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分析

2016-10-20 18:22李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分析总结干部教育

【摘要】结构化研讨是一种较为实用高效的教学、研讨形式,但根据观察,实践的多,总结得少,好的经验没有得到提升,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完善。本文通过对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的小结,对此教学方法能有一个提升,以期推进其学科化、系统化。

【关键词】干部教育 培训方式 结构化研讨 分析总结

【中图分类号】D261.41;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054-02

一、结构化研讨简介

(一)何谓结构化研讨

结构化研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亦是一种团队研讨活动,团队以问题为导向,在催化师引导下,将人们的思维分解成不同的结构,按照一定的研讨程序和规则,运用研讨工具开展研讨活动,使整个研讨流程高效、简洁,因其参与性、互动性强,且研讨成果丰硕、可操作性强,深受学员欢迎。

(二)结构研讨的基本要素

1.问题导向。选择当前社会或组织中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主要特点有当前热点、重点、难点,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议题大小合宜,小组成员都能参与;问题的研讨过程可以提供学习机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方法和成果可以在组织内分享。

2.组建研讨小组。培训班依照议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10人,小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部门、领域,但对要解决的问题都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积极性。

3.催化师。结构化研讨是一个精心设计和控制的过程。催化师就是研讨的设计者和过程的掌控者。

4.程序与规则。结构化研讨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采用“结构化”的方法,把学员思维的不同阶段划开,分阶段开展研讨,精确分析问题,达成小组共识。

5.研讨工具。催化师引入研讨工具,用“建设性”的规定保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激发思想,使讨论始终保持正向。

常用的研讨工具:头脑风暴法、团队列名法、鱼骨分析法、四副眼镜法。

(三)结构化研讨项目的基本架构

1.前期需求调研:接到教学任务后,本团队会根据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了解学员的培训需求。

2.团队制定方案:调研结束后,由主持人设计方案,召开会议,商量具体细节,每个细节要充分考虑到学员需求、学员感受、场地条件、进程控制、氛围营造、研讨方向、时间精力分配等等

3.主管部门敲定:将团队讨论的方案送往主管教学的部门及领导审阅,从不同角度再仔细推敲后确定方案。

4.组织实施教学:由主管教学的部门或领导联络各相关部门召开结构化研讨教学协调会,各部门各司其职。

5.课后总结提升:研讨结束后,由主持人组织团队小型满意,继续保持;哪些细节做得不够好,记录下来,并且及时纠正、补充、完善,并将学员研讨的成果记录、拍摄成集,将成果转换成论文、报告、建议等形式,报送领导或公开发表。

二、结构研讨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讨论:

1.提前确定小组议题:主持人提前在学员里做议题调研,确定若干个小组议题。或者,催化师团队根据前期调研确定若干个小组议题。

2.主持人介绍结构化研讨法、研讨议题、研讨流程、催化师团队。时长40分钟。

3.学员自愿选择议题分成若干组(每组不宜超过10人)进入会议室,催化师引导学员用团队列名法、头脑风暴法、鱼骨分析法等工具进行问题聚焦、现象描述、原因分析和对策查找。绘制原因鱼骨图和对策鱼骨图。并推选汇报发言人1名,回应人1名,点评人4名(每位点评人担任“四副眼镜法”中一副眼镜的角色)。

4.学员课后将研讨成果制作成PPT,待第二次讨论课程进行全班汇报。

第二次讨论:

1.各小组在全班进行研讨成果的汇报交流。首先是第一组汇报,汇报时间8分钟,然后其他三组进行讨论,时间3分钟,讨论完运用四副眼镜法进行点评,每组点评时间3分钟,汇报组针对点评讨论3分钟,最后进行回应,时间5分钟,总计时间为28分钟。按照同样方法依次进行其他几个小组的汇报交流。中间休息一次。主持人掌控节奏和时间。

2.专家点评。时长15分钟。

3.全班投票选出最优成果组。时长10分钟。

4.主持人颁奖并做研讨总结,时长10分钟。

5.讨论结束后,各小组结合其他小组点评意见修改讨论成果,向班主任提交最终讨论成果。

三、结构化研讨的形式革新

(一)角色转换

教师由主讲变为引导、学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讲人。

教师是引导,学员是主讲人。教师分为主持人和催化师,主持人负责整个教学环节设计、规则介绍、全体汇报交流进度的把握以及解决突发事情等;催化师是研讨环节的设计者和过程的掌控者。学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讲人,针对本次议题进行思考、记录、发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言,汇聚多角度、多层次、多层面的观点。

(二)思维转变

学员思维由综合性思维转变为结构化思维。

综合思维:对整个议题缺乏科学分析,往往将问题、原因、对策的分析同时进行,张三李四王五的观点没有按一定规律进行处理。

结构化思维:对整个议题进行阶段分析、条理分析、层次分析、逻辑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启发性,使学员对问题的认识具体又深入、思维清晰而理性。

(三)规则转变

发言规则:每个人经过思考依次发言;发言具体化、针对问题深入而谈。

分析规则:记录所有人观点、建议,逐条进行删除、合并、拆分、分类等处理。

决策规则:小组全体成员对所有意见进行辩证分析、深入讨论后投票表决,形成小组决策。

评议规则:小组成果、决策要向全班汇报,并吸取小组外成员的意见、建议,对小组决策进行修正、提升,使决策更科学、更具有可操性。

四、结构化研讨的教学成效

(一)整体成效

1.创新教学形式。丰富了授课模式,教学形式新颖,课堂氛围热烈,适用于多种班次,不受时效性限制,而且可以和其他授课单元、现场教学单元灵活对接,组成新的教学单元,非常受学员和学院欢迎。

2.促进学员思维的提升。紧密结合社会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学员工作岗位职责来设计研讨主题,使学员在团队讨论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从不同角度、层面和领域获得信息和观点,培养学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等。

3.促进学员工作能力的提升。从自身工作实际来探讨相关问题,既学习和运用了相关理论知识、讨论了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学员参与积极性极高,提升了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了学员的培训主体地位。学员在催化师的引导下转变了教师与学员的角色定位,学员由客体身份转向主体身份。主题、议题的确定充分尊重了学员主体地位,研讨规则和流程设计则确保了每位学员在个阶段的积极参与,使得每一位学员都成为研讨的主体而非旁观者。

5.研讨成果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小组研讨成果都是对工作实际或当前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经过修改和整理可以成为很好的咨政报告,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6.促进了教师的思维转变和素材积累。主持人和催化师都是学院教师,他们在调研、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同样能培养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并且能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获取新的信息,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资料来源。

(二)具体成效

1.注意力。教师与学员全程注意力集中,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学员都要认真思考、精练发言、认真听取、认真评议等。

2.针对性。主题的确定是在行业调研、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了,议题的确定则由学员自己提出、自己确定,因此,研讨过程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都是学员关注的问题。

3.互动性。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全程互动,氛围热烈、形式活泼、更多交流。

4.启发性。全体学员思路广、视野开阔,阅历各有不同,相互启发借鉴多,对于拓宽思维具有很好的作用。

5.有序性。经过思考发言、依次轮流发言,人人认真发言、人人有序发言,场面热烈而有序、氛围严肃而活泼,研讨高效正向。

参考文献:

[1]李俊:结构化研讨对科学决策的意义[J].科技创业月刊,2014年第8期

[2]成秋英:结构化研讨教学实践调研报告[J].科技创业月刊,2015年,12月

猜你喜欢
分析总结干部教育
电力生产运行管理工作探析
浅谈汽车维修技术的特征与改善措施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新型综合教学示范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新思路探索
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党校建设提高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