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企业人工效率与产品成本控制相关性问题研究

2016-10-21 05:12任春燕
财会学习 2016年6期
关键词:成本控制

任春燕

摘要:本文围绕船舶制造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人工成本,提出了以人工效率作为成本控制的切入口,实现企业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的议题。

以船舶制造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为背景,分析了人工效率对成本控制的影响,针对如何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人工效率;船舶制造;成本控制

一、人工效率的概念及对船舶制造企业的作用

人工效率反映了一定量的人工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也称为单位人工投入产出比或者劳动效率。企业可以通过降低人工成本或者提高产出来实现收益最大化,实现人工效率最高。在船舶制造企业中,如何获得成本优势,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提高人工效率、降低成本是关键因素之一。

人工效率对于船舶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注重人工效率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障产品交期

船舶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流程长、环节多、分工细致,只有每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协作、人工效率得以提高,才能实现整体人工效率的提高。以笔者所在企业的实践情况总结所得,如某一环节效率下降、将会在后续配套环节出现累积现象,整体的人工效率都会发生较大下降,产品质量乃至产品最终交期都将受到明显影响。

(二)注重人工效率有利于发展技术

船舶企业不仅仅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工作人员不同于一般流水生产线上的工作,都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人工效率不仅仅反映了某个个体的投入产出比,同时也反映了一个班组、一个车间、一道工序、乃至整个生产的技术水平.如笔者所在企业就专设成本控制部、与人力资源部门通力协作,从计划排程、到现场人员施工安排,环环相扣,这样方可确保工作人员的数量及技术的稳定性,维持生产过程的衔接与平衡,促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也有效促进人工效率的提高。

(三)注重人工效率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

船舶制造企业不仅仅要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必须注意服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制造业企业,一般都是注重其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控制,而实际上在现代以客户为导向的生产模式下,如何做好客户的服务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是企业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本质上讲,服务水平,就是服务效率、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人工效率。因而,如何注重售后服务的人工效率已成为当前船舶制造企业乃至整个制造企业着重关注的问题。

二、船舶制造企业人工效率与成本控制问题现状及分析

船舶制造企业成本控制问题不仅仅在于其原材料的消耗控制,更在于其属于重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同劳动资料相结合。

2015年5月,世界船厂订单总量排行第一的韩国大宇造船玉浦船厂,持单量829.9万吨。国内排名前三家船厂持单量总和666.8万吨(沪东中华:255.5万吨、外高桥:209.5万吨、新扬子:201.8万吨)。韩国一个造船厂的持单量轻松超越国内订单排名前三的船厂总和。差距不仅仅是由于技术、资金因素,更重要的是在于管理制度方面。

当前相当部分的船舶制造企业加工环节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外包制度(即,部分工种、环节采取对外分包的形式),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人工成本控制隔靴抓痒、难以着力。表面上看外包过程中能够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方式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但是由于市场模式与企业模式混同在同一项工程当中,实际上对于人工投入的产出缺乏了有效的控制。因为人工的产出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隐秘的,而且是不可比较的。

在这种企业与市场双重资源运营模式下,如何考虑投入产出比也就是人工效率的确是相当困难的。现将企业的特征同人工效率分析如下:

(一)人工效率与企业行业呈负相关

由于船舶制造企業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其产品不具有大批量、单一性的生产模式,因而不可能如同一般企业投入生产线进行大批量生产,并且所雇佣的工人及技术人员都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技术水平,但是当前船舶企业的人员管理过程当中具有以下特点:1.人员高流动率2.文化水平相对较低3.劳动强度较大待遇相对较低4.心理归属感较差5.主人翁意识淡薄。因而以人员高流动性带来的问题将会导致员工队伍稳定性差,增加了企业的分离成本、招聘成本、选拔成本、雇佣成本以及生产损失。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这种较高流动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财务成本控制的难度。

(二)人工效率与固定资产投入与使用程度呈正相关

生产是人力资源同物化资料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船舶制造企业生产的特点导致了在当前固定资产投入与使用完全不同于流水线生产,通用型设备较多、专业性设备较少,这就导致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配合人的技术和经验来操作,在这种人与机器协调过程中就已经丧失了相当多的效率,导致了人工成本投入过多,没有能够通过专业性设备的高效性来进行生产,实际上对于成本控制、产品质量控制都带来不小的困难。

三、加强人工效率控制、努力降低企业成本

(一)建立人工效率制度

将人工成本管理制度、人工效率考核体制纳入企业引进管理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以制度激励人。

(二)建立人工效率预警机制

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是管理的终极目标,作为船舶企业,人工效率是影响其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成本管理、降低管理风险,争取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竞争力。采用经验估算法、统计分析法、指标预算法等方法,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及调整,事后分析总结。

(三)建立人工效率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完善成本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的标准。没有定量化的管理标准,再好的管理制度也将流于形式,因此在建立定性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定量化的评价体系。比如引进人工成本总量指标、人工成本结构指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人工成本弹性指标等。

(四)协调企业管理模式

成本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相互协调、相互协作的关系,因而从人工效率为着眼点的财务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从财务的角度和方法来进行管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其他的人事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结合起来,加强综合管理,做到各个制度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良好有序的管理模式。计划、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协调等齐头并进。

同时,对于外包环节,以合同条款形式明确、锲入式介入外包环节管理,明确环节、分段要求,全程跟踪、促进,以提高人工效率、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五)提高专用设备使用范围及效率

在前面的分析当中就可以发现,正是由于员工流动性的存在和对技术工种的要求,使得在固定资产使用上,一方面是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占整个生产的投资比重,另一方面是不断提高专用设备占整个固定资产的比重、扩大专用设备使用范围,不断降低人工成本,逐步降低人工效率变动对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影响,也减轻财务管理所面临的不确定影响,同时也降低人事管理、营销管理的难度。

四、结论

人工效率对于船舶企业成本控制的管理,从根本上是反映了财务管理必须考虑企业模式和市场模式对于投入产出的影响。正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使得船舶制造企业过多的考虑的是成本的投入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市场模式在解决人力资源配置问题以及管理手段上的缺陷,船舶企业对于人工效率的管理应当更多的采用企业模式,而不是市场模式。

船舶企业不仅仅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强管理,而且应当协同企业的生产模式的改变,逐步将个性化生产走向模块化生产,逐步使用专业设备、淘汰通用设备,大量使用机器手,减少人工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洁,简迎辉.基于成本管理视角的人工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劳动,2015(08).

[2]刘德兵,王瑛.制造型企业的人工成本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7(02).

(作者单位: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成本控制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酒店财务管理中成本控制相关问题探析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