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友善病”

2016-10-21 08:10邓静怡
决策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好人职场工作

邓静怡

如果过于关照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承受范围,或者期待自己的“善举”能赢来某个团体的接纳和认可,就会有一些病态特征或行为。

明明正在赶文件,却帮同事去单位门口付费签收包裹;明明在菜里吃出一只小虫,却默默地夹走不惊动服务员;明明很想回家睡觉,却开着车子把同事一个一个先送回家……身边有位这样的朋友,你肯定觉得捡到宝了吧!可是有研究指出,这统统是“友善病”的症状。对人太好不懂拒绝,竟然是种病?

心理专家认为,虽然为人友善并没有错,但在能力不够或自己繁忙时懂得拒绝才算正常。难以对他人说“不”的人可能在友善之下掩盖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他们可能天生自卑或孤僻,也可能家教过严,从小就不敢顶嘴或辩解,专家称此为“友善病”。

病症表现

媒体曾刊登一位女性心理学家的文章,通过她一名女性密友的故事分析这种“友善病”。

她的这位朋友对工作、家庭、朋友面面俱到,抚育两个孩子、照看房子、照顾老母亲之余还当起兼职护士。亲友们有问题也都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控诉自己的丈夫,声称婚姻走到尽头,一说就是数小时,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抱怨连天。

表面来看,这位朋友是大家眼中最友善无私的人,而她私下坦言,自己身心俱疲。有一次面对一名倾诉烦恼的同事,她表面上礼貌应对,还不断安慰对方,实际上早已不耐烦了,“我真想让她闭嘴或滚开,想扇她一耳光”。

这位心理学家说,人们从小就被教育说对人友善是一种善行。许多女性和她的这位朋友一样,不断给予以取悦他人,不由自主地赞同对方,满足对方的要求,难以对别人说“不”。

某网友今年33岁,是同事和朋友圈里公认的“老好人”,尽管“乐于助人”,私下却也不无抱怨。“有时候我自己也有事要做,不想去,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拒绝,说不出口。从小到大性格都是这样,自己也习惯了。也许是因为这一点,我朋友也挺多的。不过对人太好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并不熟悉的人莫名其妙使唤我,都觉得理所当然一样,我不喜欢,但也说不出狠话,想要改变一下自己,但也不想变成一个自私的人。”

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也认为自己一直有“友善病”的症状。比如坚持今日事今日毕,每天处理几百封邮件,晚上是电话会,再加上到处出差,平均每天只有6小时的睡眠。24小时不关机、随时可以工作,且持续多年。每次员工活动都是他最紧张的时刻,担心大家的安全、担心安排得不妥当。平时能量满满,但回到家就会累得趴着不想说话,感觉心力交瘁,很不开心。他从这种“友善病”走出来,源于一次绩效考评的反馈。他当时的外国老板打电话来,说评估成绩不用多说,对他的唯一希望就是要在新的一年学会“照顾好自己”。当时他就热泪盈眶,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才开始慢慢调整,告诉自己即使不这样做,大家依然认可自己的成绩和专业度。

成因何在

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友善只是个壳子。随声附和、取悦他人的职场人士内心往往有深深的恐惧,他们怕被拒绝、怕被抛弃、怕正面冲突。在面对流程的变化、强势老板不尊重的说话方式和客户突然提出的新要求时往往手足无措,开会时附和他人的想法,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容易有习得性无助感。

这类人群表面对人友善,但大公无私的面具背后可能就是另外一个人,胆小、痛苦、愤怒、焦虑。这就是职场中和生活中表现出纠结的双重人格,甚至生活中也无法将面具摘下来。长时间扮演“友善无私”的人需要耗费时间、耗散能量、耗竭情绪。所以大家眼中友善、乐观、温暖、活泼的人,可能回到家中是完全另外的样子。

不会说“不”的人在因无力完成过多的工作任务的时候也会有自责的感觉。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的双重压力易使他们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症状。如果没有太多的社会支持,甚至家人也对于自己的“友善行为”表示不解的话,他们会感到更加的孤立无援。

那么,友善病是否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和厚道、不愿得罪人、缺乏原则性、从不对人说“不”的“老好人”?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大家依照血缘关系、地域的远近,用人情这个纽带串在一起,彼此之间相互关照,获取团体的动力。而在这样一种文化大背景下,树立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和维护这个形象就成为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人厚道”、“随和”就是公众对于与我们是否可以合作下去的评判标准之一。

“友善病”,其实不是病,但如果过于关照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承受范围,或者期待自己的“善举”可赢来某个团体的接纳和认可,就会有一些病态特征或行为。有求必应、过分取悦别人,久而久之成为性格缺陷。

解救“自我”

善良不仅不应受到指责,而应得到赞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和取悦于人,区别在哪里?

善良和软弱在操作层面非常难界定。善心、助人为乐与取悦于人雖然都会表现为大公无私的行为,但仍有根本目的的不同。取悦于人不是自动自发的,或者只是性格缺陷,因为没有原则的助人、甚至会为了达到他人的期望而再去花费额外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行为者本人可能感受不到快乐。

与人为善是真心帮助他人成长,“老好人”有时则会“与人伪善”。在职场中,这种老好人是一直带着怨气工作的,做好人只是希望“获得好的关系”,和“其实不喜欢这些工作”的冲突如果积攒得太久,终究会导致对工作不满的爆发,甚至有可能会离职。

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如果你在帮助别人时没有感到快乐,那么,你做的事就并非真正的善事。试想一下,如果对别人“友善”的过程让你自己非常痛苦,那么除非感觉迟钝和情感麻木,受助者肯定会感觉到你的情绪,又怎么会心安理得地与你相处呢?这种友善又怎么可能让他感到快乐呢?所以友善一定要出自真心,开开心心地去做,真正在帮助别人时感到快乐。那些过于违背自己的本意、无法说服自己接受、勉强自己去取悦别人的方式,牺牲了自己也不会成全别人,何不抛弃?

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他人欣赏。爱被赞扬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要知道,爱和赞扬应该是相互的,对人友善应该是爱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情感行为的表达,而这种表达应该是相互的。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只有建立在自尊基础上的爱才是有价值的,一味委屈自己去取悦别人就失去了人格尊严,打破了人际关系的平衡,最终只能导致关系的破裂。

一个内心笃定、自信乐观的人,才能散发出清新逼人的气息,才能令身边的人感到愉悦和振奋。一个焦虑疲倦、自卑畏缩的人,释放出来的气场也是令人倦怠和压抑的,这种气场足以令身边的人敬而远之。

只有建立完善的自我,丰富自己的心灵,悦纳自己,才能成为独立于职场的真正的人。自爱者才能爱人,富裕者才能馈赠。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

(作者系职场、情感专栏作家)

猜你喜欢
老好人职场工作
老好人外公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不工作,爽飞了?
老好人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