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需要,怎么成长?

2016-10-20 14:18
现代家长 2016年8期
关键词:晨曦小马小鸡

有家长来信反映,孩子娇气、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成绩不佳,甚至连家庭作业都不能独立完成,不知如何改善。其实,孩子身上的这些毛病都是家长溺爱的结果,改善之道是增强孩子的责任感。不信?让我们来说一说哈尔滨孙盛海、董晓君夫妇的教子故事。

孙盛海、董晓君夫妇的儿子名叫晨曦。和许多独生子女一样,晨曦是家族的中心,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围着他转。久而久之,晨曦变得特别依赖大人,身体弱不禁风,心理素质也差,稍不如意就哭鼻子。孙盛海夫妇有意锤炼儿子,但屡屡被长辈干涉,收效甚微。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盛海夫妇发现晨曦照顾小动物很用心,不仅不再黏父母,而且变得坚强了许多,责任心也变强了。孙盛海感慨道:“以前在我们老家,有些小孩子不听话、黏人,别人都会劝孩子的父母,说以后孩子有了弟弟妹妹就好了。以前不懂,现在觉得这话有道理,等有了弟弟妹妹,大点的小孩就会被弟弟妹妹需要,一旦被需要,从弱者变为强者,自然就会逼着自己成长。现在的孩子几乎被保护得滴水不漏,就拿晨曦来说吧,根本不存在被需要的机会。”夫妇俩一拍即合,决定在郊区买块地,建一个小农场,让儿子亲近大自然,在动物的陪伴下更高效地成长。

2011年底,在离哈尔滨市区四五十公里的地方,孙家的农场开始筹建。农场有三个足球场大小,依山傍水,环境清幽。孙盛海为农场取名Sunland,即有阳光的地方。农场的第一批动物是小鸡。晨曦高兴极了,小大人似的忙里忙外。但由于没经验,小鸡夭折了不少,晨曦大为伤心。董晓君又买了一些小鸡,对晨曦说:“这些鸡宝宝,妈妈再次交给你。你要小心照顾,绝对不能出错。”晨曦哪敢怠慢,照顾小鸡特别精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半个月后,小鸡就能放养到野外了。

接着,农场又养了羊、狗和马。两匹小马是晨曦的亲密伙伴。每天早上,晨曦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他的小马,然后和妈妈一起放马。小马吃草的时候,晨曦便会帮妈妈一起除菜地里的草,或者去拾鸡舍里的鸡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小马吃饱后,晨曦便会给小马刷毛,帮它们把毛发清理干净。

不知不觉,小马长大了,晨曦也长大了。马生病的时候,晨曦陪伴左右,跟心爱的马窃窃私语;母马生马驹了,晨曦欣喜若狂,对小马驹倾注了更多的爱心。

在孙盛海一家三口的精心打理下,农场越变越美,有菜地、马场、草场等,动物也越来越多。董晓君笑称这是一座动物城,随处可见散步的小动物。由于长时间跟人接触,这里的动物不怕人,都围在人脚边嬉戏。更大的收获是,晨曦上学前就已经是一个小小农场主了,放马、放羊、挖野菜喂鸡鸭,样样在行。因为经常锻炼,晨曦的身体变强壮了,明显比同龄孩子少生病。

有好奇的小朋友来农场参观,晨曦热情招待,耐心讲解,鼓励胆小的小朋友勇敢骑马。孙盛海看在眼里,乐在心头:儿子长大了,懂得了分享与担当,看来这个农场建得值!

本刊认为,孙盛海、董晓君夫妇的教子经验值得推广,但不一定都去建农场,只要父母改掉溺爱孩子的恶习,就会发现有许多办法让孩子感觉被需要。被需要是孩子成长的动力,缺了它,孩子便无法真正成长;被需要也是生活的教育,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终将成为被别人需要的人。读者朋友,您赞同这个观点吗?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晨曦小马小鸡
夏天到
小鸡想飞
骄傲的小马
地扪晨曦
黎明前的晨曦
我希望
小马快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