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贸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特征

2016-10-21 20:33刘凯
大经贸 2016年5期

【摘 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农贸市场随处可见,而且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鉴于农贸市场极大的重要性和便民性,本文将重点研究农贸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特征,并给广大消费者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完全竞争市场 被动接受者 价格调控 价格差

农贸市场是指用于销售蔬菜、瓜果、禽蛋、肉类、粮油等各类农产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固定场所。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以其极大的便利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需要重点研究一下农贸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特征,争取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提高生活质量。

一、农贸市场上产品价格的共性特征

按照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来看,第一农贸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很多;第二农贸市场上厂商所生产或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很小甚至是完全无差别;第三农贸市场上单个厂商对产品的市场价格基本无力控制;第四农贸市场上厂商进入或退出经营的成本很低,市场准入或退出很容易。综合以上四点,农贸市场比较接近或完全类似于完全竞争市场,所以农贸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特征与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的价格特征存在一些共性。

完全竞争市场上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被动的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农贸市场亦是如此。农贸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天在整个市场形成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都很大,而且农贸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基本或完全同质,再加上农贸市场上信息比较完全,所以,任何一个买方买或不买,买多买少,在这儿买或在那儿买,以及任何一个卖方卖或不卖,卖多卖少,卖给这个或卖给那个,都不会对农贸市场上产品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的影响,即农贸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那这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按照西方经济学中供求论的解释,这个价格就是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均衡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的农贸市场,这个图像很难精确地表示出来,具体的均衡市场价格难以衡量。实际中的农贸市场上,经营者按其货源渠道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批发商那里批发然后在农贸市场中进行零售,这类经营者往往根据批发价格以及自己的销售经验和行业公定的利润率,考虑运输费用、产品损耗、经营成本等之后,对零售产品进行定价,制定出一个比较容易被市场所接受的价格。另一类是自产自销的小户经营者,这类经营者往往更没有市场话语权,他们一般根据自家产品成本、质量、特点等参考市场价格做出定价。由于各经营者定价时不会直接沟通,农贸市场本身又缺乏价格协调机制,有时产品价格会出现个别差异,但是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趋向性和农贸市场本身的特征往往又促使农贸市场的产品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价格。

二、农贸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个性特征

(一)价格调控

农贸市场是以农产品为主要交易对象,以零售为主要交易形式的现货交易市场。作为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场所,农贸市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政府对农贸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不做高强度的限制,价格调控较为弱化。在水果、蔬菜、水产品领域,市场价格随行就市,政府无力进行过多干预,基本放任市场自由,所以出现过很多类于“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苹什么”的现象。在家禽家畜肉类领域,虽然物价部门不能随便定价,但是当商品价格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政府可以启动肉类储备,短時间内扩大供给,平抑市场价格。粮油领域中,由于国家有相应的农产品生产补贴和最低收购价制度,且粮油需求相对稳定,国家储备十分丰富,所以粮油市场的价格相对稳定。

(二)价格差

1、地区差价

农贸市场上产品的价格有明显的地区差价。地区差价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农产品的消费普遍性、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等原因形成的。例如同在七月五号这一天,海南的农贸市场上芒果的价格必然低于北京的农贸市场上同类芒果的价格,这主要是由于海南在六七月份大量产出芒果,芒果市场供给远大于需求,而同期的北京芒果产量很低但需求旺盛。在此基础上的价格差就是农贸市场典型的地区差价。

2、时节差价

时节差价是由于农产品生产的时节性与消费者需求的长期性所引发的差价。例如河北保定地区生菜市价在一年中波动明显,1、2月份生菜的市价在每千克6.5元左右,而6、7、8月生菜的市价在每千克1.5元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华北地区春秋季均可种植生菜,而生菜成熟期在三个月左右,所以立春之后的生菜在6、7、8月成熟,此时市场上供应量较大,生菜价格较低;而1、2月份赶上元旦和春节,恰好又不在生菜的成熟期,巨大的供需矛盾使得生菜的价格大幅攀升。在此基础上的价格差就是农贸市场典型的时节差价。

3、时点差价

时点差价指的是同一产品在同一市场上不同时间的价格各不相同,这是农贸市场区别于其他市场的最典型特征。从清晨到傍晚,农贸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等保鲜期较短的产品价格变动比较明显,会呈现出下降趋势,傍晚的卖价甚至有时会低于商家的进价。这是由于供求情况变化和农产品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很多时令鲜蔬的保鲜期短或保鲜成本高如有机蔬菜、叶类菜,商家为了清理存货,降低损耗,会自动的降价。这种“日落降价”的现象就是典型的时点差价。

三、给消费者的建议

蔬菜、水果、粮油、肉类、鸡蛋等农副产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所以农贸市场对每个消费者而言都至关重要。农贸市场是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每个消费者都是既定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消费者要端正心态,选择最有利的消费组合。其次,由于农贸市场典型的地区差价、时节差价、时点差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或经验,选择提前或推后购买避开高价期或者通过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方式组团批量购买避开差价。

【参考文献】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 刘智超.农贸市场与农产品超市经营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0(21).

作者简介:刘凯(1994年10月18日),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