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6-10-21 13:10张义良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疗效观察

张义良

[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为血府逐瘀汤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甲钴胺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传导速度(MNCV)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传导速度(SNCV)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NCV和SNCV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NCV和SNCV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4.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MNCV和SNCV情况,提高了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甲钴铵;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症状为四肢发凉、肢端麻木、感觉障碍和疼痛等,病情严重者会出现神经源性关节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为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特选取9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90例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3.11±5.91)岁;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2.11±5.91)岁。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铵500ug一次,每天3次,3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血府逐瘀汤配方:川穹10g,当归12g,红花10g,枳壳10g,桃仁10g,牛膝10g,赤芍12g,生地10g,桔梗6g,柴胡12g:水煎,每天一剂,3周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CV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1.4统计分析

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应用SPSS13.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用(x±s)来表明计量资料的数据,用X2检验表明计数资料,P<0.05時为表明差异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NCV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MNCV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NCV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NCV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SNCV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NCV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4.4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脚麻疼,其发病机制暂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患者糖代谢过程中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体内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引起肌醇减少,山梨醇增多等病症,对神经细胞产生损伤,造成微血管病变,进而形成细胞缺氧,出现各种并发症;甲钴铵具有参与患者体内甲基转移功能的作用,影响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和行气止痛的作用,血府逐瘀汤包含川穹、当归、红花、枳壳、桃仁、牛膝、赤芍、生地、桔梗和柴胡,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MNCV和SNCV情况,提高了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疗效观察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及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效果
血府逐瘀汤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与合并症的临床整合证据链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便秘的效果分析
细针钻孔减压术联合活血养骨汤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汤为主治疗脑血栓形成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