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6-10-21 17:41方丽君
新课程·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信息技术

方丽君

摘 要:素质教育,德育先行。在计算机进入到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与计算机,特别是有关计算机网络的道德问题日益突出,也越来越深的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就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主要从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常规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材内容的教学上,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这三个方面讲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学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阵地,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第一位,一直以来都被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家长所重视。可是在很多时候,德育教育并没有收到如期的效果。为什么呢?根据本人在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德育结果的观察,以及和其他老师德育经验的交流,发现很多时候 是因为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形式陈旧单一导致的。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新课程的特色,把握各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争取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德育内容,使学生能接受、爱接受。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很多现成的德育内容,那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在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适时渗透。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大量的网络信息为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及时而广泛的间接生活体验。但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它还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形态也经常通过网络得以传播。青少年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不知不觉沉溺其中,不少青少年在各种不良信息、思想面前,逐渐迷失生活、道德和信仰的方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正确的指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1.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自制力、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对不良信息抵抗力的培养。我们必须及时做好学生上网的心理引导,让学生知道,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一样,有许多好的,也有许多不好的思想和现象。我们要有正确的法制和道德观念,不传播不良信息,对偶尔看到的不良信息不必大惊小怪,要坚决予以拒绝。教育学生把计算机和网络当成现代信息社会有助于学习和生活的工具。

2.引导学生主动控制上网的时间,不迷恋网络。通过已经发生的因沉溺网络而带来恶果的事实报道,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给学生以警示,要求他们尽量少应用网络聊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更不要到校外的营业性网吧上网,避免沉溺其中,影响学习与生活,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在日常的教学常规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从日常行为着手,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在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刚上完课的机房键盘摆放不整齐,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主机却没有关。这样的状态不但对下一节来上课的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还给学校的机房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为此,我就想方设法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譬如在网络教室的布置上,特意在墙面上和电脑屏幕桌面背景图上设置一些“爱护电脑,规范操作”“请保持教室整洁”等温馨提示。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要以身作则,规范操作习惯,运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学生。例如,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下载资料、保存文件的时候分类存放,为文件取个合适的名字的好习惯。这样也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三、在教材内容的教学上,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一,是每个教师在每一课堂中要研究的。本人认为教师自身必须加强德育的育人意识,要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把握教育契機,自觉地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1.抓住教育契机,进行自我安全意识教育和信息使用道德教育

对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譬如,在平常课堂作业中,很多情况下,我都要求学生把作业成果上传到班级FTP上。一次课上,有几名上课偷懒的同学就复制了一份其他同学的作业,改变文件名后就当是自己的作业,我看到他们这种毫无顾忌地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的现象,就趁机引导:“别人的劳动成果终究是别人的,用这种方法是没有办法真正变成自己的,再说,在没有征求对方同意后就自作主张拿来用是不对的,这不就是老师经常说的侵权行为吗?”之后,这几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同时也借此让其他学生明白了知识产权的意义。

在“网络交流”的教学中,学生在申请邮箱账号时,很多人把自己的密码设置为自己家里的电话或父母的手机号码,当发现这一问题时,我立刻借此机会教育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毕竟网络不是绝对安全的。和网友聊天时也一样,不要随便公布你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更不能随便和网友约会。

2.构建和谐的课堂,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

初中教材大部分学习任务的设置都是要求同学们小组协作来完成的,如利用Word制作电子杂志、用SharePoint Designer建网站做网页等。因为这些学习任务都相对综合、复杂,在教学上,我基本上采用小组合作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现在这些孩子当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平常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太会与人分享、合作,而信息课正好提供了改善这种现象的机会,小组内、小组间通过合作、交流、竞争、共享,让很多人懂得了作为一个力量有限的个体,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有组织、协调各种力量的能力。

3.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实况,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其他同学。这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如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未复习时,对问题未作深入思考时,自己没有尝试操作时等,都不得寻求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样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高,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而学科德育要讲究自然而巧妙的引导,要使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无趣、呆板的教育,而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胸怀。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适时把握德育渗透的内隐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俞华正.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教育资源库 2007(2).

[2]黄少华.网络环境与青少年的品德建设[J].教育信息化,2003(8).

[3]张丽娟.学科德育渗透[J].中华素质教育,2006(4).

编辑 丁可楣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信息技术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