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自我调适探微

2016-10-21 12:10卞文龙
山东青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主体性

卞文龙

摘要: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有利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网络成瘾等负面效应。本文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入手,在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之后,提出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以期提高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网络成瘾;自我调适;主体性

在当今网络大潮汹涌而来的网络时代,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生始终扮演着互联网忠实追随者的角色。他们热衷于信息网络,希望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交流思想,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不少大学生在享受网络冲浪时,也逐渐显现出如网络成瘾等诸多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与消极影响

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这一概念最早由Ivan Goldberg提出[1],他认为网络成瘾主要是作为一种应对机制的行为成瘾,是一种缓解压力的方式。网络成瘾的概念在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他们认为成瘾(Addiction)这一术语是指有机体对某种药物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是由于摄入某种化学物质或麻醉药而引起的行为,网络用户对网络的着迷不同于化学物质的依赖。台湾学者陈淑惠将网络成瘾界定为: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的一种冲动控制失序行为,并伴随和上网有关的耐受性、戒断性、强迫性、突显性行为,以及生活相关问题[2]。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在我国高校中表现突出,主要表现为过分沉迷或依赖网络,他们把网络作为逃避现实世界的处所,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等,并因此产生一些危害社会和谐等社会问题。

2.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消极影响

(1)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方面,网络成瘾使大学生道德滑坡。网络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虚拟性,缺乏约束和监督,大学生网络成瘾往往会产生道德情感的沮丧,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造成责任观念的淡漠。道德底线一但被突破,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网络成瘾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大学生网络成瘾对网络由心理依赖转化为生理依赖后会出现头昏眼花,全身无力,食欲不振、反应迟钝等症状。加上大学生网络成瘾上网持续时间过长,久坐不动引起动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3]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体的成长发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青年一代身体一旦受到疾病困扰,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将是无从谈起。

(2)造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恶化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越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机会就越少,“人—机—人”的交流模式取代了“人—人”面对面的交往模式。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利用网络交流,它虽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却忽略面对面的交流模式 致使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感情逐渐淡薄。因此,大学生网络成瘾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分离,导致自我封闭和人际关系的疏远,容易引发“情感冷漠症”,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兴趣,甚至导致人格分裂。因此网瘾严重不仅威胁大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更威胁着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引发大学生学业生涯畸形

在现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网络已成为综合网络教学的首要工具。然而,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占据了大量学习时间,分散了学习注意力,降低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习成绩。网络成瘾使一些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呈非正常状态,本应幸福而美好的青年时光却被虚拟的网络占用,严重威胁着他们学业的完成。

(4)引发不良社会问题

许多网络成瘾的大学生为追求上网的快感而不惜将自己的生活费、学费都用来支付巨额上网费,为一时之快抛弃了学业。网络成瘾患者由于长期脱离实际学习、社会等生活,容易产生抑郁、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体性原因分析

关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有很多,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本文仅从大学生的主体性,即大学生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探析网络成瘾的原因。

1.大学生网络成瘾具备一定的客观环境

一方面,学生从中学来到大学,相比较而言 大学里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和更便利、更优越的上网条件。为方便学生上网学习,大学里有遍及各个寝室的校园网络,同时大学校园周边网吧的大量存在,为大学生上网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之大超乎想象。网络具有匿名性、便利性和虚拟性,能满足大学生获取信息以及交往、归属、好奇和尊重等基本需要,取得社会支持和认同。这些客观环境是当代大学生、高校等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个人的主观因素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源所在

马克思认为,内因是基础,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从成瘾大学生个人角度来看,个人性格上的缺陷、承受力差和缺乏成就感是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4]。首先,个人性格的缺陷。一般而言,有抑郁、孤独和自闭的大学生不会轻易向别人敞开心扉,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开拓新的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交到新的好朋友,人际关系往往不好,与同学的相处往往是不融洽。由于内心比较孤单,他们便借助网络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逐渐地对网络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最终导致网络成瘾。其次,成就感的缺失。区别于现实生活的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紧张,在网上他们可以抛开现实中的失落,寻求虚拟世界的成功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一切都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使他们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成功”。最后,个人承受力较弱。很多大学生所学的并不一定是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專业,对大学学习缺乏兴趣与动力,加上理想和现实冲突、就业难、创业难等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丧失了自己明确的目标,沉浸在迷茫、彷徨和不知所措之中,却又很难找到宣泄和排解的渠道,网络自然而然成为大学生寻求解脱的重要途径。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自我调适的对策

大学生上网人群中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现象,并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如何进行积极地自我调适,切实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网络

一方面,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网络只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的工具。要认清网络社会并不是我们真实的社会,虚拟的情感宣泄与满足也并非能得到真正的、内心深处的、最真挚的快乐。大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认知观,才能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对自我准确地定位和把握,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关系,避免网络心理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注重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文明上网。意志是自觉地确定有意义的目的,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该干就干,该停就停,是意志坚强的表现[5]。大学生上网之前,就应该确立明确的积极向上的目的,知道自己在网上要做什么,怎么做,使自己不在网上长时间“逗留”,拒绝不符合积极目的的诱惑,斩断对网络的迷恋,实现心理平衡。

2.大学生应该恰当使用网络

网上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现代化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神秘莫测的网络世界,大学生们应该提倡自尊、自强、自重、自爱,强化自我管控意识。要把网络当做学习的工具,做网络的主人,而不是网络的奴隶[6]。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观,立志戒除网瘾,杜绝无目的上网,有节制地使用网络,做到为我所用。大学生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要认识到从网络中只能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要控制上網时间,培养自我管控力。根据自身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给自己规定每周或每天的上网时间,允许有小幅度的变动,但必须进行总量控制。再次,通过现实的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大学生要学会通过现实的生活实践等正常途径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多跟家人交流,多交一些知心朋友,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最后,要增强自我心理防范,规范网上行为。培养自己的网上安全防范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使自己摆正上网心态,文明上网,科学上网,增强道德与法制意识,增强自我管控能力,健全上网行为规范,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坚决抵制网上垃圾和不良信息的侵蚀。

3.大学生要积极进行心态调整和自我调适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学生的心理自助,学校要教会大学生学会自己调整自己,让学生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调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有效手段[7]。大学生的心理困扰不少源自其心理认知,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合理认知,建立科学合理而理性的认知是当代大学生克服心理困扰的第一步。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已基本建立,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自我期望高,情绪容易波动。在网络里,信息量丰富巨大,各种文化与价值理念交织纷纭。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应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保持正常的生活、学习规律;要勇于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积极面对现实,把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上网转移到积极的大学生活中来,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从对网络的迷恋中解脱出来;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心理状态,当有不良想法出现时,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寻找一个新颖的刺激,使不良想法逐渐消失。

总之,面对包罗万象而又鱼目混珠的网络,面对网络成瘾这种大学生中比较突出的一种心理障碍,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自我调适,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学会合理地利用网络,使网络成为自己生活、学习的有利工具,从而促进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Goldberg I.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http://www.cog.brown.edu/brochure/people/duchon/humor/internet.addiction.html,1995.

[2]Alex S. Hall,Jeffrey Parsons. Internet addiction: College student case using best practice In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J].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2001,23: 312-327.

[3]谢延明.关于网络成瘾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50-153.

[4]郑杭生等.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杨文娇.网络成瘾大学生的感觉寻求人格特性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6):126.

[6]万晶晶等. 大学生心理需求、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2,(3):90.

[7]俞风茹.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与自我调适[J].教育探索,2009,(10):127.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主体性
盘点与梳理: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运动干预研究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