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省乡镇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16-10-21 15:40王宇钢张琳刘凯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运行分析

王宇钢 张琳 刘凯

摘要:本文对2015年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经济运行基本态势、特点以及对全省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起到的作用和贡献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乡镇企业;运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01

2015年,全省乡镇企业积极适应新常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克难攻坚,逐步走出了年初的低迷状态,保持了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增加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完成增加值2335.4亿元,同比增长6.89 %。

(2)实现营业收入8081.8亿元,同比增长6.90%。

(3)实现利润总额489.1亿元,同比增长3.51%。

(4)实缴税金172.9亿元,同比增长4.21%。

(5)年末乡镇企业607315户,同比减少0.53%。

(6)期末从业人员279万人,同比减少0.39%。

(7)本年工资总额532.4亿元,同比增长19.58%。

(8)期末固定资产净值1242.3亿元,同比减少23.35%。

2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2.1 前期运行跌宕起伏,中后期缓中趋稳

在经历了初期的低迷回落、中期的筑底企稳、后期的稳步回升,行业经济大体上走出了一个“U”型曲线轨迹。各月份的同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月份为5.3%;2月份为4.8%;3月中下旬为4.2%;4月上中旬為4.3%;4月末为4.7%;5月份为5.8%;6月份为6.94%。7月份为7.21%;8月份为7.03%;9月份为6.91%;10月份为6.85%;11月份为6.79%;12月份为6.89%。

由此可以看出,全省乡镇企业经济开局低迷。前3个月增长速度持续回落,比上年的8.69%,每月分别回落了3.39、3.89和4.49个百分点,增速回落快,传导的下行压力也大。分析其原因主要:一是受国际、国内低迷的经济环境影响,整体需求不足,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影响,乡镇企业也很难独善其身;二是受行业的经济构成影响。长期以来,吉林省乡镇企业行业构成特点是以汽车和石化等大企业配套企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以往这是吉林省地方产业优势,但2015年年初以来,汽车、石化等行业的生产经营遭遇了近年来少有的困局,受其影响,为其配套的乡镇企业生产经营也随之陷入困境;三是粮食加工企业受产销价格倒挂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加工企业基本处于亏损或减产经营状态。据对22户规模以上企业跟踪调度,它们上半年完成产值228亿元,同比减少25.1%;实现销售收入212亿元,同比减少27.6%;实现利润0.6亿元,同比减少85.6%。从事淀粉及系列衍生物、生物化工、食用酒精等玉米深加工企业,剔除国家临储补贴、电力补贴和其他政策补贴因素,企业全部处于亏损经营状态,企业开工率大都不足80%,有的甚至低于60%,有7户企业基本停产。即使是初加工类的饲料加工企业由于受下游畜、禽饲养业需求低迷和上游原粮价格持续偏高的双重挤压,收入下降,盈利空间收紧,大部分企业处于微利或零利润运行状态。粮食加工也是乡镇企业的支柱行业之一,其运行态势对乡镇企业整体经济运行走势亦有重大影响;四是受季节性停工、节日休假和节后需求不足影响,对部分行业例如建筑施工、休闲旅游农业、交通运输等行业,亦有较大影响。随着国家不断推出宏观调整政策,各项利好效应逐步显现,再加后期季节性行业陆续开工以及乡镇企业先天具有的灵活应变机制,整个行业在经过3月中下旬和4月上中旬的筑底企稳后,从4月末逐步摆脱了下行走势,开始奋力上行,4月末增速为4.7%,比前期最低点4.2%提高了0.5个百分点,5月份增速回升到5.8%,亦比前期最低点提高1.6个百发点,到6月份增速达到6.94%,高于前期最低点2.7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态势已企稳步入上升通道。7~12月份增速在7.21%~6.79%波动,振幅0.42个百分点,是典型的平稳运行特征。

2.2 调整成效初步显现,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2015年,为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供给侧方面改革,乡镇企业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一是主动化解过剩产能,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固定资产净值在上年缩减242.5亿的基础上再减378.5亿,同比减少23.35%,比上年多减10.29个百分点。全年关停企业5103户,企业净减少3267户。去产能、去库存、处置不良资产力度之大,可谓空前。有效的减少低端无效供给相应的扩大了中高端有效供给,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第三产业的比重有了较大提高。从实现增加值的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85.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317.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932.9亿元,产业结构比为3.65%、56.40%、39.95%。第一产业比上年减少0.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上年减少1.97个百分点,工业所占的份额比重虽然仍达总量的52.59%,但比上年减少1.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02个百分点。这表明服务业对全行业经济增长贡献持续加大,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2.3 总体经济运行趋于平稳,但增长质量呈下滑态势

2015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81.8亿元,同比增长6.90%,完成增加值2335.4亿元,同比增长6.89%,高于全省增速0.39个百分点。这个在调结构、去产能,企业数量减少,固定资产净值缩减23.35%的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实属不易,对稳定全省经济增长贡献颇大。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经济增长质量显现出下滑的态势也不应小觑。

2.3.1 利润增长降幅过大 2015年虽然实现利润489.1亿元,但同比仅增长3.51%,比去年的6.71%低3.2个百分点,降幅高达47.7%;比同期的营业收入增速低3.39个百分点,低49.1%。其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长期以来重生产、轻经营,产品单一少创新、利润过薄,一直处于经济“微笑曲线”底端,抗压能力弱、应变能力不强,一旦外部经营环境变差,企业的盈利便呈现滑坡式下跌。

2.3.2 规模企业整体表现不佳 一是规模企业关停数量过多,全年企业净少133户,减少5.26%,关停比例高于整个行业平均数10倍;二是规模企业几项主要财务评价指标全面下行。其中:亏损面达13.19%比上年高12.04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长率为负10.33%,比上年的5.70下降17.03个百分点;资本金增长率为-17.61%,比上年的2.30%降19.9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5.74%,比上年减少1.5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4%,比上年高3.5个百分点。主要经营指标全面变差,显现出规模企业的经营整体陷入困境。而规模企业虽然数量上占整个行业比重较小但对整个行业的经济运行影响却不容小觑。以2014年数据为例,规模企业数量以占行业0.41%的比重,提供了全行业38.98%的营业收入,43.03%的净利润。加上其带动配套的关联企业提供了全省乡镇工业53.9%的增加值,62.1%的营业收入和79.9%的实缴税金。见微知著,规模企业经营业绩整体变差,对整个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走势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3.3 企业用工成本增长过快 工资总额532.4亿元,同比增长19.58%。高于同期的营业收入增长率12.68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利润增长率16.07个百分点,虽然对提高农民纯收入的贡献增大,但也反映出企业用工成本上涨过大,大大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速。长此以往企业生产经营必将难以为继,最终也会危及员工的长远利益。2015年关停企业较多,用工人数比去年减少1.1万人就是最好的佐证。

2.3.4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更使企业的经营困局雪上加霜。一是银行放贷条件过于严苛,过分强调抵押物的可变现度,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收购季节收购资金缺口过大,而赊购或错过季节收购,采购价格就会大幅度上升,加上节节攀升的人工成本,加工企业几乎无利可图;二是国家虽然一再降准、降息,但企业并没真正得到实惠。原因是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有一定的自主浮动空间,落到企业头上往往是国家降息,企业增息。储户的存款利率虽然下降,但中间差价几乎全被银行拿走;三是企业难以达到银行的放贷条件,只好转而求助金融担保机构到民间借贷公司,其结果只能是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利率一般要到2分有的甚至高达3分。融资成本过高,实令企业难堪重负。

2.3.5 固定资产净值减幅过大 2015年期末固定资产净值1242.3亿元,全年固定资产净值在上年缩减242.5亿的基础上再减378.5亿,同比减少23.35%,比上年多减10.29个百分点。这固然有调结构、化解剩产能的积极因素,但固定资产净值连续两年的大幅减少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主动减量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增量。在培育新动能,生成新产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和利用,而传统产业通过改造升级同样可以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質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去产能、去库存带来的负面冲击,保证经济平稳持续增长。

整体经营指数的走低预示着经济领域的寒潮将至。面对日趋严峻的经济形势,一方面企业要主动转型、积极应对市场新需求,培育新的优势领域产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方面各级行政部门要切实用好宏观调控的各种措施。唯有合力用好市场和宏观调控这两只“看不见”和“看得见”的手,才能挺过经济寒冬迎来发展的春天。

3 乡镇企业对社会贡献日益显著

乡镇企业的持续发展,经济增长质量的逐年提高,为带动全省经济增长,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及农村的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3.1 对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2015年全省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335.4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6%,比上年高0.5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8081.8亿元,上交税金172.9亿元,提供给劳动者报酬532.4亿元,乡镇企业在破解“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3.2 对全省的财政收入和县域经济的贡献日趋增大

全省乡镇企业上缴国家税金172.9亿元,同比增长4.21%。比同期的利润增长率高0.7个百分点,这表明乡镇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大于自身的发展速度。在省内县域经济财政收入的50%以上是来自于乡镇企业,有的县(市、区)已超过70%以上,这证明乡镇企业已成为我省县域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3.3 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2015年,全省乡镇企业上缴支农、建农和补助社会性支出达45374万元,同比增长71.56%,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有力的支援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技术装备水平。955户规模以上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完成了总产值1731.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了优势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通过发展商业、交通运输业及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为农业、工业生产服务,为农民、市民服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32.9亿元,占全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39.95%。各地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观光采摘和乡村休闲旅游农业,不仅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乡镇企业一、三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同时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省休闲旅游农业全年净接待游客占全省旅游业总数的1/4以上,收入达59.9亿元,安排就11.7万人,提供工资15.3亿元,带动了56183户农民一起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除了直接提供给乡企职工工资,还通过对农村、对社会的服务,繁荣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截至2015年末,全省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279万人,占全省农村社会劳动力的32.41%,有效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的规模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吸纳城镇居民就业13.5万人,缓解了城镇的就业压力,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乡镇企业支付的工资总额为532.4亿元,同比增长19.58%,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12.68和16.07个百分点,这表明乡镇企业对农村收入增长的贡献远大于自身的发展速度。而且平均每个职工获得工资19082元,比上年增加3189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纯收入3568元,比上年增加595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1.5% ,比上年高5.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已经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3.4 对农村的社会进步贡献卓著

乡镇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仅对我省的经济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农村的社会事业进步也做出了重大贡献。

3.4.1 市场经济的“先行者” 在一切都需要“计划”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先行者们硬是在密如铁桶的“计划”经济营垒中撬开一条缝隙,播洒了市场经济的种子,并通过辛勤的耕作浇灌,使之开花结果,发展壮大,开启了一代市场经济的先河,为后来的私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3.4.2 农村工业文明的“传播者” 乡镇企业不仅开启了农村工业化进程,还通过对员工的培养,向这些世代以务农为生的农民灌输了工业文明思想,并通过他们的榜样示范,向占当时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宣告,农村人放下锄头,不依赖土地,一样可以生存而且可以生活得更好。发展壮大乡镇企业不仅在物质反哺农业生产,使农业技术装备和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而经过工业生产经营培养熏陶的新型农民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文明素质,初步具备了用工业化思维来谋划农业的理念和能力,实现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直接相融。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因此说,乡镇企业是农村工业文明的传播者。

3.4.3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 乡镇企业在农村建厂创业,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对周边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客观上改善了农村公共设施。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聚集了越来越多人气商机,带动了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酒店等行业联动发展。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就地市民化。他们积极捐款捐物,修桥补路,热心于农村的公益事业,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乡村更加美丽。实现了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的有机衔接,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大批乡镇企业家到城市里开厂设店,带动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保证他们在城市有事可做、有錢可赚,真正做到了进得来、稳得住、融得入,切切实实的由农民转变为市民,为城镇化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四平市红嘴子屯的蜕变历程,就是乡镇企业助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最好例证。

3.4.4 农民增收致富的“倍增器” 长期以来,人多地少是制约我国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所谓的“三农”问题,其核心就是人的问题。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而发展乡镇企业就是减少以依赖种田为生的农业人口有效途径之一。2015年全省乡镇企业实有员工27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32.41%,提供了532.4亿元的工资性收入,平均使每个农村人口获得 3568元工资收性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并且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均耕地面积有大幅度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有效提升,种田的收入也相应得到增加。乡镇企业每吸纳一名农民就业,就能使农民从企业和种植业两端获益,因此说,它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倍增器”。

3.4.5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催化剂” 乡镇企业发展的初衷就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近年来,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许多农产品加工类企业为适应市场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求,凭借着在农村良好的人脉关系和相对强势的经济实力,使其能不断的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通过转租、转包、组建合作社等方式,控制了部分种养殖产业,通过经营物流、商贸服务业,发展的触角伸向第三产业。客观上促进农村产业链条的完善。并在以产业为引领的基础上,发展了集体验、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旅游农业。加工企业向上链接种养殖业,向下链接商贸服务业,把一二三产业有效的串联起来,并使之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乡镇企业与联产承包、私营经济、经济特区一起被誉为对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大事,它被称为突起的“异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发挥了并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所在”。(数据来源:全省乡镇企业会计、统计年报及省统计局提供相关数据)

作者简介:王宇钢,本科学历,吉林省农委农产品加工处(乡镇企业处),研究方向:经济运行分析、财务管理;张琳,本科学历,吉林省农委财务处,研究方向:农村区域与发展、会计分析;刘凯,本科学历,吉林省农委农产品加工处(乡镇企业处),研究方向:农业项目管理、经济统计。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运行分析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输配电线路运行与维护管理措施
秦山第二核电厂电气厂房冷冻水系统(DEL)运行分析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