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式教学中的情境设置和提问技巧

2016-10-21 18:31张霄
新课程·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提问技巧

张霄

摘 要:就问题导向式教学技巧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讨了问题导向式教学情境设置和提问技巧。分析了问题情境的来源与使用方法,如物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非本质属性与本质属性之间的差异,理想情况与物理现实之间的矛盾等。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情境设置;提问技巧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和新课程的实施推进,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在全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学科得以积极开展。

一、问题导向式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情境

美国学者纽厄尔和西蒙认为: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是即刻知道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即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等待处理的“情境”。简单点说问题其实就是教师希望学生弄明白而暂时来说学生还没有搞清楚的事。学生在学校读书上课、学习知识,以前教学方法是我们把知识往学生脑子里拼命地灌。而问题导学式的教学则是教师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把知识给想出来。

故而,问题导向式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巧妙引导学生思考,就显得很重要了。

物理课中可以用来设置问题情境的一般有如下这些。

1.物理现象与物理学原因(本质)的关系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识多彩纷杂的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物理学规律和原因,这是中学物理课的主要任务,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例如,我们都见过雨后天空变红的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出现时候的天气特点、时间特点?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这其实就是通过一个物理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其对物理本质的思考。从一个光学现象、得到其光学原理的本质。

2.非本质属性与本质属性之间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放入其中检验电荷的大小、所受电场力无关。但是由于公式的存在,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混淆,认为电场力会影响到电场强度,或者无法搞清两个电荷中,应该是哪一个产生电荷的电荷量决定了电场强度的大小。学生产生这种混淆的原因就是他们分不清谁是本源,谁是表象。我们就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想清楚,这里面谁是本源,谁是表象。

3.理想情况与现实的物理现象之间的矛盾

伽利略的实验我们都知道,但一轻一重两个铁球,从很高的高处掉下来,到底会不会同时着地?为什么我们平时都会觉得是重的东西掉得比较快一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为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觉得一定要有力作用,一个物体才会动起来?

对于这样问题的考虑,常常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而在具体应用这些物理原理的时候,思考也可以更为全面。

4.惯性思维与物理实际的矛盾

放在传送带上与传送带一起运动的物体受不受传送带的力?三个物体叠放在一起,对中间的物体B施以力的作用,上面的A物体会不会受到摩擦力?把一个水瓶的底部扎一个洞让它往下掉,水会不会掉出来?平抛呢?往上抛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和学生的惯性思维往往不符合,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去深入考虑里面所蕴含的物理原理,从而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5.科学假设产生的思维冲突

例如,为什么苹果成熟后会掉在地上,而卫星却可以绕着地球转?如果我在卫星上绑上一个苹果,线断了苹果还会不会掉地上?我在一百层的楼上扔一个苹果,把苹果扔得越快,它落地点就越远,如果扔出去的速度非常非常快,苹果还会不会掉在地上?

这些问题当中,苹果落地和卫星绕地球转,都是学生所熟知的物理现象,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假想式的追问,就能很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万有引力和圆周运动上来,从而使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想通、想透。

科学起源于假设,合理的假设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问题解决找到一条思路。

二、问题导向式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问题设置是否合理关乎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成败,美国学者韦伦曾经提出过发问的技术,如“设计标志功课结构和方向的关键问题”,“清楚详细精确地表达问题”等,所讲的其实是问题要有思考价值,对解决问题有帮助,问题是具体的可研究和解决的。

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应该出现教师一问,学生马上一齐回答这样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最好尽可能少出现“这个对不对”,“那个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的”之类思考量很小的问题。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关乎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成败与否,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尽可能符合以下几个要点。

1.将问题指向关键知识点

任何课程知识内容都有核心概念原理部分,它们支撑了整个学科章节体系,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关键点”。知识内容上的关键点也往往是学生知识建构上的“难点”,也是老师指导的“重点”。

例如,将运动学和力学联系起来的关键点就是牛顿第二定律,也就是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将电和磁相互联系起来的关键点,电磁感应和电流的磁效应。在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就应该指向这些关键点。

2.使问题具有思考性

德国著名学者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科学发现和研究中经常自觉不自觉使用了一些逻辑思维方法:比较、归纳、演绎、假设、类比、辨证、联想等。学科知识创建时用的思维方法。

伽利略对于自由落体的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的研究与发现,都可以看到这种逻辑思维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所以我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就需要将学生导向这种逻辑思维。

3.使问题具有层次

我们知道,上千米的高峰,只要有台阶,也可以一步一步攀登上去。而就算是只有数十米的峭壁,一般人也是无法攀上的。

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我们应该使问题具有层次性,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具体的几个简单问题。一般的做法是,第一步,先将问题引出,使学生脑中有这样一个概念。如讲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为什么苹果不会飞向天空,而要掉落地面?让学生明确万有引力的存在,以及它的方向性。第二步,把问题进一步深化,使问题涉及的内容更加具体而明确。我们都知道万有引力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苹果和地球想到吸引着,也和苹果树相互吸引着,为什么苹果却是掉向地球而不是掉向苹果树?自然而然地引出质量這一个概念,使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丰满起来。第三步,分步解决具体小问题。控制质量、分析距离对万有引力的影响,控制距离、分析质量对万有引力的影响。物理分析中经常用到的“控制变量法”,其实就是这种简化问题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再现物理科学发现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也要运用简化的方法。

4.设法让学生进入状态

没有特定的情境和学生的情感支撑,则学生就会出现“启而不发”“问而不答”“答非所问”的现象,因此,要多点相对简单的鼓励性的提问和赞赏性的发问,让学生经常处于跃跃欲试、积极思考的状态,还要留下必要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使学生的思维相对集中具体。要让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轻松的状态下思考和提出问题,教师才能从学生的应答中找出可能的、有价值的问题。

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探索状态,能让学生大胆又准确地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得到知识、能力的建构,既是教师导的技巧所在,也是问题导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总之,在问题导向式教学中,无论是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还是具体问题提出的技巧,都需要认真应对,积极思考,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提问技巧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简析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传奇电视剧的情境设置探析
央视真人秀《了不起的挑战》的节目特色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