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结构性错配问题研究

2016-10-21 18:07陈璐媛
大经贸 2016年5期

陈璐媛

【摘 要】 当前中国就业市场呈现出白领“裁员潮”、低端劳动市场“普工荒”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等窘境,劳动力要素结构性错配现象明显。我国的劳动力错配主要有产业间的劳动力错配及劳动力自身供需之间的错配,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劳动力错配的因素。劳动力错配造成了极大的效率损失,因而扭转当前的劳动力错配对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因此,考察我国劳动力结构错配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加速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劳动力结构 错配 TFP;

Banerjee and Duflo[1](2005)认为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国家普遍存在严重的要素错配问题。解栋栋(2010)[2]等通过测度劳动力再配置效率证实了劳动力错配现象的存在性。考察我国劳动力结构性错配水平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加速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劳动力结构性错配的类型

(一)产业间的劳动力错配

Aoki(2008)[3]证明日本战前劳动力错配对其经济增长抑制作用明显。Vollrath(2009)[4]指出农业部门在低生产效率环节中投入了过多劳动力。袁志刚等(2011)[5]认为我国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间存在明显劳动力错配。柏培文(2012)[6]认为第二产业扭曲程度较高较第一、三产业而言更高。韩剑、郑秋玲(2014)[7]发现中国行业劳动力错配程度总体呈上升态势。

(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失衡

赖德胜等(2011)[8]认为我国劳动力需求在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失衡。在劳动力需求方面,就业岗位大量增加,但岗位间产业差异明显。夏伦(2014)[9]认为我国2015年后将会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供需缺口长期存在并有扩大的趋势。

二、影响劳动力结构错配的因素

(一)要素流动障碍

Temple(2006)[10]指出劳动力市场刚性会导致劳动力错配现象产生。简泽(2011)[11]指出企业间资本错配程度明显大于劳动力错配程度。Aoki将部门间要素流动障碍引入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认为部门间要素错配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二)制度性因素

Lagos(2006)[12]指出解雇津贴等劳动力政策会影响劳动力错配水平。沈可挺、刘煜辉(2010)[13]认为我国要素错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周黎安等(2013)[14]表明我国的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扭转劳动力错配的意义

扭转劳动力要素结构错配对TFP具有重要意义。蔡昉、王德文等(1999)[15]发现劳动结构效对TFP增长的贡献达37-54%。劳动力错配水平越高往往意味着经济发展潜力越大。姚战琪(2009)认为我国要素市场错配现象普遍存在,但可以通过完善要素市场机制方式来改善,对TFP产生极大促进。

【参考文献】

[1] Banerjee Abhijit V,Duflo Esther.Mandated empowerment:handing antipoverty policy back to the poor?[J].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Annals,2008,1136.

[2] 解栋栋.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要素再配置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3] Masanao Aoki. Dispersion of growth paths of macroeconomic models in thermodynamic limits:two-parameter Poisson–Dirichlet models[J]. Journal of Economic Interaction and Coordination,2008,31.

[4] Dietrich Vollrath. The dual economy in long-run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9,144.

[5] 袁志刚,解栋栋.中国劳动力错配对TFP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7):4-17.

[6] 柏培文.中国劳动要素配置扭曲程度的测量[J].中国工业经济,2012(10):19-31.

[7] 韩剑,郑秋玲.政府干预如何导致地区资源配置——基于行业内和行业间错配的分解[J].中国工业经济,2014(11):69-81.

[8] 赖德胜,吴春芳,潘旭华.论中国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失衡与复衡[J].山东社

[9] 夏伦.中国长期劳动力供需趋势分析[J].西北人口,2014,35(1):45-55.

[10] Jonathan Temple,Ludger W??mann. Dualism and cross-country growth regressions[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6,113.

[11] 简泽.市场扭曲、跨企业的资源配置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1(1):58-68.

[12] Juan A. Lacomba,Francisco Lagos. Reinforcing the Link Between Contributions and Pensions:The Effect of the Population Aging[J].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2006,124.

[13] 沈可挺,劉煜辉.技术进步、工资变动与汇率调整——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金融评论,2010(2):29-38+123.

[14] 周黎安,赵鹰妍,李力雄.资源错配与政治周期[J].金融研究,2013(3):[15] 蔡昉,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10):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