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一教学模式”下的全校性翻译公选课教学研究

2016-10-21 16:47楚立峰纪卫宁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4期

楚立峰 纪卫宁

摘要全校性翻译公选课是“三加一教学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青岛农业大学在第四学期开设64学时的翻译限选课之前,预先开设了24学时的全校性翻译公选课。全校性翻译公选课注重实用性,寓教于乐,在全校性翻译公选课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考核方式过于严格。笔者以全校性翻译公选课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研究加强对于“三加一教学模式”的细致研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注重汉语水平的提高和汉英语言的对比,关注解构主义翻译观,不使用多媒体等,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三加一教学模式”;全校性翻译公选课;翻译限选课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4-324-02

Study on Teaching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Translation under the “Three plus One” Teaching Mode—A Case Study of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U Lifeng, JI Wein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Abstract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is one part of “three plus one” teaching mode. 24hour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transl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before the 64hour distributional electives of translation in 4th semester.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translation lays emphasis on practicability, edutainment. It was found that students basis is uneven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elective course, evaluation mode is overstrict previously. With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translation as research object, “three plus one” teaching mode was studied in detail. Aiming at relevant problem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paying attention to improve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focusing on Deconstruction Translation Theory, without using multimedia,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substantial level of English.

Key words“Three plus one” teaching mod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of translation; Distributional electives of translation

为积极开展“三加一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青岛农业大学在开设64学时的翻译限选课之前,预先开设了24学时的全校性翻译公选课。全校性的翻译公选课虽能做到寓教于乐,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解构主义翻译观了解不多,考核方式过于严格等。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校教师的三大任务之一。学校授课教师在课余时间为海信等知名企事业单位翻译和校译过大量标书、文件等,有几百万字以上的相关翻译、校譯经验,以校译居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笔者以“三加一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全校性公选课为研究对象,同时以授课教师在翻译书籍、参加竞赛等方面的优异成绩及丰富经验为助力,旨在加强研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1“三加一教学模式”的组成部分

全校性翻译公选课是“三加一教学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三加一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是:在大学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开设英语基础课,采用普通的大学英语教材,比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学体验英语》;在大学第四学期开设64学时的翻译、阅读、写作、英美概况、外贸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学、大学英语四和大学英语五等限选课程。青岛农业大学的选修课分为公选课和限选课。在第四学期开设64学时的翻译限选课之前,预先开设了24学时的全校性翻译公选课,获得初步经验。

24学时的全校性翻译公选课是一门为培养复合型涉外人才而专门开设的中级英汉互译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课程主要讲授英译汉技巧和汉译英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语际转换能力、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训练对等译法、具体译法、抽象译法、增词译法、省词译法、合词译法、转性译法、换形译法、褒贬译法、换序译法、断句译法、转句译法、合句译法、缩句译法、转态译法和正反译法,介绍音译、直译、意译、功能翻译、解构翻译等众多译法,最终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英汉互译能力。

因为翻译课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汉语水平,翻译课的内容也较为艰深抽象,所以在开设全校性翻译公选课之前,估计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不会有太多学生选报,故将全校性翻译公选课限定为一个教学班90人。学生在选报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热情,有接近200人选报。为保证高年级学生修够学分,本着高年级学生优先的原则,批准了100位学生的选报申请。24学时全校性翻译公选课的正式名称为“英汉翻译技巧”,主要讲授实用的汉英互译技巧。考核形式为考试。

2授课模式

2.1注重实用性对于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并重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翻译选修课来说,如果讲解过多且过于艰深的理论就不太现实,而且学时数也相当有限,不提倡花费过多的时间讲解晦涩的理论。

授课一般是以具体案例为切入点,讲实战,讲应用。比如讲到福特(Ford)汽车、奔驰(港台一般译为“平治”)(Benz)汽车、七喜(Sevenup)饮料、雪碧(sprite)饮料、可口可乐(Coca Cola) 饮料、百事可乐(Pepsi Cola) 饮料、佳洁士(Crest)牙膏、高露洁(Colgate)牙膏、回力(Warrior)鞋、锐步(Reebok)鞋等商标翻译时,就从日常生活中的例证着手,讲解商标翻译的灵活性。

2.2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为了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较为复杂的翻译技巧。授课教师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比如,告诉学生英语中有beef(牛肉)、mutton(羊肉)、pork(猪肉),然后提问“狗肉”用英语怎么说。答案是英语中没有“狗肉”的对应词,因为英语国家的国民不吃狗肉,也就形不成“狗肉”这个概念,狗是英语国家国民的家庭成员,杀不得,有些美国人甚至用祖父的名字给狗起名,这也反映了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学生由此就理解了“词项空缺”这一概念。又比如,“挑花”是中国的一种纺织刺绣方式,没有这种概念的西方人往往把“挑花”看成“桃花”,出现误译,从而讲解了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也提示了学生自身汉语知识的不足。

2.3注重汉语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强汉英语言的对比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大部人中国人一生下来就开始说汉语,从幼儿园就开始学汉语,但是很多人的汉语水平仍有待提高。另外,就汉语和英语进行对比,也有利于学生结合自己的母语理解英语单词、句式和翻译技巧。比如,授课教师在讲解“汉语与英语之间的区别——异核”这一问题时指出:在一种语言的内部,方言和方言之间都存在区别。中国北方方言区的人一般都不知道“内涝”这个词,这是地域差别导致的语言差别。简單地说,内涝并不是河水决堤泛滥引起的,而是雨水在低洼地带造成的。中国北方方言区一般干旱少雨,基本很少形成内涝,也就无从形成“内涝”这个概念。甚至同一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也会出现变异。比如,《水浒》故事发生在宋朝,“炊饼”就是现在的“馒头”,而“馒头”就是现在的“包子”,“汤”则是现在的“热水”。相同的汉字在不同的时代却指代不同的内容。

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结合英语和汉语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和汉语差异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掌握。

2.4发放讲稿精要,不使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不使用多媒体。在授课之前,授课教师设立了公共信箱,把讲稿精要整理好发送到公共信箱,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下载打印,以备上课使用。

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①全校公选课一般不要求学生购买教科书,授课教师整理的讲稿精要就相当于教科书,这样也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②有了讲稿精要就无须板书,节省了时间,也免去了学生抄板书的麻烦。③有了讲稿精要也就不用使用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是有限的,而且多媒体课件打印不方便,讲稿精要也可以充当复习材料。

授课教师对讲稿精要做了精心布置,比如有些内容只有原文,没有译文,要求学生上课时现场翻译。又如,有些内容没有标注翻译方法,只标出了原文和译文,要求学生思考采用何种翻译方法。

3改进措施

3.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应做到合理选课一般来说,翻译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在大三开设的专业课程。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具备了较高的英语素养。要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翻译课程,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英语素养欠缺,来自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甚至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和汉语专业学生在内的许多学生汉语水平也不尽人意。

因此,在开设64学时翻译限选课时,可以考虑让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选修大学英语四或大学英语五。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可以选修翻译、阅读、写作、英美概况、外贸英语等课程。另外,教师在选择学生时,宜根据学生以往的英语考试成绩从高向低选择,确保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选修翻译、阅读、写作、英美概况、外贸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学等课程,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选修大学英语四或大学英语五,做到合理选课。

64学时翻译限选课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不宜过多。老师可以两名左右,学生可以分6个教学班,每班60人。

3.2考核方式过于严格,选修性的翻译课宜定为考查课24学时全校性翻译公选课采用了考试的考核方式,对选修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很多学生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忽视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有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也留言说英汉翻译技巧考试比专业课考试都难。因此,选修性的翻译课最好定为考查课,让学生抛却考试,真正心无旁骛地学到实用的翻译技能。

3.3对解构主义翻译观了解不多,应加大相关理论学习解构主义的翻译观认为,原文有其固有的意义,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将作者和原文作为翻译的本原,以实现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一般来说,要做到译文的“信达雅”,就不能仅仅纠缠于字词的字面意义,而应该以解构主义翻译观为指导,跳出字词意义的束缚,着眼全局,从整个语篇着手,力争实现译文的“信达雅”,尤其是“雅”,这就需要相关理论的学习。在教授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过程中应力争深入浅出,以指导实践为目的,不过多关注解构主义翻译观本身。

4结语

24学时全校性翻译公选课是64学时翻译限选课的实验和预演。在教学过程中虽能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考核方式过于严格,对解构主义翻译观了解不多等。笔者通过对“三加一教学模式”下的全校性翻译公选课进行剖析,旨在对其加强研究,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如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应做到合理选课;针对对解构主义翻译观了解不多的问题,应加大相关理论学习,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式,对学生提供实质性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小慰.语言·功能·翻译──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 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国翻译,2000(4):9-12.

[3] 楚立峰.谈汉语、英语之间的共核与异核现象[J].商业时代,2011(13):142-143.

[4] 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