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10-21 22:01吕永红
山东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特色制度

吕永红

摘要:尽管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乏表扬赞美,但我们当中仍有不少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够自信”。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轻率地比较;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够完善;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薄弱;四是近代落后挨打的屈辱阴影;五是西方国家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势宣传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诋毁和责难;六是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处于低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制度比较

在当前“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足人民民主,瞄准共同富裕的目标,保证了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尽管中国社会阶层剧烈变动,但中国社会一直保持在稳定中发展进步,成就斐然。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不吝表扬赞美之词。尽管如此,我们当中仍有不少人对此持有异议。尽管认可甚至信任、坚持甚至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有人在,但不认可的或有疑惑的也绝非个别。我们当中不少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对其实行的客观必然性缺乏基本起码的认同、对其制度价值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迷茫、困惑甚至犹疑,尤其是我国社会“各界精英对西方制度心存崇拜,认为只有西式的制度模式才是普世的,才是代表现代性要求的。”[2]显然,这暴露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缺乏自信。

仔细探究,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轻率地比较是导致我们“不够自信”的首当其冲的内部因素

一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当中很多人就不假思索地把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轻率地进行比较,而这种轻率比较的结果就是一个轻率的结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好,而一旦得出这个结论,对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自信了。

通常,人们怎么比较呢?人们动辄就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3]相比较,以美国的高度发达繁荣的现状来对比中国的尚处在发展中状态。然而这种比较是极其不合理的。之所以不合理:理由之一,尽管美国是当今世界最繁荣发达的国家,但仅是众多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个,不能代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尽管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搞的最好的国家,但中国也代表不了整個社会主义制度。仅从中国与美国的发展状况差异,做出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好的结论缺乏充分的必然性;理由之二,美国之所以还呈现出富强繁荣发达的景象,不仅由于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仍然存在,更是由于美国近三百年的现代化发展的国情;中国之所以还不够富强繁荣发达,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更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基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实际国情,更是基于仅仅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国情,因此造成中美两国发展状况的差异的根本原因不在社会制度,而在于基本国情。

如果硬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相比较,那么就比较一下中国在选择和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前后与美国的差距。中国选择和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前,远远地落在美国后面;选择和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后,仅用短短30多年的时间就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两个国情差异很大的国家,究竟是哪个国家的制度好呢?只要相对落后的国家选择的制度能够缩小两国之间的差异,就足以表明这种制度是非常有效的,是好制度。中国在选择和实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后与美国的差距的变化,已经非常显著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值得我们高度认同、绝对信任、坚决支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够完善是导致人们“不够自信”的非常关键的内部因素

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抓住人民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人民民主的本质,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其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的幸福、人的全面发展”[4];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都深深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各项具体制度都视当代中国发展状况而灵活制定和及时调整;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都不断完善和充实,基本上“初步形成了相互衔接的有机体系”

[5]。但不可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各项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例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分配比例、再分配中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三次分配中的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和志愿者行动等都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又如,个人所得税征收存在“逆向调节”的现象[6],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基本社会保障欠缺等等,都足以表明我国分配制度还不够完善;再如,尽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两大战略的实施,逐步把权力装进了制度的笼子,而且呈“系统治理、整体推进”[7]之势,但体制漏洞未完全杜绝,权力监督缺位和权力监督弱化等制度层面问题依然存在,目前反腐倡廉方面的制度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传的欠缺或弱化,也是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的一个重要因素

面对由东欧剧变而引发的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国际背景,邓小平同志及时敏锐地提出了“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对策,显然这些思想和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着眼于中国国内的”[8],正如他自己明确强调“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9]。但换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埋头苦干”、“韬光养晦”,专心致力国内的经济发展,就无意间忽视了加强在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宣传。由于宣传方面的欠缺或薄弱,不少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知之不多,知之不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因为如此,民众往往以自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全面的、零星的、一知半解的印象去看待和评价,显然这极易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颇的认知和评判,从而引发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自信。

而且,我们也缺乏有效的耳熟能详的、喜闻乐见的、响当当的民族品牌作为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载体。单纯地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而宣传,往往因宣传内容的单调枯燥和意识形态特征过于明显而不受人们待见,但倘若把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广民族品牌结合起来,让民众在接触自己心爱的品牌商品的时候,也感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熏陶,不知不觉中产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良好的认知,但这种耳濡目染在目前还欠缺的。

不仅如此,我们自己的一些品牌还因严重质量问题,凉了甚至寒了人们的心,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西方国家的强势宣传和我国的埋头苦干,形成鲜明对比;西方国家的大张旗鼓和我国的幍光养晦,又形成鲜明对比;西方国家的品牌扩张和我国的品牌欠缺再次形成鲜明对比,三番对比下来,正可谓“幍光养晦的宣传弱化”遭遇“大张旗鼓地宣传强化”,其结果必然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强化”的一方抢占了风头,而“幍光养晦的宣传弱化”的一方自然被遮掩了光辉,正因如此,我们的民众比较容易被外国媒介牵着鼻子走,想当然地感觉外国的制度比中国的好,很可能就会被西方国家所吸引,羡慕甚至崇拜西方国家的制度,同时也渐渐滋生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自信了。

四、近代落后挨打的屈辱阴影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个自信的民族,但在16至18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由于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者不思进取,闭关锁国,于是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相比落后了。处于落后的状态,是很难有自信的。更何况从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国家用船坚利炮迫使闭关自守的中国打开了大门,从此遭遇一段不堪回首的屈辱的历史,这种落后挨打的屈辱经历,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仍然存有挥之不去的阴影。这种由落后而导致的自卑、由屈辱而加重的自卑的阴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旨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而進行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势宣传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诋毁和责难,是首当其冲的一个关键的外部因素

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阴谋与等待,拆散了苏联,消除了最大的敌人,又把中国列为最大威胁国,蓄意给中国制造麻烦,实施文化冷战战略,制造一系列专门针对我们的新型精神毒品,例如他们编造或夸张炮制出《焦裕禄的事迹是两个人拼凑起来的》、《一个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中国人在德国吃饭被训斥》、《中国国情最新数据让人震惊》、《中国人是世界上少数没有信仰的可怕国家之一》、《中国:不遵守规则的世界》等等虚假文章或以点概面的夸张新闻在网络上铺天盖地传播,企图全面丑化和恶意诋毁中国人。并且他们大肆诬蔑中国社会主义各项制度和中国政府,肆意挑起钓鱼岛事件、制造内乱(例如“香港站街”事件)、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大肆宣扬西方所谓的“普世”的民主自由,夸大甚至神话西方社会体制尤其是美国社会体制,受西方国家“和平演变”图谋的大力蛊惑,部分不明真相的民众,非常容易受其影响,被诱发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自信来。

六、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尽管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蓬勃发展,一枝独秀,举世瞩目,但放眼全球,整个世界受“资本主义力量来主导和支配,社会主义力量仍处于明显弱势,社会主义运动暂时仍处于低潮”[11]。这种整个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的不容乐观的状态,势必会影响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让民众心中对社会主义未来充满担忧,而这种担忧也会进一步具体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担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影响中国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参考文献]

[1]人民网http://bbs1.people.com.cn/post/1/1/2/115081989.html.

[2]张艳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制度形态》,《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3]何明芳.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4][5]黄晓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成、特点与完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

[6]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8]左斌.中国“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4).

[9]邓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思想是“权宜之计”吗?[Z]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38903/141370/11297254).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九八九年九月四日).

[11]王同毅.社会主义长期性的历史求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特色制度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特色种植促增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