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客串浅谈舰载防空导弹攻击水面目标

2016-10-22 03:48殷杰
航空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反舰导弹制导编队

文/殷杰

跨界客串浅谈舰载防空导弹攻击水面目标

文/殷杰

“沈阳”号导弹驱逐舰

众所周知,水面目标和空中目标完全是两种性质的目标,防空和反舰导弹各方面都差异很大。但在很多情况下,舰载防空导弹经常“跨界”作业,用于攻击水面目标。

不久前,《解放军报》上的一篇文章曾披露,北海舰队的“沈阳”号导弹驱逐舰在2015年的一次实弹演习中,首次使用俄制S-300FM舰空导弹系统成功命中了水面目标。“沈阳”号在明明装备有舰载反舰导弹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让舰空导弹“跨界客串”呢?要解释其原因,还得从一则真实战例谈起。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1988年4月14日,美国海军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塞缪尔·罗伯茨”号在波斯湾执行护航任务时,被伊朗布设的水雷重创。4月15日,美国海军第五舰队派出B、C、D三个战术集群(也称为战术编队,简称编队),发起了旨在报复伊朗的“螳螂行动”。行动目标是摧毁伊朗的石油钻井平台,相机歼灭伊朗海军大型水面舰艇。

4月18日,伊朗海军一艘装备有“鱼叉”反舰导弹、排水量275吨的战士-II级高速导弹艇“约珊”号突然高速接近C编队。受限于霍尔木兹海峡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象条件,C编队并未及时发现“约珊”号导弹艇。在发现“约珊”号后,因其并不是美军的惩戒目标,美军并未在第一时间发起攻击,只是通过VHF电台对其进行明语警告。在高速接近到距C编队旗舰“温莱特”号20千米处,“约珊”号突然向其发射“鱼叉”反舰导弹。“温莱特”号一边发射箔条干扰,一边采取了规避动作,总算躲过了这枚自家生产的导弹。

发射中的“鱼叉”反舰导弹

此后,另一艘导弹护卫舰“辛普森”号开始对“约珊”号发起还击。由于距离过近及航向不理想,“辛普森”号无法满足“鱼叉”反舰导弹的发射条件,只能向“约珊”号发射了4枚“标准-1”导弹。4枚“标准-1”均先后命中目标,被击中的“约珊”号开始起火燃烧。由于为防空设计的“标准-1”导弹战斗部威力用于反舰显得威力不足,“约珊”号并未完全失去行动能力。在调整好战位后,C编队再次向“约珊”号补射了一枚“鱼叉”和一枚“标准-1”。由于“约珊”号目标过小、干舷过低,美军射出的这枚“鱼叉”也未命中目标,第5枚“标准-1”再次击中“约珊”号,使其剧烈燃烧,艇身也开始倾斜。鉴于导弹攻击效果不佳,C编队使用舰炮抵近轰击,才最终将“约珊”号击沉。

通过这个战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在复杂海洋环境下,即便是最先进的水面舰艇,其对小型高速海上目标的实际发现距离也较理论值大大缩水。

2.现役主流的舰载反舰导弹,主要针对千吨级以上水面舰艇而设计,其对付小型高速舰艇的效能很差。

3.对付突然出现的海上高速目标,舰载防空导弹的反应速度远快于反舰导弹。

4.防空导弹的破片式战斗部用于对付水面目标,虽然不可能取得像反舰导弹的半穿甲战斗部、聚能战斗部那样的毁伤效果,但也足以使其丧失战斗力,从而消除其对本舰的威胁。

“标准-1”航空导弹

跨界客串 技术可行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装备以“空、潜、快”为主,战术上强调以小搏大。中国海军装备的舰载反舰导弹,无论是早期的“上游-1”,还是近年来新锐的“鹰击-83”“鹰击-62”“鹰击-18”,其设计的着眼点,都是毁伤潜在对手的大型水面舰艇。因此,若用它们来对付潜在对手的小型高速快艇类的目标,其作战效能十分低下。

在近海防御阶段,这算不上多大的问题。因为中国海军艇舰在家门附近遭遇敌方小型高速快艇突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海军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范围急剧扩大,不仅频繁进出一、二岛链已成常态,而且已能在万里之遥的热点地区长期保持军事存在了。在热点地区,非友好势力固然无法与我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正面对抗,但对其使用小型舰艇发起非对称作战却不可不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海峡两岸实力此消彼长,台海地区攻守易位。面对大陆海军全方位、压倒性的优势,台湾地区海军正在积极批量建造小型隐身导弹快艇。

这些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威胁,迫切要求中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迅速提升打击小型高速水面目标的能力。虽然相关研制单位在珠海航展上展出了以C701为代表的,旨在对付小型水面目标的数款轻型反舰导弹,但一则目前尚未发现其进入中国海军服役,二则一艘水面船舶上装备两种或两种以上反舰导弹,其实际费效比并不高。因此,另辟蹊径,挖掘现有装备潜能,使其充分发挥一些边际效用,就显得格外必要了。

以S-300FM舰空导弹为例,俄罗斯称其为“里夫”-M舰载防空导弹系统(也有译为“堡垒”-M或“暗礁”-M)。它是世界上首款采用垂直发射的舰载防空导弹系统。一套典型的“里夫”-M舰载防空系统包括1部目标搜索雷达,1部导弹制导雷达和8个发射单元(64枚导弹)。配套的火控雷达是相控阵体制的30N6E型目标截获雷达,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同时引导12枚导弹拦截120度扇面内的6个空中目标,具有一定的抗饱和攻击能力。

“里夫”-M配套使用的48N6E型导弹弹体为单级、固体、无翼式,尾部有4个全动式空气舵。其弹长近7.5米,弹径0.5米,全重1780千克,射程为5千米~150千米,射高25米~25000米,最大飞行马赫数为5.1~5.7,单发杀伤概率0.7,能对付超声速飞机和亚声速大、中型反舰导弹。

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海军装备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范围急剧扩大,其所面临的威胁也日益多样化

48N6E型导弹采用TVM(指令—寻的制导)制导体制。舰载雷达实时测量目标和导弹的坐标。当导弹接近目标时,导弹上的测向仪接受目标散射的照射信号以测量目标相对于导弹的精确角度,再将测出的坐标数据通过下行通道发回舰上火控中心,由火控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导弹的控制指令,将其传给导弹,以此控制导弹飞行轨迹。这种半主动寻的和指令制导结合的制导体制,具有寻的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并且制导精度不随武器系统作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导弹越接近目标,其制导精度越高。因此,采用这种制导体制的防空导弹,也有能力对付较空中目标慢得多的小型水面目标。

此外,48N6E型导弹采用预制破片式战斗部。战斗部重133千克,装药58.5千克,爆炸后能产生20500块,每块重约2.5克的破片。破片最高速度为1 900米/秒,静态飞散角为60°。虽说防空导弹采用的是近炸引信,无法钻入舰艇内部再爆炸,但如此众多的破片,破片如此之高的飞散速度,即便是近炸,也足以对水面船舶裸露在外、缺乏防护的各种观通设备造成损伤。这些至关重要的设备一旦无法继续工作,再先进的舰艇也立刻成了“聋子”和“瞎子”,即便这些舰艇上堆彻了再多、再先进的武器,也无法发挥其效能。

虽然当今世界范围内,小型军用快艇上普遍装备的小口径火炮都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一些国家或地区还在此类轻型舰艇上加装了轻型防空导弹,但这些防空武器在对抗3倍声速以上的防空导弹时,效能几近于零。因此,用舰载防空导弹攻击小型快速水上目标,对方根本无力招架。

舰载防空导弹打水面目标,不仅在技术上有可行性,而且也有其一定的必要性。任何一种武器装备,在胜任其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发掘其潜能,不但是物尽其用,而且让使用者在面临威胁时,多了一种选择。在人类战争史上,这类兵器“跨界客串”而收到奇效事情不乏先例。相信随着军事训练的日益实战化,像用“舰空导弹打击小型水面目标”这类新闻,还将层出不穷。

猜你喜欢
反舰导弹制导编队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反舰导弹二次攻击可行性研究
基于事件驱动的多飞行器编队协同控制
水面舰艇齐射反舰导弹
电磁航天器编队位置跟踪自适应协同控制
基于RQPSO-DMPC的多无人机编队自主重构控制方法
基于MPSC和CPN制导方法的协同制导律
基于在线轨迹迭代的自适应再入制导
带有攻击角约束的无抖振滑模制导律设计
复合制导方式确保精确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