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经院校外语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

2016-10-21 15:56胡恺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外语毕业生

胡恺

【摘 要】由于全国高校毕业生体量巨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外贸易、外语类人才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外语类本科毕业生为例,试图破解财经院校外语类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关键词】财经院校;外语;毕业生;就业状况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快速攀升,2016年将超过77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1万人;伴随近年来持续不断的财经热、外语热,相关专业毕业生人数也日益增多,这使得财经院校外语类毕业生的总体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本文以283名外语类本科毕业生为例,深入分析地方财经院校外语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就业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就业总体特征

(一)就业地域向发达地区集聚。按照毕业实际去向统计,有224人选择留在浙江省内就业或者攻读硕士研究生,占比79.15%;有253人选择在东部沿海省份就业或者攻读硕士研究生,占比89.40%;有127人選择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就业或者攻读硕士研究生,占比44.88%;有9人选择出国留学,占比3.2%。

(二)生源地与毕业实际去向高相关。按照生源地与毕业实际去向的对比分析,生源地与毕业实际去向属于相同省市的比例高达89.75%;仅有29名毕业生选择异地就业或攻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占比10.25%;另在这29名毕业生中,因异地就业不返回生源地的为14人,因跨地域攻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不返回生源地的为15人。

(三)就业领域主要分布在金融、外贸与教育培训。按照实际就业行业的分类统计,金融外贸、教育培训、网络科技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占比分别为35.21%、26.82%、15.35%;其后依次为地产物业、人力资源、机械化工等领域;具体来说,金融机构、会计事务、语言培训等是就职人数最多的具体单位。

(四)就业单位呈现多元化趋势。按照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各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6人,国有企业为22人,三资企业为22人,其他企业为185人,自主创业为12人,攻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为16人,灵活就业为20人。

二、就业困境思考

(一)社会就业形势复杂多元。一方面,世界经济近年来复苏缓慢,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国毕业生总量逐年加大,我国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优质的就业岗位。由于高校毕业生对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组织趋之若鹜,导致优质岗位竞争进一步加剧,而一些中小企业的个别岗位却面临用工困境;另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出台各类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大力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下,我国对外贸易、文化交流领域尤其是对外贸易、翻译实务、教育培训类人才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高校人才培养理念滞后。首先,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高校往往更加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语类毕业生的阅读、语法能力总体上优于听力、口语能力,部分毕业生在翻译实务与对外贸易工作中不能胜任;其次,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路径较为单一,双专业辅修学习模式有待优化,如何既学好外语语言知识又掌握扎实的某项专业技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第三,囿于师资所限,大部分地方院校第二外语可选语种仅为英语和日语,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此外,外教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学生获得外语原生态交流的受益面较窄。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首先,存在就业观念的偏差,如部分毕业生对于薪酬有过高的要求、不愿意到艰苦的工作岗位就职或是只愿意在一线城市或某些特定行业就业等,这些都进一步加剧了就业难度;其次,专业技能薄弱或知识结构单一化,部分毕业生外语专业知识或口语技能不过关导致在相关岗位的就业竞争中被淘汰,也有部分毕业生因缺乏金融、法律等专业技能而落选;第三,就业信息来源单一、面试能力较为薄弱,部分毕业生缺乏主动获得就业信息的能力和意识,也有毕业生因沟通表达能力薄弱而导致在面试中被淘汰。

三、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三位一体”良好就业环境。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大学生就业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又面临难得的机遇,这就亟需构建一个由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就业帮扶体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首先,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资金扶持,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而企业应主动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实习机会;其次,建立联动机制,促使政府帮扶政策能落到实处,倡导企业在高校开设实训基地,高校在企业设立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大学生及时获得就业培训和就业信息,共建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二)着力改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是加强外语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办法,也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首先,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内容形式与考核方式上进一步凸显外贸与财经特色,更加贴近社会实践要求;其次,牢固树立“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开拓国际化视野,拓展国际交流平台,促使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第三,强化专业建设与师资队伍,提高学科教学研究实力,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三)大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应充分发挥就业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则是其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保持合理的薪酬期望,破除地域与行业偏见,同时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对自我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全面提高外语阅读、听力、口语水平,通过各种方式掌握法律、金融等某项专业技能,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做到与社会发展接轨;第三,要不断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包含沟通表达、情绪处理、信息搜集等,为就业竞争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贺.财经类院校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竞争力研究[J].人力资源,2010.

[2]江启宇.广东高职高专外语类毕业生就业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3]谭秋云,广东外语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与对策[J].教育技术研究,2011.

猜你喜欢
外语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外语有妙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外语学术研究应关注应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