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的发展初探

2016-10-21 16:45刘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

【摘要】满洲里地区地理位置极其特殊,其西邻蒙古国,北接俄罗斯,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地区的民族文化较为复杂,蒙古族、汉族、回族等许多民族都在这片区域和谐相处,语言、风俗在这三者间的民族文化中彼此习惯,且相互影响,进而融合。满洲里地区是我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文化相互交融、相互汲取的边境小城,蒙古民族文化风情极为雄浑厚重,有着独具魅力的吸引力。

【关键词】满洲里地区;蒙古文化;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满洲里地区的民族文化历史非常悠久,自从中东铁路(俄语КВЖД)铺入我国以及“六大”前后,由于受到共产国际文化的影响,最早的满洲里地区的蒙古民族文化主要是“红色文化”[1]。而在全国的计划经济时期,如同满洲里地区的诸多小镇所表现出的封闭性、滞后性态势一样,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所呈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典型的边疆或边城文化,在此民族文化背景下,并未形成当今理解的“产业文化”。自沿边开放后,伴随满洲里地区边境口岸经济的迅猛发展,满洲里以极其开放、自由的态度拥抱世界,中、俄、蒙三国文化彼此交融的特征如今已然变成满洲里地区民族文化的基调。

一、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形态

满洲里地区文化属于典型的复合型文化,其最显著的地方在于满洲里是以俄为主体的欧陆文化,并且还深受扎责诺尔文化、游牧文化、草原文化、关东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的影响。经过历史的的不断发展与积淀,满洲里地区文化如今在我国独具特色,有着“八方融合”的特征。

(一)俄罗斯文化

毋庸置疑,满洲里地区的民族文化很大程度上有俄罗斯文化的影子,并且,随着中东铁路的投建所促进的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许多白俄人大量进驻满洲里地区展开经商与生活,在这过程中,也相应地将俄文化传入满洲里。因此,在满洲里地区的城市文化中,有着非常深远、随处可见的俄文化韵味,其表现是在多方面的,例如:建筑雕塑、民俗、饮食等。可以肯定,俄文化是满洲里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来源。

以语言为例,语言属于文化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文化无法或缺的重要构成单元。满洲里地区的俄文化最直观地就表现于地方语言和俄语的结合上。由于特殊的历史与地理环境,满洲里地区一直都有许多俄国人在此生活居住,因此,在满洲里地区的民族语言中往往会夹杂着俄语词汇,而这些增设进来的词汇所应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几乎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历史的延续,俄语词汇已经逐渐凝固成为这一地区的地方语言,有着显而易见的俄罗斯文化特色。

以生活为例,因为俄国移民及文化的影响,满洲里地区民族文化的人们在生活上也有着非常浓郁的俄罗斯特色[2]。在穿著上,女子穿布拉吉(платье)、裘皮大衣、大披肩;男子则更为显著,穿俄式夹克、俄式呢子大衣、礼帽、高腰靴子等;主要食品有列巴、塞依克、槽子列巴、熏鱼、熏肉、鱼子酱。在满洲里地区生活的人们出行上会乘坐敞篷俄式马车、拉达轿车、伏尔加轿车、康巴斯载重车。

以城市建筑为例,城市建筑属于一个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特色化”的充分显露,一个地区各个时期的建筑彰显了这座城市各个时期的文化魅力。从满洲里地区的建筑文化整体风格的演化历史来看,满洲里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从建市以来,直至我国改革开放前期,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主要是以俄建筑的风格为重点,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木刻楞建筑,哥特建筑,拜占庭建筑;二是自我国全面改革开放以来直到如今,仍有无数的哥特建筑、拜占庭建筑矗立于满洲里地区。

(二)扎赉诺尔文化

扎赉诺尔文化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单元之一。1932年,我国考古队首次发现扎赉诺尔人头盖骨化石,根据计算得知已距今约11400年。那一时期,也正是人类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一个重要转变阶段,在历史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或说是中石器时代初期的人类。同头盖骨化石一起出土的还有利用动物化石、石髓、玛瑙、碧玉等作为原料使用的细小石工具,其功用在于捕鱼、狩猎等。1980年,我国的考古人员在扎赉诺尔蘑菇山北坡发现了许多有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根据计算得知,这些石器的制作在旧石器晚期,有着约3万年的历史。

扎赉诺尔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一,同样也是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的起源,那些考古历史文化遗产也因此算得上是满洲里的文化之根。故而,于文化的延续性上来说,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满洲里地区的近现地区文化造成相对的影响。

(三)草原文化

由于上述所提及的满洲里地区的特殊性,虽然满洲里地区处于内蒙古,但草原文化并不如其他内蒙古地区的浓郁。满洲里地区草原文化的典型是蒙古族的游牧民族,这是因为中国民族文化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一直以来的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在满洲里地区随处可见蒙古民族文化的历史遗迹,重点有拓跋鲜卑古墓群,辽代古城遗址,达赉湖畔石器石器,骨器,青铜器,成吉思汗拴马桩等。

在历史文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在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中有多方面诠释。那达慕大会、放包会、祭成吉思汗、兴畜节、打鬃节、马奶节、吉祥节、狩猎节等都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了呼伦贝尔草原的文化特色。而且蒙古民族文化特色中的饮食手把肉、烤全羊、蒙古八珍,蒙古奶食品牛奶干、牛奶豆腐、鲜牛奶、蒙古族马奶酒等,早已成为受着民族文化影响的人们日常生活的重点。蒙古族衣冠服饰,包括蒙古袍、蒙古靴、腰带、帽子、蒙古刀、鼻烟壶、金银首饰等,成为满洲里地区人们的日常穿戴、收藏保留的首选。蒙古民族文化中的特色婚礼仪式、剃发仪式、人生仪式、骑马仪式、信仰民俗、待客礼俗等文化形式都丰富了满洲里当地文化。

(四)关东文化

满洲里地区属于现代意义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移民城市,就国内而言,移民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北地区。移民人口的到来,也进一步丰富了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习俗,并且在历经百年之后,形成了一种具有齐鲁燕赵风格特点的满洲里关东文化。从春节的习俗来看,满洲里地区的人们还保持着关东文化中的祭灶、春联、福字、年画、吃团圆饭、放爆竹、走亲访友等。在此基础上,满洲里地区的人们还复合了关东地区“点冰灯”的民俗文化,以此早就了满洲里地区特有的关东风俗文化。

满洲里地区漫长的严冬气候环境,自然而然地催生了独具特色的关东风格的冰雪活动,尤其是最近几年,逐渐兴起了冰雕、雪雕的文化活动,打造了具有满洲里地区特色的冰雪文化。

二、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推动满洲里地区旅游业发展,开发利用满洲里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使之更好地实现传承与发扬。最大程度挖掘满洲里蒙古民族文化传统的旅游资源潜力,发展自成一派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以中、俄、蒙为内核,重点关注满洲里民族特色旅游景点全面建设与旅游发展,最终实現现代化的产业价值[3]。积极推动牧民宣传传统的满洲里蒙古艺术文化的创作、创新,并鼓励在民间的继承和发展。将民族文化中的手工艺推向市场,进而提升满洲里人民的经济收入,发展民间传统艺术;另一方面,培育满洲里地区草原文化类型的发展,对满洲里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服饰的构造与款式进行设计以及实现饮食观念和风俗习惯上的转变[4],以此实现将文化传统转向产业化发展。借国内、国际的民族文化活动做好满洲里地区的文化宣传工作,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提高经济收入。大力发展满洲里草原民族文化,利用每一年度举行的形式不一、具有满洲里蒙古传统文化特色的各文艺、娱乐活动、商业文化活动(例如草原文化节),在无形中对满洲里的民族文化的宣传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围绕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为背景,对满洲里地区的民族文化载体的内容、形式以及结构展开相关的剖析与概述,力图使其更加契合时代的需求,以实现继承性的发展。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实现满洲里地区蒙古民族文化形式的多元化与功能转化,在客观上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自然规律所造就的结果。在主观上,重视满洲里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发展,不仅是民族政策性问题,更是民族地区现代化实践基础的重要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洁.中东铁路的修筑对满洲里的影响[N].黑龙江史志,2015.

[2]杜学军.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发展方式与五位一体生产方式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3.

[3]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4]李丽娜.文化多样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
昭通苗族花山节浅析
浅论民族文化对紫砂壶艺的发展与影响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回归
数字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的发展
马克思世界文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