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声乐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10-21 20:11陈露
大经贸 2016年5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现状发展

陈露

【摘 要】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国家知识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不足。本文针对高校声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能对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有点帮助。

【关键词】 声乐教学 现状 发展

一、当前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艺术教育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高校音乐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质量下降,毕业就业难

由于招生规模扩大 ,一些专业素质和文化课较差的学生临时抱佛脚突击性学习声乐,以至于给声乐教学(特别是技能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他们的学习能力、音乐知识接受能力等往往都比较欠缺,因此为就业难埋下了伏笔。

(二)教育师资缺乏、教师压力过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十八大的召开,国家对高校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不得不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如专业课教师的周课时数由原来10节到现在的30节左右等。教师不是不想带好学生,而是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精心辅导,师资力量的薄弱已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规模的扩大,师资的缺乏,使得一些自身专业技能不高新手加入高校教师队伍中,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以及科研成果的匮乏。

(三)声乐教育体制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

1、目前声乐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单纯的采用的一对一教学。虽然一对一能解决一部分技巧问题,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不能达到素质教育要求的全面化,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

2、高等院校音乐教育大多没有注重自己的办学特色。如:各院校新办的舞蹈、模特、影视及师范教育中音乐表演等专业,无论在师资还是教学基础设施上都比较弱,再加上专业设置过于追求盈利性,因此教育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科研水平方面相对落后。

二、对高校声乐专业教学提出的改革措施

(一)开设丰富有意义的课程

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明确要求“普通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艺术类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经过长期探索,普通高校音乐课程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及清晰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一些门类的课程类型:

1.常识性类型课程如:乐理与视唱、声乐、器乐、音乐的构成(含和声、复调、曲式分析)、合唱与指挥、词曲创作等。此类课程定位在从音乐本体出发,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加强学科之间内在的联系。

2.文化类型课程如:中外音乐史、20世纪中西方现代音乐、音乐与文学等。目的在于了解音乐学科的科学性及在人类文化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3.思辨类型课程如:音乐鉴赏、现当代文艺思潮、音乐美学与评论等。根据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目标,除提高大学生艺术审美鉴赏能力所开设的限选课程外,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大学生评价和批判社会各种文艺思潮的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声乐作品,从而可以更准确地把歌曲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

二、采用声乐大课与小课并存的教学模式

1、解决学生数量增加而师资紧缺的问题。我国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的不足,使高校声乐教学出现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采用传统的声乐小课模式, 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采用声乐大课教学模式是解决师资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

2、声乐大课可解决学生基础性、共性的问题。各高校一般均采用2+2的教学模式,即大一和大二的基础阶段采用声乐大课教学模式,大三和大四则采用声乐小课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好处是在基础阶段,可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最基础的问题,为进入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声乐大课教学可增强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音乐艺术有其专业特殊性,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音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声乐小课教学虽然针对性强,但属于一对一的模式,基本离开了表演舞台,而声乐大课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个别学生要面对一个集体演唱, 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实践能力,这一点是小课教学模式所不能替代的。

对于水平差距不大的学生, 应该采取集体课的形式,这部分学生主要是高考前经过一年甚至不到一年的強化培训考进来的。在歌曲积累方面,量比较小。演唱技能方面,由于考前时间紧张,没有时间进行基础训练,这部分学生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对于少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应该采取小课的形式。因为这部分学生有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学习,有一定的基础, 并在歌曲积累方面有较多不同程度的歌曲。

三、加强学科合作,促进教学创新

音乐教学建立在人文学科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寻求跨学科的合作,才有它创新的广度与深度。音乐与文学、绘画、舞蹈关系较为密切,有着广泛的合作基础。音乐还与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美学、历史、社会学等学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产生了许多新型的学科。

音乐教学还应该将与多媒体技术所进行的合作与创新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是在电脑的控制下,将文字、乐谱、声音、图象、影视、动画等多种多媒体的信息综合在一起,实现信息之间的沟通。而声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它是与人的感情紧密相连的艺术。如果声乐教学不与聆听、感受、实践、创造等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将变成纸上谈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音乐教学带来的将不仅仅是方法的改变,还将推进音乐教育观念的改变和创新意识的确立。

以上的观点及建议,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利于提高声乐专业招考质量和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这些方面也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我国高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姚馨丙、王灿明. 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思考.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2.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现状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