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财力资源配置的问题探讨

2016-10-21 02:07王慧
中国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校

王慧

【摘 要】财力资源是学校各项资源货币化的集中表现,是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人才流动的加快、多校区办学的格局等趋势对高校财力资源重新分配和配置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从目前高校财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高校资源收支平衡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财力资源;平衡策略

高校财力资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收取学生的培养费、科研创收、社会捐赠、校办企业上缴等能够用于学校稳定和发展的资金收入。财力资源的投入是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消耗支出。我国教育资源缺口严重、国家投入于高等教育的资金非常有限,因此,有效使用高校资源和合理内部资源配置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关键,要使高校资源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一个协调状态才能真正坚持高校可持续发展,对它的研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财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①财力资源极其有限。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占GDP的比例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②高校财务管理混乱,项目盲目投入;预算不到位,产出不计效益;③资源浪费严重,高等院校机构庞大、师生比率不合理、教师与行政人员的比例过高,人浮于事,人员经费开支过大,这就势必使得用于教学方面的经费支出减少,资源使用效益低;④高校内部资源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配置存在着“小而全”思想和各自为政现象,这些因素阻碍了高校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高校合理配置财力资源,提高财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性

高校充分利用有限的财力资源,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闲置浪费,是高校经济活动的中心问题,是高校良性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1.适应市场经济办学行为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推进,市场意识已渗透到办学理念中,高校面临激烈的竞争,办学自主权、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也相应扩大,而我国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远远达不到教育资源需求的增长水平,只能维持日常教学任务消耗,因此,合理配置学校有限的财力资源直接关系到我国高校未来事业的发展。

2.学校自身运行特点的要求

教育使我们的社会人才辈出,社会生产力才得以不断发展,从投入产出角度看,学校的输出的是知识是人才,是长期无形资产,与其有形的资金投入相比,短期收益较弱,高等学校与企业不同,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要肩负起这项重任,需要对高等院校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而校级综合财力来源渠道是非常有限的,目前我国各高等学校经济状况尚未摆脱以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局面,国家拨款和有限的自筹经费,只能满足校级预算中常规和少量建设性预算支出,随着高等院校扩招规模的扩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实验设备等需要大量资金需求。这就促使高校能够多渠道筹集资金,尤其是近几年来,工资改革中地方物价补贴、公费医疗超支、离退休经费等拨款不足始终未得到妥善解决,致使高等学校资金短缺现象日益加重,因此,这就要求高校科学合理的配置使用财力资源。

3.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学校行政、教学、科研、后勤等各个方面,在强化高校自主办学的同时,财务管理职能也相应的转变。财务管理应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目标,对全校财力资源流量和存量进行多角度、全过程监控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校自主办学需要的财务管理体制,因此,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今天,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是各高校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4.改革教育经费的管理机制,提供高校财力使用效益的需要

通过对校级财力利用效率的分析,可以获得高校综合财力来源渠道、各项支出比重以及结余资金比重等指标,通过这些数据分析高校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辦法,以提高校财力运行效益。

5.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需要

要实现政府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宏观调控,建立高校责权统一的管理机制,改变我国教育投入分配不平衡的状况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其主要途径就是必须将学校的财力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使高校财力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使国家对财政预算、分配进行监督,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完善国家教育政策。

6.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预算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预算要以国家宏观预算为导向,以教学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科学编制校级预算和学校二级预算,保证学校收支总体平衡,杜绝编制赤字预算。合理资源配置,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些规定都是保障校级综合财力科学合理配置的法律依据。

三、合理配置校级综合财力的措施

1.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式,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与监督

高等院校应当根据高校财务制度制定本学校的预算管理办法,明确学校各机构预算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范围,确定预算事前核准、过程监督的权威机构;明确学校财务部门编报、决算等预算管理职责;监督预算经费的投入及消耗过程;规范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审批程序。

高校制定综合财力预算即校级财务 可支配的各项货币资金收支计划。包括各项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的学杂费、各种培训费等,还包括三产、利息等其它收入。预算支出必须本着“量入为出,自求平衡,以收定支,不留缺口”的原则,按日常性和建设性分别编报。首先保证日常性消耗,再安排建设性消耗。优先安排教学科研支出,保障学校的各项基础工作的正常进行,剩下的财力根据需要分轻重缓急安排各专项经费,逐项核定,首先保证重点项目的安排,安排急需学科建设的设备购置等项目,其他项目则量力而行。预算管理还可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对某些项目,按照规范需要与风险相结合的原则,按项目进度核拨经费。

根据这个系统管理方法可以全面对资源流程有一个全方位的分析,为合理分配学校各项资源打下基础,确保预算实施和校级综合财力平衡。

2.深化财务管理改革合理配置财力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拨款和办学体制以及公费医疗、住房、后勤各种分配制度的改革不同程度地增加或减少校级财力,高校财务应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属校级财力的全部集中到校级预算专项管理,将高校后勤资源来源交与社会,后勤社会化是高校特定环境中的社会化,追寻利益最大化目标外,还应该受学校特殊性的监督和制约。

为防止校级财力的分散与流失,属二级财务预算负担的不能混入校级财力列支,以保证学校财力全部用于教学发展,再者,要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扩大二级单位经营自主权,增强其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校级财力得以合理分流,从而保证了校级财力平衡的实现。

3.全方位筹集资金增加财力投入

根据“以收定支”的原则,高等学校要发展、要保持教育投人逐年增长,必须有一个稳定的、不断增长的综合财力来源,这就要求学校除了靠国家拨款外还要全方位筹集资金,制定鼓励为学校增收的政策,接受国内外各界对教育的捐赠和赞助,设立教育发展基金,确保教育投入不断增长,达到校级财力平衡。因此,稳定的、不断增长的收入是实现校级财力平衡的基础。

4.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

高校应进行规范性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转换为相应的分配系数与资源分配挂钩,奖优罚劣,比如,对科研项目的考核体系,就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决定增加减少或终止投入,该机制的本质是绩效越好得到的资源分配就越多。

学校对不同院系的教学科研仪器、教学场地、图书资料、试验场地使用也应该开展统一规划,互相利用资源,客服小而全思想,防止资源闲置浪费,力求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

5.培养一支精通业务的财会人员是实现校级财力平衡的保障

管理体制的转变,不断深化的财务改革,使学校筹资渠道日益拓宽,高校财务管理内涵和外延愈加复杂,资金运行量大幅度增加,这就需要一支有责任感、努力学习理财知识的高素质财会人员。

参考文献:

[1]高校财务制度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