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剧与民俗在出土文物中的体现

2016-10-21 13:40丁艳波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现民俗戏剧

丁艳波

摘 要:金朝始于公元1115年,終于1234年,由女真族完颜阿骨打所建,主要在东北阿什河和松花江流域,文化尤其是戏剧曾有过辉煌的发展时期。从东北一直影响到中原,不仅史书多有记载,大量出土文物也反复证明,尤其中原的出土文物更具说服力。

关键词:戏剧;民俗;文物;体现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131-01

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研究古代戏剧史的专家和学者们,多少年来一直瞩目于古河东(今晋南)一带,因为它是我国古代戏曲发展的肥沃土壤。这里曾出土了大量金代的戏俑、砖雕、墓葬戏曲壁画等;地上的戏曲文物,更是数不胜数。

本文想对古河东出土的金代戏俑、砖雕从民俗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金代戏俑、砖雕与民俗

金代戏俑、砖雕,均出自墓葬,而随死者入土的戏俑、砖雕,当然属于丧葬礼仪的民俗范畴。这里不妨先从我国丧葬礼仪的民俗说起。我国民俗十分丰富,各民族习俗丰富多彩,当然这种习俗,都与古代“鬼魂崇拜”有着直接关系。它起自民间,延续于民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但未被消失和冲淡,且逐渐丰富和发展为各民族独特的观念和习俗。

据考古发掘材料记载,我国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以后,埋葬死者的礼仪观念已经出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的地下,葬有三具人骨,周围都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粒。随葬品有用燧石制作的生产工具,石珠和穿孔的兽牙等。到奴隶社会后期,丧葬礼仪也随着阶级压迫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派生出上层阶级残酷的殉葬仪式和殉葬品。如奴隶主用大量的奴隶为死者殉葬。此风在夏、商时代比较盛行。春秋、战国以后,人殉受到非议,出现了以陶俑、铜俑、木俑代之殉葬的风尚。这种以俑为殉葬品的开端,直至金、元时代以未中断,形成了比较文明的民俗文化。

尤为可喜的是,这些陶俑、砖俑和砖雕与歌、舞、戏融为一体,为我们研究古戏曲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如汉代歌舞、百戏,我们可从芮城县出土的汉代舞俑,窥其真貌。这组舞俑共11个人物,小巧玲珑,古朴生动,或跪或坐,或立或舞,活生生绘出了一幅汉代“歌舞图”;金、元院本、杂剧的舞台形象,我们可以从1959年出土之侯马金董氏墓戏台模型与戏俑、稷山化峪镇西苹果园二、三号金墓戏剧砖雕、山西垣曲后窑金墓杂剧砖雕、新绛吴岭庄元墓戏曲砖雕中,窥其真貌。

从古河东蒲州、平阳一带墓葬出土的大量金代戏俑、砖雕来看,金代,古河东是戏曲之乡,戏曲在城乡十分繁盛,连民俗葬仪也要为死者随葬戏俑和戏曲砖雕,让其生前死后,管弦不绝于耳以便享其冥福。这些戏俑、砖雕均出自金、元时代,当为院本、杂剧的故事和人物无疑了。

二、金戏俑、砖雕的形制和内涵

金和元代戏俑和戏曲人物砖雕,其形制均为五个人物(个别也有例外),多数戏剧史家认为,不涉及其故事、人物为何,只按照杂剧行当中的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等,有秩序地加以排列,似乎当时剧作家写剧时,每剧必要五个行当,缺一不可。以今见古,这是绝不可信的。正如今日舞台上演出的脚本,只能根据本剧故事的需要而设置人物,不能按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去强行编制。那么,为什么都以五个人物为准?这又得回到民俗学的角度去加以探索。

我国古代民间把《易经》一书,视为人文、民俗的基础,无论婚丧嫁娶,甚至遇事出行,都要讲究阴阳五行,甚至卜筮以占吉凶。不仅民间如此,即春秋、战国时代,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诸家之学,也认为如不以《易经》为依据进行探研,便是数典忘祖。因此,我国民俗学受其影响,至深至广。

三、金、元戏俑、砖雕的服饰与化妆之进程

金、元戏俑、砖雕人物的服饰与化妆,均比较古朴、简陋,其所以古朴、简陋,是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历史原因相一致的。尽管如此,不论男、女角色,都根据其在剧中的地位、出身、性格,有其规定的服饰和化妆,并且十分规范和严格。如显宦和一般官吏,头戴幞头或硬壳官帽;平民、学士头裹软巾;侍役、仆从或性格滑稽者,头戴疙瘩帽或牛角帽;贵夫人梳高髻、戴花饰……衣着样式也相互不一,男角有圆领宽袖长袍的,有圆领窄袖长衫的,有斜领长袖短衫的,腰中都有束带。女角多穿长衣和裙带。从上述服装看,它说明金、元时代的戏曲表演等,已自成体系,其服饰是为适应载歌载舞的需要设计的。可见当时的戏曲,已达到唱、做、念、舞的综合艺术高度了。

另外,在金、元戏俑、砖雕人物群像中我们看到那些高不过30—40厘米的诸多形象中,一个个扮相不一,各具风采。它既说明了当时剧目内容的丰富性,远非臧晋叔所编之《元曲选》可以包罗殆尽;而且显示了这一时期舞台艺术,已达到十分可观的成熟阶段。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自然也给那些戏俑、砖雕的工匠们,提供了再度创造的写实对象。从戏俑、砖雕所体现的金、元剧本、杂剧的艺术成就,确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同时还可以说明工匠们的高超技艺,是来自对剧场中的眼观心领,然后付之以精雕细刻。甚至戏俑、砖雕技艺的精、粗、优、劣,是和工匠们观剧时心领神会之深浅密不可分。

作为黑龙江尤其是松花江流域各县文物管理人员,注意收集和研究金乃至元戏曲文物,不仅对戏剧历史的贡献,也是对金元文化和当代文明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体现民俗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