这就是属于我的历史。”

(本文主要内容据中央电视台纪录

片《客从何处来》整理)

猜你喜欢
萧敬腾阿嬷阿公
阿嬷,生日快乐
阿公的天琴
一间阿嬷的灶KA,滋润四口人家
佐贺的超级阿嬷
圣斗士阿嬷
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