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承继的“尴尬”问题研究

2016-10-21 02:10朱琳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尴尬问题研究普通话

【摘 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交流和思维工具,而其本身也作为一种文化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当今,普通话是国家法定语言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有比较明确的语言规范,规范程度也比较广,声望也高,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很多地方的方言开始日渐没落,甚至出现了许多新一代的青少年只会普通话不会方言的局面。怎样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护方言成为当下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普通话;方言;保护;问题研究

一、普通话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我国共有五十六个名族,据有效统计有八十多种不同的语言和地区方言。我国目前有七大方言,分别为官方北方方言、粤语、吴语、闽语、湘语、客家话、赣语,并且每个方言底下也衍生出了大大小小更多的。如此泱泱大国语言不统一交流有障碍又该如何管理?统一语言是一个顺应潮流的选择。“官方语言”应运而生。据史书记载,官方语言在夏商周时期已然出现,名为“雅言”,耳熟能详的诗经便是应用此言。可以说虽是诗经让后人得以获悉雅言,但若非雅言这一官方语言,诗经怕是也不会为众人所懂、流传甚广吧。到了汉代,人们称其统一语言为“通语”。“通语”这一术语首见西汉末杨雄所著《方言》,这是也一本记录当时语言和风俗的有参考价值的书。随之唐宋诗词风气极盛,诗词文章十分注重“正音”。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了著名的“古无轻唇音”之说,由唐至宋唇音才分为轻唇重唇两种,这也是当时“正音”的一种特色罢。“官话”,明清时期官僚通用语,因在官场通用而得名。明朝官话和清朝官话细分倒也有些许不同,明朝官话贴近旧韵而清朝官话则变化较大。至清末,人们称其统一语言为国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普通话”这个词才正式出现。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表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定义为“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第五次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被写入宪法。1994年中国开始实施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新世纪第一天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普通话作为通用语的法律地位并对公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做出了明确规定。

二、方言现状及其意义

我国推普计划开展的如火如荼,普及普通话也是一个国家应尽的义务,但是与此同时方言的没落以至于“标准化”、许多青少年只会普通话不会方言等现象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这几年方言话题常常被人提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确实感受到方言的流失。方言在老一辈人之间盛行,然而一代代传下来它不断地被丢失不复从前的完整,到我们这代已经鲜有人能说得一口地道的方言了。我们甚至已经可以预见到了下一代方言的萎缩趋势了。

我们汉语方言是由古汉语发展变化而来的,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基因,保留了大量古代文化信息。就拿我的家乡扬州的方言来说,它最早成型于宋朝,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高邮民歌、扬州评话、扬剧、扬州弹词等,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此了浓浓的文化气息,方言也教人有一种归属感。在家里跟父母或者跟老人们讲话,方言不可或缺,或者作为一种习惯方言在家庭成員以及邻里之间仍然被广泛的运用着。选择方言不是普通话这是一种习惯,不可替代。还有就是常年在外漂泊的人听到乡音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乡音能拉近双方的距离,古人所谓的他乡遇故知所谓的喜悦大抵就是这种吧。

三、方言的传承与发展

(一)端正对方言传承的态度

现在很多家庭对方言的态度很是排挤,认为孩子说多了方言便说不好普通话从而影响日后的发展,然而这种观点十分错误。表达情感意愿的方式,人们有权对其进行选择,因此我们不能厚此薄彼,应取长补短。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在普通话达标的同时也要能在日常生活中流利的说好自己的方言,使得二者能相互转化。

(二)提高自身方言水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方言的独特魅力。方言的传承,同时也是地方文明的传承的重要内容。方言的传承方式主要在于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方言,就是最有效的传承。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掌握语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关键,有意识的多阅读些有关文献书籍。相关学者可以创立系统周全的的语言保护体系加以辅助,从而实现方言的有效传承。

(三)加强方言教育

方言是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传统文化日渐衰落的今天,加强方言保护已经成为地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学校家庭应该重视方言的教育,不应对方言抱有偏见,而是鼓励青少年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认真学习方言这种民间载体。教育机构不但应提倡普通话,还要意识到方言的重要性。

四、结 语

语言接触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可以说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的一种动力和自然法则。方言和标准语因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两者长期共存并用必然会相互影响,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再加上外部因素的作用,其接触情况也就变得异常复杂。推广普通话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不放弃方言的情况下学好普通话,实现语言的多样统一性。推广普通话还是保护方言这本不是一个问题,二者皆不可抛因为它们有不同的使用空间并能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贯彻落实国家推普计划并深入学习我们“濒危”的家乡语,使其和谐共处这已成为我们现在的最大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4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普通话推广与方言承继的“尴尬”问题研究”(项目编号:Y14C07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琳(1995.01-),女,江苏扬州人,本科,江苏大学京江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

参考文献:

[1]袁钟瑞.新中国推广普通话的历程回顾[J].汉字文化.2013.

[2]吴晶.推广普通话不是要取消方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7.

[3]陈西御.从雅言、官话到普通话[J].地图.2009.

[4]夏历.在京农民工语言状况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尴尬问题研究普通话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次“尴尬”的问题提出
台媒总结蔡英文访巴 几大“尴尬”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