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品进口贸易发展分析

2016-10-20 07:43辉,张男,曾
关键词:消费品进口消费

李 辉,张 男,曾 艳

(大连财经学院a.经济学院;b.应用经济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我国消费品进口贸易发展分析

李辉a,b,张男a,曾艳a,b

(大连财经学院a.经济学院;b.应用经济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国民收入的增加,我国消费品进口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品进口不仅可以丰富国内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增进消费者福利,提升产业结构,也可以减少贸易逆差,改善贸易不平衡。基于海关HS编码对国际贸易商品的分类方法,整理了2005~2014年我国消费品进口数据,发现消费品进口占货物总进口的份额偏小,消费品进口以中高端商品为主,发达国家是我国消费品进口主体,以此提出了扩大消费品进口的对策建议。

消费品进口;贸易平衡;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大众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消费品进口不仅能够填补国内消费市场的空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而且有利于引入竞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者福利。同时,也可以减缓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对于扩大内需和促进贸易平衡具有正向引领作用。目前,中国经济正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也从出口导向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适度扩大消费品的进口;2014 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提出合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必要的一般消费品进口;同年10月又出台了《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可见,现阶段国家非常重视消费品进口问题,因此研究我国消费品进口的现状和特点,采取进一步促进进口的措施,对于当前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调结构、拉内需、促消费、扩进口”的经济发展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一、消费品概念及分类标准

消费品是指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消费品进口是指面向最终消费者,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的进口产品,不包括消费服务进口[1]。对于进出口商品的统计,联合国统计署的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的分类主要有3个体系,即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和按广泛经济类别分类(BEC)。

为了便于研究,并借鉴其他学者的分类方法[2],本文根据世界海关组织制订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S)对国际贸易商品的分类方法,对主要分布在第4、6、7、8、10、11、12、13、14、17、18、20大类下的29章中的消费品进行了筛选,详见表1(消费品海关编码分类表)。

表1 消费品海关编码分类表

二、我国消费品进口现状和特点

1.消费品进口规模和增速保持快速增长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市场不断开放,逐步降低进口商品的关税,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阶层也在不断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转型升级加快,居民购买力显著提高,对进口消费品的需求在迅速扩大,导致消费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表2为2005~2014年我国消费品进口情况,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消费品进口总额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由2005年的775.1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 772.5亿美元,增加了1.72倍。同时,消费品进口占我国总进口的份额也在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1.74%增加到2014年的14.14%。从增速上看,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消费品进口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年度均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消费市场萎靡,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外需疲弱的情况下,我国消费品进口强势复苏,不仅全面由降转增,而且是入世以来同比增速最高年份,进口消费品总额为1 7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45.19%,远远高于同期中国进口总额21.57%的增长率。

表2 2005~2014年我国消费品进口情况 亿美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库的数据计算所得http://comtrade.un.org/labs/BIS-trade-in-goods/?reporter=156&partner=842&commodity=TOTAL&year=2006&flow=2。

2.消费品进口占货物进口的份额偏小

联合国贸发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口总额占世界货物进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10.54%,并且已经连续6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二大进口国。然而,尽管我国消费品进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消费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是消费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依然偏小。这是由于我国进口战略一直重视生产、轻视消费,同时在我国进口的产品中初级产品、中间产品、资源类产品所占比重较大,而消费品所占比重较小,反映我国进口结构仍具备典型的生产型特征。据海关统计,2005~2014年货物进口年均增长18.71%,而消费品年均增长只有16.03%。2014年,我国消费品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为14.14%,远低于同期美国31.5%的水平。不仅如此,我国消费品进口金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偏低,2014年这一比重只有6.3%。

3.消费品进口以中高端商品为主

从消费品进口的内部构成来看,我国进口消费品中,光学照相设备、车辆及其配件、塑料制品、珠宝首饰、食物所占比重较大(见表3),衣着鞋帽类、毛皮、人造毛皮及其制品和日化用品类等需求收入弹性低的消费品的进口比重相对较低,这一现象符合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国内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标准、品牌、服务等附加值的需求不断提高,海外中高档消费品必将成为消费者追逐的对象,其进口比重将继续上升。尽管食品烟酒类、珠宝首饰、乐器、手表、玩具游戏品等中高档消费品进口大幅增长,但是由于国内居民收入差别大、消费配套环境不完善等因素,尤其是有些消费品进口关税、增值税依然很高,使得中国消费品进口同资本品和中间品进口相比,增长速度还是比较缓慢。

表3 2005~2014年主要消费品进口情况 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贸发会数据库整理。

4.发达国家是我国消费品进口主体

我国消费品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于美、日、欧盟发达经济体。2014年,欧盟、美国、日本占我国消费品进口总额的78.75%,这反映出发达国家出口的消费品质量更好、价格更高。其中,我国自日本进口的消费品总额为688亿美元,自欧盟进口的消费品总额为818亿美元,自美国进口的消费品总额为679亿美元。2014年,我国车辆及其配件进口前五大来源地分别是德国274亿美元、日本160亿美元、美国142亿美元、英国105亿美元、韩国57亿美元;2014年,我国光学照相设备进口前五大来源地分别是韩国223亿美元、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181亿美元、日本165亿美元、美国114亿美元、德国86亿美元。2014年,我国塑料制品进口前五大来源地分别是韩国125亿美元、其他亚洲国家或地区101亿美元、日本100亿美元、美国68亿美元、新加坡42亿美元。2014年,我国珠宝首饰进口前五大来源地分别为缅甸123亿美元、韩国105亿美元、南非69亿美元、印度25亿美元、比利时16亿美元。

三、扩大我国消费品进口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供给方面看,一国的国民收入可表述为:Y=C+S+M(国民收入=消费+储蓄+进口);而从需求方面可表述为:Y=C+I+X(国民收入=消费+投资+出口),由于总需求恒等于总供给,将以上两个公式整理可得:C+S+M=C+I+X。可以看出,在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情况下,进口较出口更快增长同时伴随以下三种情形:一是投资I的更快增长以充分消化进口商品的增长;二是消费 C的更快增长以消费更多的进口商品;三是投资与消费都出现更快增长以消化进口商品的增加。由于消费与投资是内需的两个方面,因而,不管是哪种情形,进口较出口更快增长必然要求内需的更快提升。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扩大进口与扩大内需具有一致性[3]。长期以来,依托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战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出口依赖型经济的脆弱性。目前,我国经济进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扩大消费品进口,使消费成为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对促进国内消费升级、保就业、惠民生、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2.有助于减少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不断加快,特别是出口规模远大于进口规模,贸易顺差持续高攀。联合国贸发会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外贸出口额为23 427.47亿美元,进口额为19 602.90亿美元,贸易顺差为3 824.56亿美元,出口增长6.1%,进口增长0.4%,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同比猛增47.2%。过高的贸易顺差容易引发贸易摩擦,使我国频繁招致贸易制裁。因此,扩大消费品进口将有助于减小顺差,缓解贸易摩擦,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3.提升消费水平和质量,引进先进消费理念和方式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财富的不断累积,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商品需求的档次和质量明显提升,消费者购物更加注重多样化、个性化、品牌化。增加进口消费品可以增加消费品种类、品种、花样,丰富国内的消费品市场,使国内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进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趋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者福利水平。另外,消费品进口不仅能够丰富国内市场,特别是进口国内没有或不足的消费品,还可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升级,并促进新产业的成长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消费全球化,通过消费品的进口可以加快国内消费与国外消费的融合,促进我国消费的国际化。从长远来看,消费品进口能将发达国家的节能、环保等时尚、绿色、先进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传导到国内,进而对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提高生活水平和消费质量都将产生积极的派生效应[4]。

4.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

进口产品与国内产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消费品进口会带来学习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随着消费品的不断进口,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消费理念等也随之被引进到中国,为国内制造业提供了示范,有助于引导制造业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填补国内消费者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和有待开发的消费需求,促进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向生产者传递消费者的偏好信息,从而引导国内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意识、品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一国在进口的同时,也为本国的同类企业和产业引入竞争,进口的扩大也必将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倒逼国内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创新、产品升级与换代,进一步提升档次、升级质量,加大研发与创新、营销与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和自有品牌的塑造,提升我国消费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价值链。国外消费品尤其是国际高端品牌消费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往往代表了发达国家最先进的制造业技术,同时也兼具现代服务业的特性。在产业形态上,高端消费品牌涵盖了科技创新、时尚设计、品牌推广、文化传播、商业消费等诸多要素,并与贸易、金融、信息、会展、旅游等相关服务业紧密相关。扩大高端品牌消费品的进口,可以开拓国民对国外产品的认识,获得外国先进技术和产品信息等知识资产的溢出效果,有助于加快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向科技创新、时尚设计、精密制造、品牌营销、文化传播等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同时带动会展贸易、文化创意、网络信息、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5]。

5.有助于缓解大规模代购和海外出游购物的热潮

近年来,随着高收入群体的逐渐扩大,消费结构的升级,境外购物潮此起彼伏,国内消费者对海外丰富和优质的品牌商品的追求热情不减,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5.2%,是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两倍。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境外消费规模高达1 649亿美元,占全球境外消费市场份额的10%以上,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增加消费品进口,特别是中高档消费品,对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缓解代购及出境购买,拉动国内消费有积极作用。

四、进一步扩大消费品进口的措施

随着国内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阶层不断壮大,对产品品质、品牌的追求会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未来我国消费品进口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品进口,应采取如下措施:

1.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促进高收入群体消费潜力在境内释放

我国对进口高档消费品征收的税种主要包括进口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由于我们的关税、进口环节的增值税以及消费税都比较高,营销环节也比较多,从而使进口成本就比较高,导致进口消费品在国内零售价较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为7 485美元,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省市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从消费品的角度来讲,按照国际经验,我国正处于由中等收入社会向高收入社会过渡时期,这一过渡阶段正是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对高品质消费品需求大增的重要时期。应适应新的消费形势变化,进一步适当降低消费品进口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而且可以将高收入居民在境外的高消费转化为境内消费,减少出境消费和代购带来的避税与逃税行为,减少大量税收流失,有利于加强对进口产品质量的监管。

2.完善消费品进口的流通渠道

应鼓励支持境内流通企业参与进口贸易,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整合进口和境内流通业务,缩减中间环节;鼓励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设立采购中心;鼓励国内大型内贸企业与国外消费品供应商、国内进口商建立合作机制,减少中间环节,保障进口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市场流通,促使进口与国内流通的无缝对接;鼓励境内商业企业经营代理国外品牌消费品,发展自营销售平台,打破垄断,实现充分竞争;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整合外贸物流和内贸环节,发展具有全球采购、物流配送和国内市场投放能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鼓励国内大型内贸企业与国外消费品供应商、国内进口商建立合作机制,发展直购式的消费平台等方式,促进国外消费品进入中国市场。

3.扩大消费品进口的服务配套措施

探索跨境电子支付,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通关、仓储、融资等各项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商品体验店等营销平台,多渠道增加消费品进口;完善相关进口管理措施,改善进口通关环境,进一步扩大消费品进口;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鼓励和支持贸易促进机构、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根据需要开展进口咨询和培训服务;加强对重点进口企业和行业的指导,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大进口促进力度等;要陆续建立和完善进口服务体系、积极组团赴外采购、加快自贸区建设、境内增设免税店,举办进口论坛、展览会、推介会、系列进口商品展览会等一系列促进和鼓励政策,为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渠道,并建立进口促进示范区。例如,以扩大进口、促进消费、满足国内消费者对进口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为目标的“全球商品采购季”活动,分春、秋两季举办,为全球消费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国内经销商寻求合作机会搭建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平台,推动进口与国内流通衔接。

[1]陈长缨.调结构: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J].中国经贸,2012(4):12-14.

[2]陈丽芬.中国消费品进口现状及促进政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2(8):33-37.

[3]陈建奇.中国进口战略与贸易平衡分析[J].国际贸易,2011(6):33-37.

[4]孙丹,周贤,施方旎.消费品进口:绚烂昂扬[J].中国海关,2011(10):15-18.

[5]俞玮,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品进口的若干思考[J].国际市场,2012(11):65-67.

(责任编辑祁刚校对伯灵)

Analysis of China′s Consumer Goods Import Trade Development

LI Huia,b,ZHANG Nana,ZENG Yana,b

(a.Economics Department;b.Application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Dal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Dalian 116622,China)

With the opening-up of our market and the increase in our national income,the import of consumer goods remains a rapid growth.The consumer goods can enrich domestic market,promote consumption structure upgrade,increase consumers′ welfare,enhance industrial structure,reduce trade deficit,and improve trade unbalance.Based on HS commodity classified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trade,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data of consumer goods from 2005 to 2014 in our country,point outs that the import features that is,the smaller percentage of consumer goods accounting for the total import,middle and high quality products consisting of the main imports,developed countries serving as the main import markets.,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 and proposal of expanding consumer goods.

consumer goods;trade balance;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2016-04-11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AJL002)

李辉(1975-),女(满族),辽宁抚顺人,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与投资一体化研究。

10.13888/j.cnki.jsie(ss).2016.03.011

F752.7

A

1672-9617(2016)03-0347-06

猜你喜欢
消费品进口消费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新消费ABC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