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中间行走

2016-10-20 11:11邹柳芸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婆婆子女儿子

邹柳芸

恍然之间已步入中年,惊觉自己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岁,不能再逮个头疼脑热就窝进母亲的床头享受温情的汤汤水水。

在我这样的年纪里,许多女子在自己当了母亲之后仍将照顾宝宝吃喝拉撒的活儿甩手交给自己的父母亲。老人家亦是乐此不疲,他们多半担心子女工作生活两头难顾,又心疼自己的孩子昨儿还是个娃今天竟要带个娃儿,于是甘愿由自己替代这其中的许多辛劳。母代子劳,隔代抚养已成为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

我未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儿子出生时,公婆父母都不在身边。打电话告诉母亲时,她正在赶往外婆家的路上。母亲很坦然地说:“你要做的是剖宫产手术,我可帮不上忙。你外婆刚大病一场,我要上山给她打柴去!”

撂下电话后,母亲直到三日后才赶到医院看外孙。而在承受手术过程的苦痛和恐惧中,我泛滥的泪水里遏制不住地滋生出对母亲的许多不满来。

在往后的十数年间,我全身心扑在儿子身上。以前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拉把屎就作呕,如今能细细地查看儿子的屎尿调整饮食;以前可以追着韩剧到凌晨然后倒头睡出猪的德性,如今规规矩矩地守着儿子连睡觉时都能警觉着孩子的呼吸;以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如今学会买来食谱挽袖操刀讲起营养均衡头头是道。多少女人在当了母亲之后,似乎总能在一夜之间摒弃恶习、痛改前非,甘心将自己转成一枚陀螺,在为人母的路上艰难行进。

于是明白,女人一旦当了母亲,再孱弱的身体一旦直面子女的苦痛都会在瞬间成为勇者,坚不可摧。这种力量源自一种爱,这是一种向下行走的爱,这种爱从来不吝付出,这种爱从来不索取回报,这种爱是用生命的基石垫起的高度,这种爱与生俱来纵死难息。

当爱一路向下行走,我们总是无暇回首。在一路埋头前行时,我们的身后总有一缕温情的目光紧紧追随。那就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目光紧跟我们的脚后跟一路追随。

三年前,婆婆患急性白血病去世。婆婆先是持续发烧,在农村的小诊所里输液十日仍不见好转才告知我们并住进医院的。在婆婆无助地熬过的那十日之间先生曾回过一趟家,但见老人家精神略显疲惫,婆婆不语,先生便不知。婆婆住院十日后便陷入昏迷,我们按农村习俗将她送回老家。开车的是婆婆的侄子,一个温和儒雅的资深医生。他沉稳地开着车,我们默默地忧伤,一路无语。车子进入村道时,医生擤了把鼻涕说:“从医数十年,我见得太多了。人活一世总任爱向下行走。面对自己的子女,可谓无微不至甚至倾其所有仍唯恐不及,而回头面对父母时又总是有所保留!”我闻之愕然,潸然无语!

纵观身边百相,但凡子女遭遇困顿与劫难,作为父母的便使出浑身解数乃至付出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难产时舍己保子有之,为供子女上大学卖血卖肝有之,为病中孩子割肾相救有之,在灾难面前以死相救的有之。但凡总总,我们除了被感动得嘘嘘一番之外便习以为常,因为爱总往下走!

回头看看来时路,我们一面坦然地接受着来自父母的爱,一面殚精竭虑地付出为人父母的爱。然而,我们又何曾花多少心思给予父辈们我们作为子女本应反哺的爱?我们煞费苦心地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把孩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却无暇回头看看父母的饭桌上总是那么简单的汤菜,穿着还是数年前的模样。为着子女,我们把爱的路线抻得又遠又长,挤破门槛让孩子拜师学艺,孩子有点长进就在朋友圈里炫得欣喜若狂,却让短短的回家路漫长而渺茫。我们天天围着子女转忙得还来不及给父母正儿八经地做个健康体检,他们曾经坚挺有力的脊梁就悄然驼了;还来不及陪着他们好好回忆往事,他们就一不小心陷入混沌仅仅能唤出你的乳名;还来不及握住他们苍老的双手,他们就要撒手离去……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天下多少子女尝遍这人间疾苦后最痛的顿悟呀!

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了一枚催泪弹,那一张张照片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成长,也见证了另一个曾经充满朝气的生命在相伴中老去。岁月在点亮一个生命的光彩,也在褪去另一个生命的光华。行走在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命阶梯上,方知这是爱在中间行走。

我曾自恃自己多少算是个读书人,母亲则大字不识一箩筐。而十几年前,在我入产房前给母亲打去的那通电话里,母亲却在用行动告诉我,她的爱在中间行走,不偏不倚。

(常朔摘自《福建日报》2015年12月5日)

猜你喜欢
婆婆子女儿子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别把婆婆当成妈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儿子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