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青贮制作和饲喂过程中发霉变质的方法

2016-10-21 19:26王作洲周子涵
科学种养 2016年9期
关键词:青贮窖塑料薄膜变质

王作洲+周子涵

青贮是利用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作用,达到全面保存秸秆饲料的营养成分和长期贮存的目的,是扩大草饲家畜饲料来源最简单可靠且经济实用的饲料贮存方法。青贮饲料具有制作简单、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消化率高、饲喂方便和所占空间小等优点。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青贮饲料的普及推广日益加快。现在大部分养殖场(户)是做收获玉米籽实后的黄玉米秸青贮,并以青贮窖贮存方式为主。这种方式的青贮制作过程会受气候条件、原料质量、运输设备、人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较难严格按照青贮制作规程进行,掌控不好容易造成部分青贮腐烂变质或营养流失;另外在饲喂青贮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也会造成青贮霉变及营养损失。据我们长期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常见的发霉变质原因及解决办法,供养殖者在即将到来的青贮制作季节参考。

一、青贮原料含水量高低引起的霉变

1. 含水量过低

开窖后的青贮整体表现为焦黑色或深褐色,看似燃烧过一样;用手掂量、揉搓感觉轻飘而干燥、散落不紧实;嗅之有焦糊蒸熏味道。这是由于青贮装窖时秸秆收获期较晚等原因造成原料含水量太低,使之在制作青贮时不易压实,其中存有空气较多,导致青贮开始发酵时原料中需氧菌呼吸强烈、十分活跃,造成温度急剧上升,高温几乎杀死所有的厌氧发酵菌,特别是乳酸菌。这样制作出来的青贮养分损失很大,营养价值很低。解决方法:一是可以分层添加鲜糟渣类饲料,如鲜苹果渣、鲜啤酒糟、鲜淀粉渣及蔬菜加工下脚料等,也可添加水草、浮萍、水葫芦等含水量多的水生植物,这样既提高了青贮的营养价值,又调整了青贮的水分,可根据添加料水分含量多少,每隔20~40厘米添加一层,这样即增加了青贮的营养和水分的补充,也便于青贮的压实密封。二是可均匀地喷洒糖水或尿素水,糖及尿素的添加量分别为每吨青贮1千克及0.5千克即可,提高原料水分及增加青贮发酵所需要的糖分。黄玉米秸青贮时可将原料水分调整到60%~70%为宜,直观判断方法是粉碎后的原料,用手握紧1分钟,松手后原料团有弹性能慢慢散开,且手上不留汁液即为达到标准。对于质地坚硬的原料,可适当提高水分含量,反之则降低。

2. 含水量过高

开窖后的青贮整体或部分表现为墨绿色或黑褐色,看似水洗过一样;用手掂量、揉搓感觉重而湿漉、紧实粘手、容易揉碎为烂泥状;嗅之有酸臭味道,品尝有苦涩味。这是因为青贮原料水分过大(超过80%)或青贮窖进水,造成丁酸菌发酵产生氨化物和水,引起青贮腐败变质。解决方法:一是在制作青贮前,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将原料晾晒以后,除去过多的水分,然后粉碎装填。二是可与含水量较少的原料,如糠麸、干草、晒干的糟渣类饲料等进行混贮,在降低水分的同时还可提高原料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有利于乳酸菌发酵。做法是在填装原料前,根据原料含水量多少,在青贮窖底部铺垫一定厚度的糠麸、粉碎的干草及干糟渣类饲料,以吸收渗出的汁液。另外,可在青贮窖底部设置排水沟或预留贮水池,用以排出或抽出过多的水分,以防青贮料因含水量过大及遭水浸泡而发霉变质。

二、青贮制作过程中产生的霉变

1. 青贮窖中间夹有霉变层现象

打开青贮窖有时可发现横断截面上有带状的霉变层,而且霉变层的厚度宽窄不一,有时呈等距离排列。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受原料、天气、设备、人力及青贮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青贮原料装填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每天白天装填,晚上休息,或是在青贮过程中有间歇或停止一段时间后又继续装填的现象,而且装填的速度比较慢,在青贮过程中又没有均匀逐层压实和密封,致使部分暴露时间过长的青贮原料进行了有氧发酵开始腐烂,待新的原料覆盖其上时就会产生霉变层,凡是带有霉变夹层的青贮,都是在青贮制作过程中发生间歇期间有氧发酵造成的。解决方法:一是在原料和人力准备充足,机械设备配套良好的情况下,实行三班倒连续作业进行青贮,整个青贮过程中从窖底部均匀逐层装填原料,并及时平整压实,要求每班新装青贮厚度不低于80厘米,如果发生其他情况需要暂停青贮作业,一定要压实表层,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表面,暂停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个小时。二是由于制作青贮的条件限制只能进行白天作业时,可从青贮窖一头开始制作,作业面大小要根据每天能完成装填压实80厘米以上厚度为标准,每天青贮结束后,摊平压实并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密封,这样也可避免青贮过程中的腐烂霉变层问题。

2. 青贮窖顶部及四周有腐败变质现象

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原因是封窖的方法不正确造成的。好多覆盖封存青贮是把塑料薄膜压在青贮窖墙的外部和顶部,待青贮发酵后体积变小而发生下沉,青贮窖顶部及四周边缘则留出孔隙,同时容易把边沿的塑料薄膜扯烂,造成边缘透气,空气顺着边缘渗透进入顶部及四周,造成青贮窖顶部及四周边缘的青贮料腐败变质。解决方法:待青贮达到要封顶的高度后摊平压实,在青贮窖内侧墙壁用手或其他工具清理出深20厘米左右的沟槽,把塑料薄膜的边沿折压其中,用泥土封严压实,同时清理内侧墙壁与塑料薄膜之间残存的青贮原料,使塑料薄膜紧贴青贮窖墙的内壁,用脚或工具把边沿踩实或夯实,青贮窖两头也采用此方法。此方法的优点在于青贮发酵下沉时,塑料薄膜紧贴青贮同时下沉,始终保持薄膜与青贮之间的密闭状态,这样就不会造成青贮窖顶部及四周边缘腐败变质。

三、青贮饲喂过程中造成的霉变

1. 饲喂时青贮窖截面发生霉变现象

青贮料一般在40 ~ 50天完成发酵过程后,就可以开窖饲喂了。开窖饲喂后,如发现青贮窖截面有发霉、变黑和变质现象,这是因为青贮窖打开的截面大,饲养家畜数量少与之不配套、青贮摄取量少、取用进度过慢等原因造成青贮窖截面的青贮产生二次发酵,导致截面的青贮发霉变质。解决方法:一是在建青贮窖时,要尽量根据家畜的存栏量来设计宽度、深度和长度,饲养的家畜数量少,可建一定长度的青贮窖,宽和深度的尺寸要相对小些,以免取用青贮时截面过大,青贮的截面积应按每天饲喂青贮数量计算,每天取用的进度以大于30厘米为宜。二是要做到连续取用,随取随用,尽量减少与空气接触,防止发霉变质。三是取青贮料时在截面处要平行推进,取后摊平表面,要保持截面的平整性。四是每次取完后随时用塑料薄膜覆盖截面,再加压重物,以保持青贮窖里的浓酸气和水蒸气,防御外部空气侵入深层,避免青贮窖截面的二次发酵。

2. 在使用过程产生的其他霉变现象

密封好的青贮一般可以饲喂几年时间,随着青贮窖使用时间延长,外界环境对青贮窖会产生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如风吹雨淋会使青贮窖顶部封盖的土层及覆盖物受到破坏,炎热及寒冷季节可导致封窖的塑料薄膜撕裂和破损,塑料薄膜的自然老化或被鸟类和禽类叨碎等,都会造成青贮窖封盖不严、透光透气、漏雨进水,造成青贮腐败霉变。解决办法:经常巡视、检查青贮窖四周及顶部,发现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修补压实。

还有一种现象是开窖饲喂后不久,就会发现青贮窖的顶部边缘开始逐渐发霉变质,这是因为开窖后,青贮窖顶部透气引起的青贮二次发酵,造成霉变腐败。解决方法,一是封青贮窖时,可在青贮顶部的塑料薄膜上面均匀覆盖一层约20厘米厚沙子或泥土;或在塑料薄膜上面覆盖一层篷布,以废旧轮胎等重物压实,既可以起到遮光密封作用,还可以增加压实的重量。二是在开启青贮窖时,不要割破覆盖的塑料薄膜,应从青贮窖一端将薄膜逐渐向上翻卷起来,用木方或沙袋等重物将卷起的薄膜压在青贮窖顶部,饲喂到哪里就压到哪里,这样,在青贮窖取料口截面顶部形成一段重物覆盖层,就可以有效预防外部空气延着顶部开口处向内渗透,避免顶部青贮二次发酵造成的腐败霉变。

猜你喜欢
青贮窖塑料薄膜变质
秸秆青贮技术在牛羊养殖中的应用
变质
奶牛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奶牛场青贮方式和技术
青贮饲料制作与探索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塑料薄膜产业搭乘多股旋风发展迅速
我国塑料薄膜产量将达到1957.86万吨
2014年国内塑料薄膜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正确处理以弱胜强的量变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