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016-10-21 16:08李正宇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现代建筑

李正宇

【摘要】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东方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建筑史上盛开的一朵娇艳的艺术奇葩。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现代建筑之中,该文以一个现代建筑项目,讨论传统建筑精华与现代建筑的融合运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建筑元素;现代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世界上已有重大影响,而现代建筑在设计、构思上往往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传统建筑的外形,结构及装饰和色彩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不可磨灭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开始运用传统建筑中比较经典的建筑元素符号来诠释新的建筑形式,无论从整体的布局规划,还是从单体的建筑出发,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运用传统建筑中的经典元素符号,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融于自然、感受传统的愿景以及追求古朴、典雅的生活情调。

尽管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国内建筑市场上备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但由于现代人们对于住宅的功能要求和生活方式与古代截然不同,此外现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材料、施工工艺也与古代不同,对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何运用于现代建筑,一直困扰着建筑师们。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完全否定,生搬硬套无法满足现代生活要求,完全否定就变成了西方建筑的复制品。要发扬与运用传统建筑风格,应对传统建筑中比较经典的建筑元素符号加以改良运用,既能充分发挥传统建筑给人古朴、典雅的传统特色,又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是中国现代建筑借鉴传统建筑之精华的有效路径。

曲院风荷项目通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徽州民居独有的元素符号并加以改良,以白墙灰瓦为基调,将透空过廊、花格、马头墙、影碑等徽州民居中的经典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建设成具有特色的北方中式民宅。现以本项目为例,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经典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一、项目基本概况

曲院风荷项目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关镇,南至迎宾路,西至光明路,北侧为蓟县党校路,总占地面积12.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7万平米,项目以多层住宅和高层住宅为主。曲院风荷项目设有二层社区会馆,会馆中配备健身设施、游泳设施;项目周边设有配套的商场、超市、医院、银行、学校等,使的项目业主生活便捷,舒适。 社区整体规划容积率为1.48,绿化率45%,建筑密度22%。项目主打特色是中式建筑风格,吸纳了古典园林、徽派建筑等传统建筑的精华,辅以现代建筑文化及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新中式建筑特色。

二、项目传统建筑精华之运用

1.整体规划选址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的建造自古讲究风水,风就是元气和场能,水就是流动和变化。而元气讲究的是有生气,山清水秀,流水潺潺,鸟语花香,避风向阳,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是最理想的气场所在地。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有山有水,并按照一定的空間结构进行组合,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境界。本项目在选址时,建设方选定蓟县城区东部,北靠府君山,南邻翠屏湖,有山做依靠,有水在前方,该区域也是蓟县整体规划的新城区,新城区的住宅均以中高端住宅为主,体现着蓟县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素养。此外风水学讲究“宁住庙前不住庙后”,而该项目所选的位置恰好处于蓟县四方台庙的前方,从这方面来说,称得上是风水宝地。该项目整体规划设计上采取“依山傍水”之态势,既满足日常人们居住的需求,同时又充分利用地块的自然现状和现有的地形地势,在不破坏自然原貌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规划理念,符合生态建筑之要求,并最大限度的体现了本项目选址遵循古代儒家哲学思想的理念。

2.社区规划追求庭院之思想

从古到今,中国的建筑似乎总是离不开庭院,庭院一般是指前后建筑与两边廊庑或墙相围成的一块空间。中国古代建筑大到宫廷楼阁,小到地方民居,无不体现着人们对庭院的依赖,庭院是每个建筑构成建筑空间的主要元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形式出现了不断的变化,但是人们始终割舍不掉庭院情节,一心希望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庭院。庭院,这种人为的自然空间,成为人们的心理依赖,满足了人们对大自然和私密空间追求的心理需求。曲园风荷项目以“围合式”设计方式由外向内逐层递进,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迎合人们对于庭院的心理需求。该项目在光明路一侧设计有近40米的绿化带,在迎宾路一侧设计有近20米绿化带,这样就将项目整体围合起来,形成相对隐秘而圆满的整体轮廓,造就整体社区“大院”围合之势。该项目将多层社区规划为四个组团,每个组团均将两侧最靠边缘的建筑端头的拐角作为庭院的收口,确保每个组团间园林及景观的对称性和均好性,形成组团的围合。高层与多层间设公共绿地和室外居民健身场地,结合地形设计成谷地、坡地等不同形式的绿化,为居民营造出了良好的居住氛围。多层建筑的前后院落,既保证了人们对私密空间的需求,又延伸了人们居住的生活空间,形成单体围合。该项目通过各种手段强化了社区人际交流,绿化带、架空层、顶层也进行了精心设计,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运动、交流的场所。这种“围合式”设计不但是对社区文化、人际交流的一种深层理解,还满足了人们追求庭院私密空间的愿望。

3.色彩设计体现传统民居之外观

“黑、白、灰”系列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外观上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古建筑群灰色的瓦顶,灰色的漆门,青色的门头与大面积白色墙壁,构成既明快又沉静典雅的建筑风格,这种外观的设计风格倍受建筑师和普通民众的喜爱。曲院风荷项目即以白墙灰瓦的中国古典建筑典型符号为基调,采用灰色屋顶、白色高墙、灰色墙体为互相对比的主色调,将徽州民居特有的历史感与现代建筑的轻快感有效的结合起来,让人们犹如进入江南粉墙黛瓦”的民间意境之中,同时又体现出传统建筑文化积淀的人文色彩,项目每个组团社区墙体大面积使用白色,与社区的景观设计相结合,形成静谧、自然的小区景观,具有曲径通幽的园林意境。

4.坡屋顶的设计承继和延续了传统建筑文脉

坡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在传统建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且世界其他国家传统公共建筑以及绝大多数的民居在建筑形式上都运用坡屋顶,坡屋顶整体上不但给人以层次感,美观大方,还能减少雨雪的压力、减缓风速,增加房屋的内部空间。在现代建筑造型中,尤其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对于坡屋顶更是青睐有加,设计上时常以坡屋顶为主要表现手法。坡屋顶在整体上更是可以塑造单栋或成片的比例,给人以层次感,还能丰富住宅的天际线与城市的轮廓线。目前的坡屋顶设计形式有单坡、双坡、四坡和平坡结合等等形式各异的坡屋顶形式。曲院风荷项目即采用这种传统民居经典的建筑符号坡屋顶的形式——双坡。社区各个单体住宅的坡屋顶运用异常灵活,朝向、大小不拘一格,形成了独特的层次感。在建筑材料选用上更是别具一格,屋顶材料选用与坡屋顶相协调的变形材料,使得屋顶与天空之间的变化更加柔和。坡屋顶的运用,使得整个项目更彰显传统中式建筑之风格,即继承了传统建筑的经典特色又发扬了传统建筑之精髓。

5.运用徽州民居中的经典符号表达现代建筑之美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梦里水乡芳绿野, 玉谪伯虎慰苏杭”这首诗描写的是明清时期江南的民居。马头墙,是徽州民居两边的山墙,这种山墙不像过去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的山墙,徽州民居的山墙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因墙顶部分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典型的代表符号,各个马头墙高低错落,从外形看别具风格,不仅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常用的表达形式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的造型特色。曲院风荷项目正是利用人们心中已有的文化环境,将徽派建筑中的经典符号——马头墙、花格、影碑、过廊等加以改良,在外部符号性建筑语言的提示下以营造项目整体的情境。高层建筑楼顶马头墙穿凿为镂空的几何图案,可以减少风的阻力,建设成符合北方人民居住习惯的现代建筑风格。徽州民居中的高墙、小窗元素亦在该项目中加以改良应用,在白色的墙壁上运用花格予以装饰,在形式上和视觉上保持与传统“高墙小窗”的一致性,即继承了传统又符合了现代。此外,高层建筑的首层运用架空结构,架空的首层及透空的过廊,更增添项目的古典元素。

曲院风荷项目,从规划选址到單体建筑及局部细节,整个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一脉相承,既保持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有效地融合了现代建筑元素。在庭院设计上,利用人们渴望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对传统庭院加以改良运用,利用徽派建筑的镂空过廊、影碑在视觉和空间上为业主提供更多、更大的与大自然相融合的活动空间,实现人们回归自然、返回传统、体会现代的居住观念。在单体住宅设计上,曲院风荷项目充分运用徽州传统民居中的特色符号——马头墙、花格、回廊等,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在色彩上,采用朴素、典雅的颜色,穿插一些少许亮色,既不失古朴、高雅,又不失现代、明快。目前,中国越来越多的住宅建筑,积极将中国特有的传统民居中的特色风格、经典元素、经典符号融合于现代住宅之中,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发扬光大并加以改良,既表现出传统的古典雅韵,又体现出后现代主义的简练,曲院风荷项目为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提供一个典范,中国传统建筑之精华将会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陈辉,徽派建筑和现代建筑的融合.《科技资讯》,2010年21期.

[2]单启德,李小妹.徽派建筑和新徽派的探索.《山西建筑》,2008第8期.

猜你喜欢
现代建筑
论现代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城镇化建设中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电气自动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浅谈新型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现代建筑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分析
现代建筑启示录
智能清洁机器人在现代建筑外墙清洁中的研究与应用
现代建筑技术协同育人基地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