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我国企业的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探讨

2016-10-21 18:38傅蕾洁
大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准则市场经济

傅蕾洁

【摘 要】 对于公允价值的研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盛行了,对于它的研究各位学者都持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在金融资产这一模块方面更是层出不穷的理论探讨。公允价值计量有其的优点以及缺点,相对于历史成本计量的话,更接近于现实状况,但就其公允的获取或者得知相对于资本市场不健全的我国来讲,运用的话还是有点困难,所以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话,应结合社会的国情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更好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同时也为企业减少金融风险和信息成本提供保障。

【关键词】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

现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上立足,那么除了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外,还要有清晰的认清潜在风险的能力。那么会计计量的合理运用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至关重要,也为会计报表使用者认清企业的现实状况提供坚实的保障。

1 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阐述

公允价值也称公正价格。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很多著作都将公允价值的计量分为三个层次,但我觉得为了清晰的了解公允价值,我将公允价值的计量或者说确认用四个层面来表达,第一层面:若此交易市场不是积极活动的,但相同以及类似资产或负债在非积极活动交易市场上有价格的,那么就以此价格通过评判来最终得出公允价值;第二层面:若市场上没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那么类似资产或负债在活动交易市场上有公开的价格,此价格可以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凭据。第三层面:若相同资产或负债在积极活动交易市场上有公开的价格,那么此价格就可以确定为公允价值;第四层面:若在交易当中或者说计量当中既没有第一层面、第二层面甚至是第三层面的条件,那么计量公允价值的话可以用交易双方对资产或负债确定价格时所用的价格为根据来最终判定公允价值。

2 我国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破绽

2.1 人为主观性对公允价值确定的不合理

我国会计制度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对于企业的要求不严格,企业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主体对正在进行交易的一个价值判断,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改变。此时,对于价值的判断有些是根据市场上相同或者类似事项的交易价格的参考得到最终的结果,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根据会计人员自身的判断来获得一个利于企业自身的价格。这些都表现出人为主观性对于公允价值的判断的不合理。主观性太强。

2.2 企业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不规范

这种不规范体现在不同利益的报表使用者对于财务信息的要求不同。导致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知道怎样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满足各方报表使用者的利益要求。以致无法避免地出现了利益冲突。

2.3 会计人员具备公允价值计量知识不足

我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到20年的时间,而且在此期间限定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此后又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2006颁布的新《企业财务准则》继续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因而,不管理论研究还是实务研究,都需要不断提升和增强。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正表明我国此时会计计量在经历一个革新时期。每个阶段的会计工作者都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会计制度。然而,现实是公允价值触及到的不止市场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其他学科方面技术的知识运用,所以必须要求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充足的知识体系,才能很好的运用公允价值。但是我国顶尖会计人员还是缺少,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实践中易发生问题。

2.4 公允价值计量易导致顺周期效应

公允价值计量的顺周期效应体现:一、当市场经济发展良好时,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会使得利润增加,同时投资者的信心也增长了,对于未来的预期倾向于积极,这样就会出现看似繁荣的经济现象即泡沫经济。二、当市场经济发展不好时,公允价值计量体现出的损失,使投资者的信心下降,将导致不敢去投资,使得经济状况更差,市场出现一片萧条景象。这就是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反映出来的顺周期效应。

3 優化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3.1 财政部应制定缜密的会计准则,避免企业钻空子

国家制定会计准则的作用在于指导实务操作,没有一个规范性文件的话,那么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时就可以随心所欲,将导致市场经济的混乱。因此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我们首先应该研究会计理论,完备的理论比市场创设更紧要。

具有公允价值研究历史的发达国家,其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各种难题,这是由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行业之间又存在很大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在制定公允价值时,制定机关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市场情况和不同的行业,制定不同的操作规则。在实践中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程度,提升可操作性。

3.2 加强会计监管

出台的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具体在不同的会计准则体系里。如上述说到的我国不同方面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对于不同的项目,那么其运用条件是不同的。正是这么多方面的运用使得在实际操作上会出现一定的困难。那么,此时监管部门应该给出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定性的规定,使得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会偏离实际太大。同时,监管部门应监督企业是否规范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可靠。

3.3 人才培养

一个高素质人才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方法的运用和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就公允价值来说,会计人员要想熟练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那么其不仅要具备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统计学学科的估值模型框架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反映项目的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M].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4-15.

[2] 寇恩华.浅析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及其应用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9).

[3] 吴保忠、刘文慧.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5,(3).

[4] 谢小红.浅议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J].中国经贸,2015,(6).

[5] 张春利.论企业公允价值计量[J].经济研究导刊,2015,(7).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准则市场经济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小企业会计准则》之我见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