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间套种及套养主要模式分析

2016-10-20 00:39杨启慧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桑园模式

杨启慧

摘要 蚕业生产具有外向型特征,易受气候、生产技术水平、市场行情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利用养蚕间隔期及桑园越冬期通风透光条件较好等有利条件,开展桑园合理间套种及套养,改变桑园单产模式,提高桑园产值,是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助农增收的有效措施,能有效提高蚕桑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桑园;间套种;套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8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234-01

栽桑、养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蚕业生产呈现桑园经营规模小、生产结构单一、集约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下降、效益增长乏力、农民养蚕积极性不高等现状。通过桑园套种粮食、蔬菜及养殖家禽等途径,拓展蚕桑增收空间,提高蚕桑生产综合效益,已成为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1]。

农作物间套种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高效农业生产的有效手段,尤其是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间套种研究,是事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战略问题,也是近来农业技术研究的热门课题。桑园套种经济作物在我国古代就有“桑下宜种蚕豆、黑豆,不可种麦、谷”及“二豆良美润泽,益桑”的记载[2]。桑树一年中采叶养蚕的季节不长,如何利用养蚕间隔期及桑园冬息期开展桑园间套种及养殖成为蚕业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该文就目前蚕桑生产上较为成熟、应用范围较广的套种及套养模式进行归纳和分析。

1 桑—粮

桑园间套种粮食作物不仅能提高桑园综合效益,还能有效增加粮食产量。目前,生产上常用粮食作物有马铃薯、玉米、红薯、甘薯等,其中又以冬、春季套种马铃薯最为常见。因马铃薯生长周期短,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3~4个月,与桑树冬季休眠期刚好互补,二者影响较小,从而成为多地桑园春冬季套种的首选粮食及经济作物。万玉新等在广西开展利用桑园冬季休产期进行桑园套种马铃薯试验,结果表明:桑园套种马铃薯平均投入3 600元/hm2,产薯量为4 905 kg/hm2,产值为6 867元/hm2[3]。文柳璎等在广西百色市开展夏伐桑园套种红薯研究表明:套种红薯平均产值3.58万元/hm2,扣除投资成本0.49万元/hm2,套种纯收入达3.09万元/hm2,比只种桑树收入增加了3.09万元/hm2,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4]。

2 桑—菜

套种蔬菜是另一种常见的桑园间套种模式,其中又以冬春季套种为主,全国各蚕区都开展过类似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因各地的气候、市场需求等因素,套种的蔬菜种类又各有所异,目前主要以萝卜、大蒜、白菜、青菜、香菜、莴苣、辣椒、西红柿、生姜等一类生长周期较短,可在冬春季栽培、长势较矮的品种为主[5-6]。研究表明[7],桑园套种青菜一般可产青菜15.0~22.5 t/hm2。按1元/kg计算,可新增桑园收入1.50万~2.25万元/hm2;套种萝卜,可收萝卜12~15 t/hm2,按1.2元/kg计算,桑园可新增收入1.44万~1.80万元/hm2。

3 桑—禽

目前,我国生产上桑树树形养成多采用中低杆养成模式,开展桑园养鸡、养鹅、养鸭等桑—禽混养模式[8],是对桑园立体开发的主要模式,该模式能有效利用桑园剩余空间,不影响桑树产叶量,还可减少桑园除草、防虫等管理费用,从而实现“桑叶养蚕,桑园养禽、禽治虫草、禽粪肥桑”的循环复合经营模式,促进蚕业增效及蚕农增收[9]。

桑园养鸡是目前生产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养殖模式。研究表明,桑園每批放养鸡的数量以1 500只/hm2左右为宜,桑园仅养鸡就可增收约9万元/hm2 [10-11]。另外鸡可吃桑园内的杂草及桑象虫、桑尺蠖、桑螟等害虫,还可降低桑园除草、除虫成本2 250元/hm2左右[12]。但要注意在桑树剪伐后及发芽期间不宜在桑园内放养,以免鸡啄食桑芽影响桑园产量。

4 其他模式

桑园套种西瓜、草莓[13]等经济类水果,套种续断[11]、套栽草菇[14]及绿肥(红花草)等其他模式也见报道,而且均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由于各种原因生产上未见推广。

5 结论

目前桑园套种套养还存在经营规模小而散、产业化程度低、缺乏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不足、成果转化慢、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桑园套种要以“桑树为主、套种作物为辅”[7]的原则选择套种种类,选择与桑树生长相互适应,不影响桑园生态环境的品种为主,从而相互促进,互利互丰。防止只追求眼前利益、只顾套种作物、不顾桑树生长,影响蚕业生产的做法[15]。二是坚持市场化原则。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动态,选择适销对路、高产高效、不影响蚕桑生产的种类。三是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实行“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同时结合各地蚕桑生产实际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建立规模化的桑园蔬菜生产基地,从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稳定蚕农、稳定蚕业。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速成果转化进程。随着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以及设施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要结合各地产业调整政策,加大桑园套种套养模式的创新力度。对于成熟的成果加速推进转化,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蚕桑产业发展。

6 参考文献

[1] 李勇,熊超,胡兴明,等.湖北省桑园套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蚕业,2012(2):25-30.

[2] 董忠源.立体桑园模式的探讨[J].蚕桑通报,1993,24(2):45-46.

[3] 万玉新,谢寿泳,黄伟信,等.桑园套种马铃薯试验初报[J].广西蚕业,2009,46(4):60-63.

[4] 文柳璎,李平春,黄振文.应用免耕栽培技术在桑园间种马铃薯的总结报告[J].广西蚕业,2013,50(3):52-54.

[5] 张媛.绩溪县桑园套种模式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269-271.

[6] 李勇,邓文,叶楚华,等.鄂西南蚕区桑园立体种植模式经济效益评价初探[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74-2477.

[7] 陈枝,梁贵秋,何骥.桑园套种的模式及效益[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23-324.

[8] 吴凤玲.桑园养鹅养鸡模式简介[J].农村养殖技术,2007(6):14-15.

[9] 俞云庆,朱建华,钱贤明,等.桑园养鸡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的经验与启示[J].蚕桑通报,2014,45(2):48-49.

[10] 丁志强,崔晴,庄卫武,等.桑园养禽增收的实践与体会[J].蚕桑茶叶通讯,2007(3):23-24.

[11] 江亚,陈松.云南桑园间套种技术及效益分析[J].蚕桑茶叶通讯,2012(5):19-20.

[12] 徐德芳.桑园养鸡提高桑园效益[J].北方蚕业,2001(1):49.

[13] 刘万顺,吴振峰,董诗永,等.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几种桑园套种模式及其产值构成因子的变化分析[J].中国蚕业,2014,35(4):17-20.

[14] 徐勇,汪道成.桑园套种草菇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5):34.

[15] 范国明.桑园间作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蚕业,2006,27(1):38-40.

猜你喜欢
桑园模式
七里坝桑园
家乡的桑园
家乡的桑园
桑园套蔬菜每亩增千元
桑赤锈病防控措施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