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活内地西藏班哲学课的做法

2016-10-21 15:32盖素风
青年时代 2016年5期

盖素风

摘要:作为内地开设的西藏班学校,我们面对的是藏族学生,这些学生的语言基础、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的学习中表现更为突出,那么,面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在哲学教学中应如何设计、如何掌控才能让哲学课活起来,达到有效的教学实效呢?本文谈谈我在内地西藏班哲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内地;西藏班;哲学课

一、让生活走进课堂,引入课题更生动

政治新课标明确提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将要学习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越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要让课堂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并将其引入哲学教学中,以生活情景导人课题,让枯燥、抽象的哲学道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生活实际,日常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的需求,引到学生参与到哲学问题的探究中来。

例如在学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内容时,运用熟知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把胡萝卜、鸡蛋和碾碎的咖啡豆分别放人开水中煮,20分钟后,把胡萝卜、鸡蛋捞出来,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结果如何?同学们很清楚胡萝卜变软了,煮熟之后鸡蛋凝成一体,还可以品尝到香浓的咖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哲学的高度分析:这三样东西都面临着同样的逆境

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却各不相同。胡萝卜人锅之前是强壮的,但进入开水之后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薄薄的外壳保护着液体的内脏,但经开水一煮,它的内脏变硬了;而粉末状的咖啡豆进入沸水后,反倒改变了水。从而得出辩证法的道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开水的作用下,原先强壮的胡萝卜变软了,原来易碎的鸡蛋变硬了,咖啡豆使水变得香浓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人都可能遭遇逆境。当身处逆境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矛盾朝着对事物发展有利的一方转化,这需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思考,努力实践,尤其要具有坚强的意志、不息的干劲。

二、让问题有的放矢,学生思维更活跃

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宋朝朱熹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处处设疑,就会造成问题满天飞,让学生觉得疑问重重,无所适从,甚至会形成疲惫心理。这样,不但不会启迪思维,还有可能使学生兴味索然而消极应付,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课堂设疑一定要“精”。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所讲知识的重点、难点、模糊点设置疑问,要把问题设到“点”子上,也就是常说的“牵牛要牵牛鼻子”。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激活课堂。

例如在学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问题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讲完这一观点后,我立即提出“前面我们学习过‘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今天我们又懂得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那么到底什么是‘发展呢?‘发展与‘运动、‘变化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这样,我在学生平时不感困惑的地方,提出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既增加了知识的难度,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们经过讨论和思考懂得了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

三、让多媒体当好助手,授课内容更直观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能触动学生的感官乃至吸引学生思维,才能激发起学生脑海里思考的涟漪,进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严肃问题趣味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

例如,在教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井底之蛙”和“盲人摸象”,让同学们分析讨论:他们共同犯了什么错误?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目光短浅、有的说片面看问题等等多种观点,但是上升不到哲学的高度,这时引导学生分析他们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那一部分,没有看到和其他部分的联系,是孤立地看问题,也没有从整体上看问题,即没有做到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接下来再进行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教学,适应了学生们的思维和认知习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会大有提高、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所上升。

当然,针对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哲学教学方法有很多,我的做法不是很全面,也不是最好的,只是我在教學中有意义的教学方法的尝试,希望能与致力于内地西藏班(校)教学的广大同仁交流切磋,以不断提高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课堂,从而全面提高内地西藏班的教学质量,为西藏输送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