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6-10-21 18:07张琬
大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事业单位

张琬

【摘 要】 本文将基于笔者多年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实践,首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含义及其类别展开概述,随后对其当前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究出一些加强管理的对策,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改进措施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含义及其类别概述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含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指的是持有并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且设备单位价值达相应要求(一般设备>1000元,专用设备则>1500元),且仍能够保持其原有形态的物质。此外,该会计制度还特别规定了某些使用时间达一年以上,单位价值为未达到要求,但物质数量较大的也归为固定资产。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类别

根据上述含义来看,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般有以下几类:第一,土地及建筑物;第二,设备。设备类固定资产又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种;第三,其他类固定资产。其他类固定资产包括家具、用具、图书、档案及动植物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缺乏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缺乏一个统一的、监控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与制度,多头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着,这就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还存在购置制度不完善的情况,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时,缺乏科学的构建计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从而致使固定资产常常出现重复购置的现象,导致产生了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不仅如此,部分事业单位还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部分设备早已报废,但还挂在账上;部分设备已经办理报废手续,但却继续在使用部分存放,从而致使账实不符。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并造成固定资产流失、损毁以及浪费的现象严重。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现行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是采用“收付实现制”来进行,是以验收单为依据,由资产管理部门来进行实物明细账的登记。但是,财务部门有时会因为资金困难而出现付款拖延的现象,依照相关规定不能进行账务处理,从而导致资产实物与会计账不相符的现象出现。此外,“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折旧计提,在购入固定资产时作为一次性支出,并且增加固定基金与资产。在使用期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变,在其报废时进行一次性冲减。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价值会逐渐往成本中转移,其价值是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而当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式与价值运动规律不相符,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价值难以将其实际价值正确体现出来。

3.固定资产盘点与处置工作不规范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最重要的职责在通过定期对资产开展盘点与处置来确保账实相符,然而结合笔者实践来看,受诸如资产管理处人手不足、审计压力小等众多因素所影响,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与处置工作中存在着许多规范的地方。比如资产管理人员没有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所开展定期盘点;又比如在固定资产报废、调拨以及转让等处置上,出现在没有第一时间向主管部门报告或缺乏相关手续情况下便对资产进行处置的情况。一旦出现上述这些情况,那么将会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因账实不符而导致后续财务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探究

1.健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应构建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对有关责任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与规范,将具体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第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强化外部监督力度,加大对固定资产购置、使用、报废等环节的监督,并将监督重点放在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真实完整之上。第三,应当实行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转让、调拨以及报废等一律按照规定的要求与程序进行申报与审批,对于出现违纪、违规的个人或单位,一律严厉惩处。

2.革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

第一,应结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以及需求,对固定资产核算科目进行明确,并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固定资产界定标准可适当提高,符合条件者一律列入固定资产核算当中。第二,应对固定资产的会计总分类以及明细分类核算进行明确,应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以及财务部门分别设置固定资产卡片、总分类账以及明细账,并如实登记已占有的国有资产,并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与控制。第三,可对“权责发生制”的相关要求进行参考,采用年限法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净值准确反映出来,而且还有利于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成本,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损耗以及实际办学成本正确、真实的放映出来。

3.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与处置工作

第一,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点与处置机制。结合实践来看,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性质所决定,其属于一项动态且长时间的工作,因而要想实现账实相符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那么事业单位就必须在充分结合自身固定资产数量、财务部门人手等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定期盘点与处置机制,并采取相应制度手段保障该机制得以严格落实;第二,严格规范固定資产盘点工作。首先,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处必须严格根据所制定固定资产盘点机制定期开展此项工作。其次,资产管理人员应本着认真负责之态度全面且彻底对固定资产数量与账务进行盘点,一旦在此过程发现诸如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情况后,资产管理人员应当第一时间对资产来源于去向展开查找,随后根据相关要求编制出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表上报主管部门。

【参考文献】

[1] 刘晨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

[2] 李春明.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外企业家, 2015(3):79-80.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