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互联网+理念努力搭建就业服务大数据信息平台

2016-10-21 16:15王艳侠
科技与企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就业信息化大学生

王艳侠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依然并存,同时,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尤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择业变得更高效、快捷、形式多样。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已经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大胆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

近几年,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大学生择业变得更高效、快捷、形式多样。在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的规模和效益已经不再取决于建筑面积、摊位数量、人员规模,而将与人才信息储备、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使用效率紧密相连。传统粗放型的有形市场正在向增加高科技含量、高质量服务的无形市场过渡最终逐步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全面信息化。因此,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努力提升就业管理部门工作质量,促进供需双方沟通交流,降低大学生求职和企业招贤成本,已成为摆在各级就业服务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信息传播渠道还不完全畅通

从全国来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还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各级就业部门的建设带有浓重的自我封闭性,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各高校、学生、用人单位及各地就业服务部门之间不能通过统一的系统进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化的便利性不能充分体现。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业务系统数据管理难度非常大,不同的系统需要维护各自独立的主数据,而各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是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人社业务系统不互联、不统一影响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人才服务工作与就业工作、社会保障工作尚需进一步融合。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且与公共就业、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既独立又交叉、既并行又分道,人才社保信息与社会保障服务互联不足、人才专业信息与就业岗位登记匹配不够等等,从而导致人才服务信息化的业务关联度不高、资源共享率不强、服务应用面不广。

(三)信息审核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在就业信息化的实际运行中,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往往扮演着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角色,必须对信息进行严格审核和把关。但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登陆就业信息平台后,大部分信息是由用人单位或毕业生自己填写的,审核机制不完善不够完善。

(四)就业信息化服务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由于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内外部数据交换不及时、不充分等问题,阻碍信息化服务精细化运行,大部分就业服务部门还仅局限于开展各类人才招聘会,增加岗位信息量等常规的服务工作,距信息化建设的全方位、全天候还有很大距离,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对人才招聘和岗位推荐进行科学分析、帮助求职大学生进行信息化筛选、推荐,以及进行信息化人才测评等方面还有待开发。

二、加强和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李克强总理近期提的“互联网+”理念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因此,大学生就业服务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主动融入“互联网+”新兴业态和形态,积极将大学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系统数据统筹规划和有效整合,建立高效、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大发展和快发展。

(一)統筹规划,资源整合

一是建设统一的就业信息化系统。探索和畅通与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的网络互联和信息互通,建立全国就业岗位和求职信息数据库,各级就业服务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岗位信息、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及大学生的求职信息都在一个统一的系统发布,完善对大数据快速分析筛选匹配功能,将人才服务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实现可查询、可监控、可预测,发挥数据效应最大化,实现全国信息共享。二是整合联通人社业务系统。将现有人才服务与就业、社保、医保、培训、劳动关系等有机结合,建成以人力资源多项服务内容为支撑、以大数据库为载体的多元化、全方位人才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就业服务系统与其他人力资源系统衔接配套,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推进信息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

将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投入列入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还可以将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经费列入各地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加强业务考核和技术培训,建设和培养规范化、高效化的信息维护、管理专业团队。

(三)多措并举,完善功能

各级人社部门应该在进一步拓展信息化服务项目下功夫,利用信息手段,积极搭建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可以拓展就业服务官方微博,建立人才服务官方微信,深化人才服务QQ群和人才网服务论坛等,实时发布就业服务信息;也可以运用4G网络、APP等服务模式,开发手机人才服务客户端和信息服务二维码,扩展移动互联网功能;还可以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人才素质测评、职业指导、招聘求职远程视频、人才培训教学、人事代理业务办理等服务,建立功能齐全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更可以积极推行档案电子化建设,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代管的人事档案进行电子影像化扫描,对履历、学历学位、党团政审等材料信息进行数据化采集,实现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查询。

猜你喜欢
就业信息化大学生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