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超车的梯队与方位

2016-10-21 14:54王运宝陈宜海
决策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济总量梯队合肥

王运宝 陈宜海

在区域经济坐标系上,争先进位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既有总量指标,也有分项指标。透过不同层面的分析,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安徽所处的方位与梯队。

5月25日,安徽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动员大会,参会者从省委常委一直到乡镇领导,这是在时隔8个月后,安徽第二次召开万人动员大会。凝炼这两次会议的主题,分别是“调转促”和“闯新路”。这次动员大会后,“闯出六条新路”被鲜明地写在安徽发展的旗帜上,成为新航标。

闯出六条新路的第一条,是弯道超车、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从现有层次的梯队中持续进位,坚定地向全国第一方阵冲刺。在区域经济坐标系上,争先进位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既有总量指标,也有分项指标。透过不同层面的分析,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安徽所处的方位与梯队。

区域分化进入洗牌期

根据2015年各省公布的统计公报,本刊记者梳理经济总量排名前十位省份的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个东部沿海经济大省是第一梯队,在经济总量上领先。其中,状元广东与榜眼江苏在7万亿元以上,探花山东也已突破6万亿元。而且,20年来,粤苏鲁浙四省没有变化,一直稳定地占据着地方经济的前四位。

与第一梯队的稳定相比,河南、四川、河北、湖北、湖南、辽宁组成的第二梯队,竞争则要激烈得多。在2015年,前十位中有5个省的经济排位出现变动:四川、湖北、湖南三个省份进位,河北和辽宁出现下降。

分别来看,四川从2014年的第八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六位,一举超越河北、辽宁。湖北上升了一位,从第九变成第八;湖南也上升一位,位列第九。与进位相对应的是,河北从第六下降到第七,辽宁从第七下降到第十。

2015年,全国共有14个省的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安徽排名第14位,前面依次为北京、上海、福建、辽宁。安徽与第13位北京的差距是963亿元,与第12位上海的差距是2959.39亿元,与第十位辽宁经济总量相差6694亿元。

根据十二五以来的发展态势,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经过详细测算后认为,北京、上海进入经济发展的成熟期,增速基本保持平稳,因此在排位变化上,安徽将可能到2019年时超过北京,接近上海,还或有可能在2020年超过辽宁。这就意味着到十三五末,安徽将有可能处在全国第12位,接近第一方阵的门槛。安徽省经济研究院还以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来研究发现,到2020年安徽经济总量突破3.6万亿、冲刺4万亿,就极有可能迈入第一方阵。

在体现经济发展后劲的固定资产投资上,全国有11个省突破2万亿元,安徽排名全国第10位,超过福建、辽宁、上海和北京。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来看,安徽也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达到9817.1亿元,将在2016年突破万亿规模。安徽与福建的差距只有804亿元。但在体现第三产业发展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全国突破万亿的省市有13个,安徽不在此列,只位居全国第14位。

经济总量跃升的同时,安徽还需要正视一个短板,即人均GDP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安徽人均GDP是5779美元,不到6000美元,位列全国第25位,跟全国平均水平8000美元的差距比较大。对此,安徽省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周云峰分析说:“有差距意味着未来增长空间也大,如果安徽能够达到现有的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人均GDP将再增加2200多美元,相当于增长30%。按照人均水平增长30%测算,安徽也将可能进入全国前十位。”

升降背后的速度变化

经济总量看梯队,速度变化看方位。省域经济升降的背后,速度变化是第一指标。从表面上看,速度只是一个数字,但在深层次上引发的却是省域经济的重新排队。

首先看第一梯队,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在2015年的经济增速,均达到或超过8%,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最近3年来的发展事实和区域分化也证明,越是结构调整得早、结构优化得快的区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越能稳得住速度。

其次从位次上升与下降的省域来看,2015年,湖北、湖南、四川的增速分别为8.9%、8.6%、7.9%,都是超过或接近8%。正是因为有较高的速度,才能带动总量提升争先进位。而出现后退的辽宁与河北,2015年的增速分别为6.8%、3%,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在全国所有省份中倒数第一。

2015年,紧随辽宁排名全国第11位的是福建,在经济总量上,福建相距辽宁有2763.6亿元。但福建经济增长9%,高于辽宁6个百分点。2016年第一季度,辽宁为-1.3%,而同期福建为8.3%,两相比较福建比辽宁增长高9.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全国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的14个省份中,福建增速9%,是最高的。采访中专家普遍认为,按照目前的速度和态势,福建很快将超过辽宁,进入全国经济总量第十位。

再来看安徽,过去的5年,经济年均增长10.8%,相比十二五时期全国年均7.8%的增速,高了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一位。2016年一季度,安徽生产总值增长8.6%,财政收入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4%,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9.5%,全年有望保持这样的发展趋势。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安徽省经济总量上台阶取得新突破”的专题研究中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安徽经济年均增速可能保持在8%-9%的区间。在这个速度的带动下,安徽经济总量到2020年在3.6万亿到4万亿之间,人均GDP接近10000美元。

在保持中高速的同时,安徽经济的发展质量也在显著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每年都保持在10%以上。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的高速度,背后的核心因素是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在这方面,安徽处于什么样的方位?

青梅煮酒论创新

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有一本全球公认的权威杂志《自然》,在其网络版发布的《2015中国自然指数》中,中国科研产出排名前五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合肥;同时,合肥的科研合作位列全国三甲。

此前,合肥曾多次被英国《自然》杂志“点名肯定”,在2012年和2013年,英国《自然》杂志的基础研究实力排名显示,合肥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二线的城市,一流的科研”,这是对合肥的一句简短评价。报告指出,合肥从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上讲是一个二线城市,但从研究实力上讲则是一线城市,以研发实力论合肥堪称“一等一”。

从省会合肥扩展到安徽全省来看,《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显示,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位列全国第九位、中部第一位。其中,创新潜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三位,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排名第五位,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八位,政府研发投入排名第十位。可以说,安徽创新能力已经进入“第一方阵”。

强大科技实力不仅体现在高校科研院所中,企业更是创新的主体。统计显示,安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由2011年的27個增加到2012年的36个,2013—2015年分别增加到44、57和64个,居全国第10、第9、第8和第7位,位次逐年前移。其中合肥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34家,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

《2015年安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还显示,2015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57家,位居全国第八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企业数量上,2015年比2014年增加796家。周云峰告诉《决策》:“一年增加近800家,显示出安徽经济极强的成长性。”可见在高新技术产业上,安徽已处于全国前列。

刚刚过去的这个6月,安徽连续收获两大创新政策红利,先是在6月16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得国务院批复;6月24日,国务院批复《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从合肥创新型试点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安徽在创新平台上实现“三级跳”。放眼全国,同时拥有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省市,只有6个,安徽在这方面也是走在全国前列。

综合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创新要素来看,安徽在创新驱动上已具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气势。正因如此,专家一致认为,这将成为安徽闯出新路、弯道超车的第一支撑力。 (本刊实习记者陈宜海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经济总量梯队合肥
国庆70周年阅兵式空中梯队解读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中国经济总量何时能超美国?乐观来看就在5年后
当前国企深化改革形势如何构筑人才梯队
基于李代数sl(m+1,R)的多分量扰动AKNS孤子梯队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西湖: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实现“双提升”
直升机梯队接受检阅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