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与措施研究

2016-10-21 01:27李珂
科学与财富 2016年9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管控商业银行

李珂

摘要: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便受到普遍关注,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其发展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入手,提出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借鉴国际先进银行风险管理经验,为国内的商业银行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控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型

(一)信用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银监会设定了16个指标,其中包括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贷款损失准备金率、拨备覆盖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关联度,以及很少听到的正常贷款的迁徙率、关注贷的迁徙率、可以贷款的迁徙率、次级贷款的迁徙率等。从管控信用风险的角度来看,银监会所监控的指标是非常多的。

(二)市场风险:这主要是利率、汇率、股票、商品价格的波动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中国正在实行汇改,而且中国的利率相对波动比较大,所以市场风险越来越大。

(三)操作风险:在银监会的报表系统中,还没有非常具体完善的操作风险的监控指标。目前只有相关案件分析的操作风险,案件主要是外部员工和外部的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来盗窃银行的资金,给银行造成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行资本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偏低

2006年底即将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最低资本要求作为三大支柱中的第一支柱,而从2005年末的实际情况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偏低,对长期次级债务等附属资本的依赖过大,长效资本补充机制尚未建立,反映出较高的风险水平。

(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新增不良贷款增长过快

长期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呈现“双低”状态,然而近几年在国内商业银行整体资产质量趋好的同时,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表现却令人堪忧。

(三)贷款集中于个别行业和大客户,风险突出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对资产业务的定位确定为以中小企业为主,但从多年的发展状况看,其主要业务的营运对象并未体现出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差异,尤其是在授信业务中,过于追逐地方垄断行业、集团客户等,造成信贷对象雷同,贷款集中风险突出。

三、针对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信贷风险管控措施

1.企业层面。首先企业应认真分析自身所处的行业环境,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努力克服一些短期心态和近视心里,不断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化,加强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次我国企业无论是从自身的经营特点还是从外部的体制约束来看,外源融资的成本都是很大的,短时期内这种情况是难以得到改变。

2.银行层面。(1)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中小企业贷款难与银行放款难现象较为突出,这说明银行与企业二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中小企业和银行这种非正常的关系不但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也大大降低了银行业的效益。(2)多方面收集客户资料,减少信息不对称。企业贷款风险识别的关键,在于从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之外,尽可能收集能够反映客户资信的相关信息。香港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借鉴。

(3)优化信用评级技术,实现信贷审批的高质高效。一是持续优化完善小企业客户评级技术。二是探索引人评分卡等新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于数量众多的小企业小额信贷,可借鉴香港商业银行的做法,借助评分系统审核贷款申请,实现自动审批。

(4)采取多种担保方式。对于银行来讲,要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有效方法就是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可保值甚至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增值的抵押品,如土地。但中小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普遍存在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担保的现实状况,使得银行降低了对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量和发放率。

3.政府方面。首先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其次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最后完善社会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确保担保公司得到协作银行、再担保机构的支持。

(二)操作风险管控措施

1.确立风险防范理念,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文化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文化是无形的约束, 确立风险防范理念, 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广大员工日常的工作态度, 并形成习惯, 久而久之凝聚为风险控制文化。文化一旦形成, 就变成一种力量, 直接指导、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

2.构建并逐步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制筹建统一的管理体制, 明确职责分工。该体制不仅要强化操作风险的管理文化,,而且要提高银行各操作部門的整合度, 明确界定各产品线业务管理部门、信息技术部门、法律合规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的职责分工, 只有这些职能部门有效地合作, 才能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

3.借助科技手段, 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内控信息反馈机制。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 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加工、反馈系统和完整的信息交流渠道, 使各项决策和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及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 加强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及时协调解决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消除信息传导失真, 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

(三)市场风险管控措施

1.完善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建立是健全风险管理和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政策和制度的严格执行和实施。如前面提到的巴林银行和“中航油”事件,这两个机构在出现风险事件前相应的制度皆存在而且也相当“完备”,然而它们均未能做到政策和程序的严格执行,导致了重大损失。

2.改普我国市场风险管理和监管的环境。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模型需要有很多市场基础条件。如上所言,利率风险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风险。要准确度量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和利率曲线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3.加强银监会在加强市场风险监管方面的工作。银监会在成立不久就开始对市场风险监管进行研究,成立不到一年就制定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并于2004年底公布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对市场风险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规定。2005年2月公布并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对银行风险管理进行了补充。

参考文献

[1]陈映申.从经济资本理念看现代银行管理艺术[J].新金融,2004(8):22-24.

[2]潘闯.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思考[J].广西金融研究,2004(1,2):36-38.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管控商业银行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