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消逝,直面珍惜

2016-10-20 03:52汪洁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消逝外婆生命

题目

根据下面给定的文章开头续写作文。

生命中所有可眷恋的美好都注定在消逝之中。若非如此,便无所谓珍惜。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与开头一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鲜活的生命易消逝,世人也常在生命的消逝中引发感触。看到落花感叹“红消香断有谁怜”,看到落叶悟出“草木摇落露为霜”,看到落日则会引发“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慨叹,这些都是诗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在对别的生命观照中窥见了自己的心魂。这些伤痛和觉醒,警示我们需倍加珍惜生命,而生命也会因珍惜而愈加美丽。此次作文限定了开头,框定了立意,引导考生思考为何珍惜及如何珍惜,行文时从这个角度切入,抒发自己真切的感受即可。审题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具体写作中需要用饱满充沛的情感和确凿翔实的例证支撑义章。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1.日本茶艺大师千利休善于装饰茶具,他会在青绿的瓷器上配放樱花,会在暗淡的壁龛的花瓶里插一朵洁白的牵牛花,意欲用生与逝的对比,将内在生命力的美好激发出来。

运用示例

日本茶艺大师千利休善于装饰茶具。阳春三月,他在青绿的瓷器上放几朵余香缭绕的粉樱,娇嫩的花瓣在茶汤的热气中逐渐萎蔫,恰如三四月间怒放的樱花经一宿风雨后零落成泥,死亡静谧地蛰伏在艳丽的花朵之下,营造出转瞬即逝的生机和漫长无垠的死亡问的鲜明对比;秋冬之交时,他于雪白的碟子上放一尾喷香的秋刀鱼,佐以夺目的黄叶,仿佛在告诉着人们:秋天的余音即将消散,严寒尾随而至。因为有了这样的对比,于是人们越发珍惜,愈加赞叹,被顽强抵抗着的无情消逝的沛然生机所打动,将那短暂的美好深深紧锁于生命的院门中。美好在消逝之中进发出的力量使它们留下瞬间的绚烂,并在时间里凝固成水恒。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陈穆如)

2.倘若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二者的巧合不会引起任何感动。花儿由于其可能凋谢才更显示出生命的光辉。在感到花儿美好的心灵深处,我们一定会在无意识中不由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感到在这茫茫世界的短暂生存期间能有缘相遇的喜悦。

——东山魁夷

运用示例

消逝引起珍惜,也能赋予事物略带哀伤的美感,使绚丽如同烟花将熄未熄的火星,越发引人动容。东山魁夷说:“倘若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二者的巧合不会引起任何感动。花儿由于其可能凋谢才更显示出生命的光辉。在感到花儿美好的心灵深处,我们一定会在无意识中不由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感到在这茫茫世界的短暂生存期间能有缘相遇的喜悦。”因消逝增色,事物如此,生命亦然。过去的一秒注定成为历史,才会更想把现在与未来拥入怀中。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赵佳禾)

3.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对相爱的恋人,可他们的家族却是世仇,他们为了能在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可是最后,因一个错误的消息,罗密欧服毒自尽,朱丽叶继而殉情。他们的故事之所以几百年来被人赞叹,既因他们经历的不平淡,也因他们美好生命的消逝。

运用示例

美好的事物之所以易逝,是因为它们往往是脆弱的,具有生命力的,并且是流动的。许多艺术作品正是通过消逝与毁灭来表现生命的美好与伟大。莎士比亚让罗密欧与朱丽叶自尽,来歌颂爱情的纯真热烈;海明威让老人圣地亚哥拖着空空的骨架归来,凸显人类的勇气与力量;安徒生让小美人鱼变为泡沫,来表现对爱与美的执着渴求。《琅琊榜》中的梅长苏,最终选择了以林珠的方式来结束一生,披上战袍,重温昔日的壮志豪情。尽管已不再强健,但正因他身体的赢弱,才凸显出他生命的坚韧。生命的脆弱与刚强在这短短的死亡中得以相融,生命虽会逝去,但却留下可贵的精神,令人怜惜、感动。

(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潘叶舟)

另外,还有一些素材仅供参考:

一日分作“三天”。著名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把每个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从早晨到下午两点,这段时间用以做最重要的工作;“第二天”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六点,做比较轻松的工作;“第三天”是晚上六点到夜里十二点,主要用以读书或必要的活动。他说,这样就等于把生命延长了两倍。

蝉是世界上寿命最长也最短的昆虫,它的一生基本在地下度过。长时间的地下蛰伏后,它迎来了生命最灿烂的夏天,在树林间完成生命的繁殖任务,然后无声无息地死去。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

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如今落红遍地,我却等待而又流连。

——泰戈尔

学生作文

逝去之“侘”

姚勐

生命中所有可眷恋的美好都注定在消逝之中。若非如此,便无所谓珍惜。

比如竹之花。

植物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应是花季。可对于竹来说,花季之后,就是逝去——它们注定会在开花后死去。也就是说,竹最美好的时刻,竟会成为它的绝唱。

蝉也是如此。

蝉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地下度过。它们的光辉只能持续一个夏季——最终它们都只会带着一夏的美好记忆离开这个世界。

似乎世上美好的东西都注定“短命”:江南数日即化的雪、夜间一现的昙花、雨霁时的一小抹虹,或是脑中闪过的一首小诗、耳畔微语的一小段旋律,抑或如春风般一晃而去的青春、当初擦肩而过的爱情。

是的,它们都很美好。可它们的美好往往是在失去时才为人珍惜。于是人们常叹息自己不懂得珍惜。《永不说再见》中,老父亲在儿子上火车时说的一声“再见”竟成为二人永别的话语。直到儿子离世,老父亲才意识到父子相处的时光如此短暫。

所以,似乎“永不说再见”,才能更好珍惜。

可是,若无消逝,又何来珍惜?“再见”亦是一种艺术。“再见”给人一种沉重感,但这种沉重感使人将美看得更透彻。

《挪威的森林》一直都在流露这种沉重感。直子逝去了,世上一颗温馨治愈的星随之熄灭;玲子的青春逝去了,曾经轮廓明晰的人格终被磨平;初美选择了自杀,最终成为人哲思的牺牲品。而有关她们的一切,都还保存在“我”(渡边,或是作者)的记忆中。倘若直子仍苟活着,玲子依然自由,初美没有放弃永泽——似乎是个愉快的结局,却远不如悲剧值得人回味。恰似岑参《春梦》所言“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与其给一个廉价的团网,不如留一个无尽的惆怅。

因此,只有说了“再见”才能够珍惜美好。竹之花的美不在花本身,而在花谢后带给人的记忆画面;蝉鸣之美亦不在声音本身,而在于它留住了一夏的记忆之声。同样,江南的雪、未能抓住的小诗、一晃而去的爱情,都因存于记忆中而美好。

“人亡物存”也体现了这种美好。“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思念化为记忆,因“枇杷树”犹存而深刻并不断回味。“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前半句说了消逝,后半句说了永恒——对应禅学,就是“寂”和“佗”。世间万物就如可爱的乐声与奏乐者,之于茫茫宇宙不过一须臾,然而青山永在,须臾的事物也就永在了。因为记忆是永恒的,所以才有价值去让我们珍惜——“佗”之美妙,盖在于此。

教师点评

作者用了比较冷僻的一个“侘”来表现自己的生命感悟,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在不完美中发现美。在不完善、不圆满、难恒久面前,我们能做的也只有珍惜。竹子开花后的生命纵逝、蝉生命酣畅中的绝唱、《挪威的森林》的沉重、岑参《春梦》的惆怅以及归有光的低叹让须臾成为永恒。

(汪洁)

情难再,且珍惜

冯靖航

生命中所有可眷恋的美好都注定在消逝之中。若非如此,便无所谓珍惜。“惜”字左取心,右接“昔”,心念往昔便会激起珍惜不舍之情。

窗外下着淅沥的小雨,犹记得得知外婆去世的那个黄昏也是这样的天气。乌云压得很低,似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我笼罩,寒风侵入肌骨。不是不认识死亡,小区中曾出现过白底黑字的讣告,新闻里也播报着多少人死于某场灾难的数字,但对我来说,这些就像是透过玻璃窗看到的雨,感受不到温度,没有冰凉的触觉。外婆的离世让我第一次直面死亡。过去那个坐在庭院中等待我前来的慈爱的笑容不见了,那个蹬着三轮车载着我逛集市的怜爱的笑容不见了,那个不停地给我夹菜让哥哥把鸡蛋让给妹妹吃的宠溺的笑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白色的小牌位和冰凉的相框。

外婆生病住院的事实在我的脑海中不过是暂时身体不舒服,等病治好了,她又会恢复健康,又会温柔地对我嘘寒问暖,看着我和哥哥考大学、毕业、工作。为此,我甚至在她转入重症监护室时都因学业繁忙而未去探视,甚至直到她去世后两三天才在父亲的一通电话中得知她的逝去。父亲后来告诉我,外婆走得很安详,只是告诫他们,不要让我和哥哥过去眼睁睁看着她撒手人寰,不要让我和哥哥伤心,哥哥就要高考了,不能分心……每每想到此,我总是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抽出一个周末的时间去探望正饱受病痛折磨的外婆,为什么不在外婆身体尚佳的时候珍惜与她的相处,要知道,柔柔的一声“外婆”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逝者已逝,生者还当继续。母亲装作一副很坚强的样子,可她却越来越害怕回老家,在祖屋的床上辗转难眠。我无意中看到她的字:我想妈了。短短四个字却让我潸然泪下。我开始体味到心中压抑着的空落感,也意识到总是飘着饭香的祖屋也会有冷到彻骨的一天。我不敢想象当朝夕相处的父母从我生命中淡出时,那该是怎样的痛彻心扉。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悲剧时时刻刻都在上演,亲情、友情的存在就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平常看不见摸不着,但一旦被夺走,活着,对我们而言就是一种挑战。

雨小了,天空也变得亮堂起来。身边的同学似在凝神思考着什么,教室的后面传来爽朗干净的笑声,老师夹着书本进入教室,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安。想着晚上母亲一定又做了我最爱吃的牛肉粉丝,父亲会在校门口翘首等待,然后问我今天在学校心情还愉快吗,我不禁默默感激:还好,还好你们都还在我身边,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唯有珍之惜之。

教师点评

作者从外婆的去世写起,感悟人生短暂无常,也由此悟出须珍惜眼前之人的道理。生活總是朝前,消逝之速让人莫逮。那么,记取而今美好吧!本文感悟真切自然,文字真实饱满,有感染力。

(汪洁)

繁花落尽,不忘珍惜

楼羽忻

生命中所有可眷恋的美好都注定在消逝之中。若非如此,便无所谓珍惜。

都说滴水可以穿石,更何况是整个太平洋的力量,所以在海水日夜的冲刷下,大自然的杰作——澳大利亚十二门徒石正不断地“消瘦”。2005年,一对悉尼夫妇听说了正在消失的十二门徒石,为了不错过即将消逝的美好,他们带着15岁的儿子远赴墨尔本去观看。却不料,就在他们连续拍下的两张照片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画面——快门间隔的一分钟里,一座门徒石瞬间倒塌。倘若他们晚来一分钟,只怕看不到这一刻了。

世界瞬息万变,我们所看到的、所经历的有可能瞬间成为历史。一切美好的事物,纵使我们极力挽留,面对不可抗的自然规律,也难逃消逝的命运。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可还记得纳兰容若的名句“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声哀叹背后有多少无奈与悔恨?只因与卢氏婚姻初期,容若始终沉溺于年少时一段未果的感情中,而忽略了新婚妻子同样是一位美好而值得珍惜的女子。尽管后来他们也曾有过一段举案齐眉的好时光,但卢氏不幸早逝,成了他一生的遗憾。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有诗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当时一心纠结于旧梦的容若没有想到美好注定消逝,拥有时不知珍惜,回首时爱已成灰。

生命中的美好总是趁人不备,悄悄溜走。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有花堪折直须折”,如此方能不留遗憾。席慕蓉曾言:“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诚如所言,虽然美好易逝,我们仍能记得曾经拥有的美好,而更懂得“珍惜眼前”的箴言。

生命的荣辱得失都正如贾平凹所坦陈的:“得也罢,失也罢,成也罢,败也罢,只是心灵的那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莫言荣获诺贝尔义学奖后风头无两,然而他却坦言自己只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蜂拥而至的采访在他眼里都如河中流水,惊不起多少波澜。每当别人好奇他对自己未来是如何展望时,他也只是保持一贯的敦厚从容。他只着眼于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成败得失不过是一时的风起云涌,终会渐渐平息,珍惜眼前才是最踏实的人生态度。

繁花落尽,不忘珍惜。莫要等一段时光被辜负、被浪费之后,才从记忆里将它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教师点评

生命的精彩在于难得,自然的沧桑、人世的转换教会我们珍惜眼前。珍惜眼前之景,珍惜眼前之情。彼时,繁花落尽,我们仍可欣慰自己已珍惜。文章论述由自然而人生,层层深入。

(汪洁)

猜你喜欢
消逝外婆生命
破耳兔
唠叨的外婆
外婆的钱
外婆回来了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消逝的打麦场
30年,光阴的故事——消逝的记忆
即将消逝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