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型思考

2016-10-20 17:49李丽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角色高校辅导员定位

李丽莉

摘 要 在中国特有的政治背景下产生了一批独特的高校辅导员,在这个时期里独特的高校辅导员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将政治性和思想性融为了一体的角色。时代进步的过程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教育在社会中的诉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教育的内涵也随之改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个性特点日益突出,辅导员的角色趋于多元化,辅导员的角色内涵也需不断丰富。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学生数量猛增,生源更加多元化,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急需转型。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角色 定位 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高校辅导员这一角色集政治性和思想性为一体,是在中国特有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新时期,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提出,高等教育得到跨越式发展,但是面对日益突出的大学生个性特点,辅导员的角色要求多元化。我国高校设立辅导员岗位最初是以思想改造为目的,其角色是特定的历史时期赋予的政治使命,辅导员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辅导员在国家中的角色定位

1.1建立初期

清华、北大两所部级高等院校在1953年同时提出试点,经教育部批准,高校设立辅导员岗位,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当好学生的“政治领路人”;党中央在1961年的庐山会议上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辅导员工作不被足够重视,认为思想政治工作违背初始原则,辅导员职业形同虚设。于是教育部在1978年重新修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各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方针再次恢复了辅导员设置,辅导员工作有了一个大的转变,逐步从政治引导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中共中央又在1987年提出《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要求各高校加大力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2发展中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上世纪90年代后,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为: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训练。高校政治辅导员角色开始定位转型,逐步演变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多种工作为辅的多元化工作形式。进入21世纪,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00年、2004年分别出台文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2004年16号文件,拓展了辅导员职能,“帮困、心理、就业、生涯规划、人际关系等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

1.3完善时期

2006年教育部令第 24 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不光在学生思想成长、生活、学习方面负有责任,辅导员还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辅助者。高校辅导员本身特性发生了本质变化,属于“双肩挑”人员,因此承担了多元化的身份和严格的从业要求,压力无形中以几何量倍增,工作量的增多导致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错乱、职业流动性增高、认同感差等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因此,为了改善凸显出来的种种问题,高校辅导员迫切需要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深度思考,找到角色转型对策,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深化辅导员队伍建设

2.1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辅导员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工处、人事处、教务处、就业指导处、后勤、二级学院等都是辅导员的直接领导,所有部门的任务都要完成,这样就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导致辅导员疲于应付。角色越位导致辅导员忽视本职工作,容易酿成恶性事件,进而辅导员被推向第一责任人,成为角色冲突的最终牺牲品;二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辅导员选拔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多,在程序上不严格;在考核制度上也缺乏相应的文件支撑,因此就产生了对辅导员的工作绩效难以量化,导致辅导员的付出与所获严重不平等,导致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措施,导致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定位模糊,角色之间产生冲突,最后使得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处于“边缘化”状态,辅导员队伍没有职业认同感,感觉前途渺茫。

2.2提高高校的重视程度

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发展离不开高校各级领导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在必要的时候需要大力提供思想力量和必要支持。辅导员应具备独特的职业要求和条件,应配备专业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要把辅导员同时纳入教师和干部双轨管理,而不是编外的“政工干部”。辅导员不再是临时的、过渡性的工作,而是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崇高的职业。

2.3现今大学生期待的辅导员

辅导员是离学生最近的教师,其工作囊括教育、管理、服务等角色于一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大学生希望辅导员是思想政治理论讲解员、专业学习辅助者、职业规划师、心理疏导员、社团活动指导者,更是促进人生转变的引路人。大学生要求辅导员的个人品质高,要求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将自身的政治素质转化为引导、教育学生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求辅导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希望辅导员在学生学习生活中既是政治上的向导,也是思想上的支柱,更是道德上的楷模。大学生对辅导员的角色期望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角色期望与辅导员专业能力不匹配,因此,这一角色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3对辅导员的角色转型的思考

3.1辅导员的传统角色

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都主要承担以下五个方面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者、日常生活管理者、学生资料维护者、相关事宜传达者、学生干部使用者。但是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导致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偏多,辅导员队伍在育人的过程中出现了群体的不适应,甚至陷入了发展困境,这是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到实现高效全面发展需要的转变过程中,传统高效“单项工作”和现代大学“全面育人”要求的碰撞。这就要求辅导员紧随时代的步伐加快转型。

3.2辅导员的角色转型

想要解决辅导员的角色转型的问题,必须还原其本质——教育性,从专业发展的思路来思考。辅导员要增强人格魅力和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就必须努力丰富理论知识,加强理论素养,熟悉和掌握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本文认为辅导员角色应向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转型:

(1)日常生活指导者。高校既是大学生摄取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为了今后大学生步入社会,学习提高各项能力的场所,除开专任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辅导,辅导员就是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辅导员为了应求学生今后的职业规划,需要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引导大学生做规划,找目标,并培养学生做事、做人的态度和方法,才能准确把握好角色。并且,随着学生入校时间的变化,网络社会的崛起、信息的全球化,学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辅导员应该在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引导角色,以适应大学生的动态要求,体现出辅导员角色的阶段性特点、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较高的指导水平。

(2)身心成长的呵护者。当前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是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能朝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成长轨迹上不要偏轨,因此国家在《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对高校大学生教育的工作考核指标。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工作的执行人,如何扮演好学生身心健康的呵护者这一角色至关重要。辅导员要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努力学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辅导员还需通过与学生交流谈心、帮困辅助、励志教育等有针对性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观念和坚韧顽强的性格,加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教育的实效性。

(3)生涯发展陪伴者。高校已经意识到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求辅导员进行培训并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由此辅导员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陪伴者角色应运而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从新生开始,通过持续、系统的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在长期的陪伴过程中应引导大学生做好大学的短期计划和人生的长期规划,引导大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职业意向,积极获取相关信息,为求职做好准备,不断丰富自己的职业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面对社会就业,主动了解就业渠道和就业市场信息;引导大学生进行职前训练;引导有创业兴趣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为毕业后顺利走进社会搭建平台。

(4)普世价值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当前社会的背景就是多元化的世界,全球化的竞争以及大众化的教育,为了适应社会不断进步的发展,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受严峻的考验。我国坚持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持续强化。高校辅导员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政治要求,坚持正确的路线和方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三观四信”养成,促进国家与社会稳定,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普世价值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要培养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认同,要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国内外形势,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不和谐因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对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信念;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教育手段,依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信念。

(5)社会权利动机的培养者。大学时代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重要过渡时期,是大学生通过自身的主观活动实现社会成员转变的关键场所,也是大学生能否顺利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时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在社会化转变过程中的社会权利动机的培养者,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某种程度上,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人生导师,辅导员的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非常关键,对学生影响深远。辅导员要承担道德指引和教育指引的作用,让大学生能够在大量的信息和不同的价值观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在大学生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的阶段中,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的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大力开展法律法规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大学生道德情操教育活动以及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育的诉求发生了改变,教育的内涵随之发生变化,辅导员工作领域不断延伸,角色内涵应不断丰富,辅导员角色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向多元的学生事务工作者转变,由管理型向指导型转变,从事务性向服务型转变,从以政治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激增,生源多元化,各种问题随之而来,在转型期间,高校辅导员个人和其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辅导员角色的错位、缺位,角色定位模糊等,这些问题严重弱化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主力的职能,抑制了辅导员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心理健康的辅导者的角色的拓展,也导致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一系列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飞霞.专家型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培养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10).

[2] 张景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角色转型之研究[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8).

[3] 李磊,刘利芳.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再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

[4] 王殿文.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实现角色转型[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3(3).

[5] 艾阳明.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疏导中的角色及其实现路径[J].求知导刊,2016(5).

[6] 周顿.角色理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角色高校辅导员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