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秸秆制作双孢菇培养料技术

2016-10-21 16:11黄大海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双孢菇

摘要:当前,东北农村地区面临两方面困挠。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在玉米价格将连续下跌的形势下,广大农村的发展急需新的引擎和增长点。另一方面,每年产生的大量作物秸秆被田间焚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本文以这两个问题为契入点,通过利用秸秆制作双孢菇培养料技术,实际解决这一问题,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作物秸秆;双孢菇;培养料的制作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2.055

双孢菇在食用菌家族中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它的栽培历史最长,工艺最为复杂,栽培经验最为丰富,生产规模最大,在我国菜篮子工程中据有不可缺少的地位,是出口創汇的重要品种。目前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大,但是在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发展比较缓慢。在东北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等很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 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生产双孢菇的原料以玉米、小麦、水稻的秸秆和各种粪肥为主。一定要选择新鲜、无霉变、无土、无病虫的原料。秸秆要晒干,玉米秸秆铡成5厘米,稻、麦草铡成12厘米,粪肥也要晒干、粉碎备用。

2 备料

每100平方米的栽培面积大约需要粪、草干料3600~4600公斤。发酵前的碳氧比控制在30~33∶1。各地农民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以及自备原料的养分含量按上述原则,因地置宜配制培养料。

2.1玉米秆培养料配方

玉米秆51%,干牛粪41%,饼肥2%,石膏粉2%,发酵剂0.1%,添加剂0.2%,尿素0.6%,过磷酸钙0.6%,生石灰粉2.5%。

2.2粪草培养料配方

猪、牛粪55%,稻草40%,菜子饼2%~3%,生石灰粉1%,过磷酸钙0.5%,水适量。

2.3综合培养料配方

猪粪35%、牛粪20%,玉米秆15%,稻草38%~52%,菜子饼或大豆饼2%,生石灰粉1%,过磷酸钙1%,水适量。

2.4 韩国培养料

稻草90%,禽粪9%,石膏1%,水适量(堆肥含水量达65%)。

2.5 化肥培养料

稻草95%、尿素0.9%,硫酸铵1.9%,过磷酸钙2.2%,水适量(含水量达65%)。

3 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是2次发酵的过程,主要技术手段是通过对培养料内水分、空气、温度的调节促进好氧发酵,防止厌氧发酵。

3.1培养料的头次发酵

总体原则:这期间在技术上主要掌握好料堆内水分与气体的调控。调控水分一般尊循“先湿后调,先重后轻的原则”。在堆料和第一次翻堆时,水可以浇得湿、浇得重些。待第二次翻堆时,要根据培养料的干湿程度灵活调节水分,到最后一次翻堆时,最好是干湿适中,不再浇水。

堆料场选择:堆料场要选择地势较高,靠近菇房和水源、交通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平坦空旷的地方。地面要整平、夯实,防止土石等杂物混入料内,堆料场的四周要做好排水。料堆要做成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以求发酵均匀。

堆料时间选择:要与本地气候特点与播种时间相适应。培养料一次发酵的时间一般在17天左右,二次发酵时间5~8天。所以堆料时间就选择6月初左右,堆料之前,粪要先预堆,草也应预湿。

粪预堆:一般都采用干粪堆料,干粪要预堆8天左右。在堆料前7~10天进行,干粪先用清水或粪尿充分拌湿,含水量掌握在50%左右,过湿过干都不宜。3~5天翻堆一次,堆温一般在55℃左右,与二次发酵温度基本一致。结束预堆的粪要无臭味、无病虫、粪肥疏松,并初步培养了一些有益微生物类群。

草预湿:在堆料前2~3天内进行,将事先备好的玉米秸或稻草(以下简称秸秆)浇湿或泡湿,以便在堆料时,使秸秆能够充分吸收并保持足够的水分。

建堆:堆料前1天,需做好堆料场地平整、消毒工作,准备好木桩、木板、塑料布等物品,有关的药品和添料也要一应俱全。并根据栽培秸秆和粪的总量,丈量好料堆的大小,划好线,宽度2.5米长度不限,然后沿线钉好木桩。第二天,先在木桩内靠桩立放一圈木板,在圈内地上先铺一层30厘米厚的秸秆,秸秆上再铺一层2厘米的粪。粪草要铺平,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0层左右,随时往高接木板,上下木板之间要间隔10厘米左右。堆高1.5米左右,堆顶要做成龟背形,以便泻水。堆料过程中,从第四层开始分层浇水,越往上浇水越多,水要浇在草上。堆好后因料堆周围会有水流出,需在四周开浅沟,四角挖坑贮水,第二天再把坑内的水再浇在料堆上。如果采用玉米秸秆和稻草混合堆料,玉米秸秆应加在最下层和中间几层。因为玉米秸秆疏松,这样可增加料堆的通气性。添加菜子饼等辅助材料应在堆料时分层撒在料堆中间几层,并在堆料前1~2天用0.5%敌敌畏,或高温消毒处理秸秆,以杀死其中的杂菌和害虫。

3.2 翻堆

翻堆是每次翻动粪草,调换里外位置,改善堆内水、气条件,使水分适中,通气状况良好,并尽可能地散发废气,使培养料得以良好的转化和分解。

翻堆技术:里外翻、上下翻,干的、生的翻到里边,湿的熟的翻到外边,把粪草充分拌松、拌匀,促进料堆发酵均匀一致。在翻堆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水分调节应掌握先湿后干;堆的形状采取先大后小;翻堆间隔时间应掌握先长后短;后期则需在料堆上设通气孔,以增加透气性,防止厌气性发酵。具体如下:

通常情况下,头次发酵时间一般掌握在16天左右。头次发酵要翻堆4次,翻堆间隔时间大约为5天、4天、4天、3天。在生产中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根据天气和原料种类、堆温的变化等情况灵活确定堆制天数和翻堆间隔时间。

第一次翻堆:在一般情况下,堆料后第2天料温开始上升,3~4天后,堆温最高可达70℃~75℃。然后堆温便开始缓慢下降,堆料后第5天,料温一般不再上升,即可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过程中,必须将粪、草拌松,一层粪、一层草铺放均匀,上下翻、里外翻,务求发酵一致。第一次翻堆的重点是补足水分,翻堆的前一天可在堆的上部浇水,翻堆时再浇水,边翻边浇。翻堆后,堆基部周围仍有少量的水流出为宜。翻堆时分层均匀撒入石膏粉。

常见问题:如果培养料堆制2~3天后,料堆局部没有“白雾”,说明料堆温度低,培养料过干,应适当浇水;如果堆制3~4天后堆温在60℃以下,说明料堆内发酵不好,此时要提前翻堆,并检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料堆内太干要补水,如粪草质量不好有发霉变质的,要添加新鲜粪草。

第二次翻堆:正常情况下,第一次翻堆后2~3天,堆溫迅速上升,堆温可达80℃左右,第4天便可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重点是调水,千万不要浇水太多,以免料堆过湿。第二次翻堆为了防止厌氧发酵,料堆体积应缩小,宽度应当缩至2米,高度降至1米。假如料堆中线的底部出现臭、粘、黑、酸等情况,表明料堆透气不良,已产生厌气发酵,应及时采取措施。主要措施是在料堆底部做通风道(在料堆底部沿中线确定若干个点,每个点用三块砖搭成“品”字型,中空,上面用木棍等物搭成桥,洞口要留在两端),然后再堆料,改善通气状况的目的就是促进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此次翻堆,粪、草要充分混合,同时均匀拌入过磷酸钙。

第三、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要加入石灰粉,以后翻堆主要是调节水分和生熟度,改善料堆通气状况,使整个料堆尽可能达到水分和腐熟度一致。最后一次翻堆时,培养料含水量一般掌握在65%左右,达到手握成团,松开即散就可以了。为了防止厌气发酵,在最后一次翻堆时,还要在料堆底部和中间做通风道。料干、天气干燥时,可将两端洞口堵塞。此外还要在料堆上面用尖竹杆打孔通气,既可防止厌氧发酵又可调节堆内水分。在整个堆料过程中,为了防止风吹、日晒、和雨淋,并保持料堆水分和温度,料堆最好用草帘覆盖,以防风、防晒、保温、保湿。料堆后期切忌雨淋,一般在料堆顶部搭成环状的塑料棚,以达到既防雨又透气的目的。

不管什么培养料,在一次发酵后,二次发酵前其标准应达到:培养料呈深咖啡色,生熟度适中,草柔软而有弹性,长度在12厘米左右,且有韧性,不易拉断。培养料含水量适中,常规培养料62%,化肥培养料67%。总氮1.5%~1.6%,氨0.04%~0.045%,pH值8.5。这样的培养料有一定松紧度,太湿、太实、太黏的培养料,通气性差,不适于双孢菇菌丝生长,料内易出现线状菌丝,甚至菌丝萎缩。但培养料过松,保水性能差,易造成培养料过干,从而影响双孢菇菌丝的定植和生长。

3.2 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双孢菇培养料二次发酵又叫后发酵。二次发酵一般在室内进行,又叫室内发酵。高质量的二次发酵可增产20%~40%。

二次发酵方法:生产上大多采用室内二次发酵,培养料在一次发酵的最后一次翻堆时,调节好水分,使培养料含水量在65%~70%,常规培养料65%,化肥培养料70%,趁热进料,摆放在室内床架的中间几层上,然后封闭门窗,采用室外炉火加热或蒸气加热,在62℃左右维持6~8小时,之后通风降温,50℃保持5天左右持温阶段,菇房每3~4小时开窗通风一次。完成二次发酵的培养料便可上架进行双孢菇播种了。

作者简介:黄大海,大专学历,辉南县辉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栽培及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控。

猜你喜欢
双孢菇
双孢菇饼干的生产工艺
国内外12个双孢菇菌株子实体的营养成分
双孢菇饼干的生产工艺研究
双孢菇涂膜保鲜技术研究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高氧气调后续效应对双孢蘑菇货架品质的影响
不同厚度薄膜包装对双孢菇采后生理生化的影响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
郯城双孢菇丰收
双孢菇出菇过程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