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基础教育建立良好班级气氛的意义

2016-10-20 18:18范宁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意义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民办学校也随之迅速发展,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基础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但是关于民办基础教育班级气氛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班级气氛是一个班级整体的体现,它的好坏影响着班级子成员的发展。本文着重研究班级气氛的概念,民办基础教育的概念,以及良好班级气氛对民办基础教育的意义,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民办基础教育 班级气氛 班级子成员 意义

【中图分类号】G522.72;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48-02

一、班级气氛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一)班级气氛概念本身

1、顾明远教授在《教育大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班级气氛亦称“班级社会气氛”,班级成员共同的心理特质或心理倾向,包括课堂气氛。分为课堂内外两个互有联系的层面。也被称作班级风气、班级社会组织气氛。[1]

2、吴武典认为班级气氛乃借着班级各分子间的社会交互作用而产生,它形成之后,又回过头影响个别分子的行为。

3、安德森等人提出一种班级气氛研究的工具——“学习环境量表”。该量表以十五个班级气氛向度作为定义某个班级班级气氛的维度,这十五个向度分别是:团结、派系、竞争、冲突、偏爱、民主、班规、目标导向、物质环境、满意、冷淡、多样性、困难、进度、组织散乱。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文引用钟红柱的研究结果,将这十五个维度分成三个层次来介绍。

(1)人际关系层面

班级中的人际关系无外乎两种,即同辈群体关系和师生关系。

①就同辈群体关系而言,包括团结、竞争、派系和冲突

“团结”指学生熟识本班其他同学,愿意帮助其他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友善相处并有共同价值认同;“竞争”是指学生彼此间在成绩、工作上的竞争;“派系”是指学生不与其他大部分的同学相处在一起,只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两三个好友在一起读书、玩耍的情形;“冲突”指学生间关系紧张、争吵甚至发生肢体接触的不良情形。

②就师生关系而言,包括教师对学生偏爱、民主

“偏爱”是指教师相对其他同学而言对某些学生有意或无意过多的照顾;“民主”是教师让大部分或所有学生均等地参与决定班级事务。

(2)从班级组织层面说,班规、目标导向、物质环境、满意、冷淡和组织散乱可以归入此类

其中“班规”指的是班级群体行为有正式的准则来引导和约束;“目标导向”指的是班级有清晰、适当的目标,包括价值目标和学业目标;“物质环境”指的是班级设施设备,教室的环境;“满意”指的是同学对班集体的喜爱,愿意在班级活动;“冷淡”是指同学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组织散乱”指班级无规则,不团结,没有共同目标,不积极向上的状态。

(3)学习层面上,涵盖了多样性、困难和进度

“多样性”是指班级成员有不同兴趣、爱好广泛;“困难”是指班级成员在功课与工作上不能顺利进行;“进度”指班级整体的学习速度。本文以三者的概念为依托进行分析。

(二)相关概念辨析

1、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社会群体所有或大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语言或行为倾向、班级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物质环境则为其物化反映。[2]

2、班级管理

首都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认为:“班级管理包括学校领导对班级的管理,又包括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还包括学生的自我管理,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教育目标和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对班级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建立和发展班集体以全面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3]

3、班级经营

“班级经营”一词,以往多用“班级管理”或“教室管理”来代表。但随着教育逐渐走向开放,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环境不再只局限于教室,在这种情境下,“班级经营”的概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和通用。所谓“班级经营”,简单地说就是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以促使班级共同达成教育目标。[4]虽然“管理”与“经营”的深层意义大同小异,但班级经营里所涵盖的人情成分多于班级管理,类似于爱情是需要经营,而不是需要管理,其内涵更符合教育要求。

4、结论

(1)从上述概念的界定可以得出,班级气氛与班级文化概念虽然很接近,在日常中班级文化的展现与班级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致的,但作者认为通常意义上文化的概念更为正式,所涵盖的内涵更为深厚,并且班级气氛更侧重于强调班级成员的心理,涉及班级文化的精神层面更多一些。

(2)班级气氛与班级管理、班级经营的区别并不仅仅是范围上的不同,两组概念应该是互为目的和手段。我们可以说通过班级经营和管理达到建造和谐班级气氛的目的,也可以说通过营造班级气氛实现班级经营和管理。

(三)班级气氛研究的演变

1、教师领导行为的研究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以怀特和利比特研究的结果为主,它们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相对应的类型特点在文章前一部分已介绍,在此不再做赘述。

2、师生口语行为的分析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皆是从教学的历程中,利用观察法、录音或录像等方法记下教室中师生的语言,再将这些师生的口语互动归人事先分好的类别中,做各种有意义的组合,以数量来表示师生互动的情形。基本上此一时期的研究皆相信师生的口语沟通会影响教室中的气氛,因此纷纷致力于分析师生言语的交互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师生的口语互动多集中在教室内的社会心理环境,并不能涵盖班级气氛的全部特质。

3、“人的知觉”的研究时期

鉴于前一时期以师生的口语互动来研究班级气氛有所缺失,学者转而利用环境内人的知觉来测量班级气氛,也就是说,学者渐趋向于从“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受”、“学生间的同伴关系”、“学生的自我知觉”等方向来探索,以确认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4、演变的规律

(1)班级气氛是两个班级主体互动的结果。不论不同时期研究的侧重点是谁,都是一方作用于另一方,使得班级社会情境出现不同的状态,总体上可以看出,班级气氛研究的演变和教育理论传统的教育三中心论向现代教育三中心的发展交相呼应,从研究教师为主逐渐转向研究学生在班级气氛形成中的作用。

(2)班级子成员与其他班级成员处在一个情境中。班级的组成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老师,固定的同学,这就使得班级气氛不同于其他环境中所形成的团体社会气氛,教师和学生处在整个大的教育情境中,包括课堂内外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彼此之间发生作用,形成共同心理倾向,就构成了这个班级独特的班级气氛。

(3)班级气氛的和谐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某种互相依存的一致行为表现——此种表现是由于彼此具有共同的目标导向(或共同价值观念),以及彼此在规范与认知期望上的和谐。

(4)班级气氛的构建不单是教师或学生一方作用的结果,双方的认知或行为特点都会对班级气氛的形成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便是班级气氛的形成过程,彼此在行为和认知上大体一致的结果便是班级气氛。这些规律为文章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5)可以看出,对于班级气氛类型的划分的发展是从关注教师到关注师生关系,现如今,教师已不再是决定课堂气氛的唯一舵手,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研究的重视。

二、民办基础教育

(一)概念界定

经济体系改革和发展之后出现了新型阶层,这些阶层在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优势以后,便积极地投身于寻找稳固自己地位的方法,随着大众教育意识的进步,这些阶层也意识到通过教育不仅可以继续稳固经济和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已经取得的优势资源传递给子女,纷纷创立民办学校。[5]

这里的“民办基础教育”主要指的是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开办的普通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其经费来源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教育财政投资。[6]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大致有三层:最上层是进入“贵族学校”的富裕人群子女,该类学校物质环境优越,学生具有个性特点;其次是面对中等阶层子女的学校,这两类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素质一般较好;第三层便是面向经济困难、家庭负担较重的家庭子女开办的学校,这类学校学生多为打工子弟或贫困乡村地区子女,处于弱势群体,学生素质普遍不高,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要求不高,因此学生在知识和德育方面受到的教育普遍不够。[7]因为学生类型不同,学校培养目标相应的有所差异,学生培养方式上就有很大差异,“贵族学校”、普通学校、打工子弟学校中所形成的班级气氛大不相同。[5]

(二)民办基础教育学校学生负面特征

1、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不论“贵族学校”还是打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性格都有独特缺陷,“贵族学校”价格昂贵,学校环境奢华,每个孩子都是家中宝,会表现出不能吃苦,不愿与人分享,喜欢攀比等的特点,[7]打工子弟性格内向、自卑,不愿与他人有过多的接触[5],不论哪一类,学校尚且不能保证学生学业成绩,因此更不会关注人际关系方面的培养。

2、“双差生”数量较多

大多数民办学校招收的学生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差生”,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相对较差。不论程度如何的民办学校,学生都会有类似的问题表现。富家子弟大体上娇生惯养,缺少必要的行为约束,在思想上会有不愿意努力学习的惰性思想;在生活条件差的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力不从心,也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造成“双差生”的出现,对于这一点,中等阶层子女相对较好。

3、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问题

由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富裕家庭或贫困家庭,来自家庭、老师、同学、学校和自身的压力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加之这一学生群体本身所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心理问题,如自闭、对抗、自卑、焦虑等。

(三)民办基础教育学校教师面临的班级管理问题

1、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经验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大都是来自于刚刚毕业不久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相对年轻,大学毕业就迅速从受教育者转变成教育者,对于很多新教师而言,他们的思想还不太成熟,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对于眼下的中小学生特点把握不到位,从而导致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于教材的理解以及全局的把握上定位不准确,遇到棘手问题时又缺乏冷静思考,容易情绪化,这就使得教学的主导地位发挥不到位,不利于客观分析,调动班级气氛,形成良好氛围。

2、学生人数偏多,日常工作冗杂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学校教师总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每位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人数庞大,不利于师生增进感情,民主化管理,不仅如此,班主任还担负着许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琐事,身上的任务多,领导给的担子重,教师精力被很多事情牵扯,专注于班级气氛的营造就更少了。

三、民办基础教育营造良好班级气氛的意义

(一)人际关系层面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打开封闭的心门

在和谐友爱的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尊重和信任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尊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同辈群体之间互相帮助,你追我赶,逐渐形成良性竞争的心理认知,使每一名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会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这将会给予学生极大的自信。

2、端正攀比之风,养成分享的习惯

良好的班级气氛会使得每位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责任,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吃穿住行上转移到班级建设上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体会到与别人分享的快乐,心情舒畅有利于排解心理压力。

(二)班级组织层面

1、班级良好环境做辅助

民办高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不仅在于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与此同时,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带来美的享受,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这种环境文化也蕴含着一种精神,体现出一种文化主导,这种精神和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力量凝聚、陶冶、鼓舞着班级子成员。

2、规范学生行为,激励学生进步

班规能够把师生的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一个目标上来,引导班级发展。在民办基础教育学校中,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起到矫正作用。良好的班级制度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它是师生共同创造、认可并自觉遵守的,它表现为一定的纪律性和规范性,因此对每一位师生都具有约束力。

3、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学生发展

班级社会风气的精神层面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因素、道德风尚及传统习惯,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师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以及行为取向。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引导、激励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它对班级成员具有无形的却不可低估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学习层面

学生通过班级气氛了解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进而矫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积极的班风有助于教师教学进度的展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面对困难时寻求问题解决的信心和决心,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于班级的依赖程度较大,班级气氛和学生学习态度是有直接联系。所以良好的班级风气可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进而激励班级成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周世杰.班主任与班级管理[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4]李国霖.班级经营的基本理论[M].广州

[5]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现状研究课题组.我国民办基础教育发展的地域性、阶层性与多样性分析[J].民办教育研究,2006,(3)

[6]曾晓玲.关于民办基础教育的困境与政府职责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

[7]师保国,申继亮,许晶晶.打工子弟学校班级气氛的特点[J].教育科学研究,2008

作者简介:

范宁雪(1990-),女,汉族,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k,b几何意义的应用
“无意义”修行
吸引的意义
不要无意义地羞辱他人
EGFR、Ku70、NF-κB 及 Bcl-2在 Graves 病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