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探讨

2016-10-22 06:18刘胡容重庆市沙坪坝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0033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医养居家养老

杨 强,刘胡容,杨 莉 (重庆市沙坪坝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0033)

助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探讨

杨 强,刘胡容,杨 莉 (重庆市沙坪坝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400033)

我国现行养老模式普遍存在有养无医、医养分离等问题,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健康养老的需求,故了解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的速度及现状,分析现行养老服务的方式、种类现状及自身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业的特点及服务内容,探究整合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展适宜的养老模式已势在必行.为助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发展,应完善体系健设,提高监管力度;建全服务网络,形成多渠道服务;加强人员培养,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配置建设,形成规模养老;调整养老结构,形成特色养老模式.

健康养老;医养结合;探索

0 引言

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速,社区老年人急剧增多.解决社会老年化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居民幸福指数尤为重要[1].医护养一体托老机构旨在通过打造温馨、美满、和谐、幸福的老年生活家园,使老年人群能够享受全方位、高品质的优质服务[2-3].本研究就如何形成医护养一体的健康养老性机构进行了探索与讨论.

1 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的速度及现状

在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3.2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8.87%.人口老龄化快速增长,目前年均增长率高达3.2%,达到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左右[4].高龄人口迅速上升,我国正在成为未富先老,形成大部分典型的“4+2+1”的家庭结构,加重了社会负担,影响了产业结构和社会关系[5].因此,强化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社会保障机制与体系的完善、养老产业的配置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现行养老服务的方式、种类现状及探索

2.1养老服务产业种类分析及探索

2.1.1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专业化服务为依靠,着力为居住老年人有效提供社会化服务以解决其生活困难[6].居家养老可能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后期生活质量不一.容易形成失独、空巢、孤寡或低保等老年人,给社会稳定、伦理道德造成潜在的影响.

2.1.2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目前主要体现为以政府支持为导向,老年人被动接受为主体,依托有限的服务资源为载体,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服务模式[7].社区养老受现行政策的影响,存在纳入到政府管理的老年人涉及范围窄,服务内容单一,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力度等问题,造成老年人生存质量不高等现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充.

2.1.3民间养老 民间养老体现了社会资本的再利用,利用空间、时间和老年分布特点,创建各种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机构[8].因其投放规模及权重不同,容易受市场的影响.且其监督管理、质量控制和风险防控等因素不同,造成养老服务的效果不一.

2.1.4医养养老 医养养老服务是利用医疗资源,将医疗、保健、康复、娱乐、养身相结合,利用医疗技术和服务特点为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目前缺少专业的学科、人员和配套设备、设施[9].医疗机构增设养护床位、增加新型设施及设备、建立医养护结合型的新型养老社区等,只能满足特殊需要的老年人养老护理服务需求,难以满足我国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健康养老问题.

2.2养老服务产业方式分析及探索

2.2.1以养为主体的服务方式 以养为主体的服务方式其代表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院等种类.以分层式的养老服务模式存在,有“独子养老”、“家庭式养老”和“社会政府支持性养老”方式,是目前养老服务方式中的主流[10].

2.2.2以养护结合的服务方式 除针对老年人生活、起居外,有一定地针对老年人心理、生理的活动场所,将养老服务的“管”过度为“护”,形成一种良好的生活环境、空间.其能为一部分经济条件好的老年人提供较好的养老,是目前养老服务方式中的补充[11].

2.2.3以医养结合的服务方式 由于老年人功能减退和具有一定的基础性疾病,其生活质量与生活能力会下降.为此,有专门的护理、护工和医生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服务.其典型代表为各级医疗机构所承办的“医养结合医院”以及“养老康复中心”等,均为目前养老服务方式中的延伸.

2.3未来养老模式的分析及探索 随着老年人的快速增长,各级部门的关注力度强化.“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将会出现智能的居家养老模式、健康家政养老行业和借助智能机器人服务的养老业发展及运用,探索出一条适应我国老年人特点的养老服务业.

3 自身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业的特点及服务内容

我们于2011年建立养老康复服务内容,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方面为突破,结合医疗特点探索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工作.本研究以此为例,进行初步探讨.

3.1养老服务对象 主要对政府(民政)支持下社会福利敬老院中的社区三无人员、孤寡、五保和需要特殊护理等的人员进行重新分级管理.

3.2养老服务模式 按照现行医疗体制改革要求,结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我们开展了针对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和需要的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

3.2.1社区老年保健服务 主要针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的一种服务模式,据卫生部通知要求,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健康管理率需要保持于至少65%,其健康体检表的完整率需要至少保持80%.该社区具体情况如下(表1).

表1 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201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相关数据统计

服务情况显示该社区近几年老年人的管理率保持逐年增长,2015年达到65%以上.通过几年的数据分析可见老年人呈明显地进行性上升趋势,社会负担指数逐年增长.因老年人中有基础性疾病的占64.76%,如遇疾病发生时,老年人不能得到第一时间的服务,给家庭和老年人造成一定的生活、经济压力,社会负担也因此而加大.为此,开展特定的巡诊、出诊和健康教育活动,建立以“健康服务监测点”、“就医绿色通道”、“老年人俱乐部”和“智能居家养老”等为特点的服务载体,形成政府联动、社区管理、多部门配合,把老年保健中的健康教育、智能信息化予以普及.

3.2.2日间照料服务 ①社区日间照料服务.近期我们配合政府以及相关的社会职能部门开展了以家庭病床式为主的养老服务模式,建立了家庭式医疗服务病历、预约机制、健康服务卡等工作.建议如下:从规划、房屋建设、部门协调上加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民间养老”的建设,建立养老型别墅、养老型住宅,形成较为完整的“养老房产带”、社区养老服务站和养老俱乐部等养老服务.②医院式日间照料.主要针对就医患者或需要提供医疗服务的老年人进行日间照料式服务.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日间照料室及活动室;提供早上来,晚上回去的看护服务,提供用餐及午休场所,提供报刊、书物等等;有序开展医疗咨询、理疗康复服务及保健讲座等,并解决其它老年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

3.2.3居家养老服务 ①主要的服务内容如下:包括完善且建立服务团队与服务流程;生活照料的服务,日托、送餐以及家政服务;健康教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康复护理、建立健康档案以及开设家庭病床等的服务.②主要的服务方式.近几年来我们为加强居家老年人管理,与当地政府建立并完善了家庭式医生服务和家庭病床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卫生、医疗、保健服务.③主要的需求分析.主要针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涉及“星缘”联谊会会员、老干部、空巢、特残人的家庭式医生服务(表2).

表2 2015年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汇总表

居家养老是我国现行养老的主体,但由于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经济特点、世俗观念的不同,把医养结合的健康老年服务融合到居家养老中就显得尤其重要.医养结合的健康老年服务在居家老年人中是一种延伸性服务,不能成为主体管理模式.

3.2.4住院式养老服务 我社区从2011年开展建立了为自理老人、半助理老人、介护老年人或特殊老年人提供的住院式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服务.①主要服务内容.主要满足入院老年人的基本要求,有序开展老年人护理服务、医疗保健服务、心理或精神支持服务、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安全保护服务等.②养老控制指标.落实护理措施和防治老年人意外跌伤,控制严重护理缺陷等.

4 讨论与建议

近几年,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的不断加重,我们逐步将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理念深入到社区、家庭、医院和民间[13-14].对困扰着千家万户的老年人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融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行动放在首位.将养老服务与医院的功能相结合,配合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探索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15-16].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把家庭作为居家养老的主体,把社区养老做为养老补充,配合民间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加强医养结合养老的服务方式作为实现健康养老的延伸[17-19].提高老龄化社会充满关爱的力度,提升老年人精神幸福感,减少孤独和人情冷漠的社会问题等,以此促进建设具体的、有我国特色的养老服务工作.

4.1完善体系健设,提高监管力度 形成政府、民间组织以及服务机构三个不同层次、层面的科学架构,构建和完善养老服务管理网络,形成较为完整的多元化养老体系.加强管理以及监管力度,有效促使其正常运转.

4.2建全服务网络,形成多渠道服务模式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卫生、民政、财税以及建设等部门合作,搭建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机制、整合社会经济资源、转换部门职能.

4.3加强人员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人才保障,鼓励医务人员从事老年医疗护理工作,保障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在职称晋升、科研评奖等方面的待遇,鼓励优秀人才轮岗服务[20].

4.4优化配置建设,形成规模养老 建立完善的养老设施类型体系和设计标准,注重居室布置设计,确保个人隐私,尽量使老年人能够保持居家生活,有效维持其生活连续性,打造具有家庭温馨感的环境.

4.5调整养老结构,形成特色养老 积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健康养老服务机制建设,结合基本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场所服务工作,推进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模式.

[1]成秋娴,冯泽永.美国 PACE及其对我国社区医养结合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5,36(9A):78-80,88.

[2]冯 丹,冯泽永,王 霞,等.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5,36(4A):25-28.

[3]陈 娜,王长青.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医养结合服务共同体探索与实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596-6598.

[4]王 霞,冯泽永,李秀明,等.医疗服务融入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中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36(2A):56-58,61.

[5]王 黎,雷 洋,孙兆元,等.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内容及实施者资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285-1289.

[6]戴付敏,张 希,万琪琳,等.高年资护士从事老年长期照护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4):2880-2884.

[7]李 春,王 千.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过程中的第三方评估制度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14(12):38-42.

[8]汤华满.三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9]毛丽芳,何 捷,陈玉琴.国内外养老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4);164-166.

[10]邓 诺,蒋 亮,卢建华,等.老年照护医养结合实证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74-278.

R197.1

A

2095-6894(2016)07-116-03

2016-06-10;接受日期:2016-06-27

杨 强.E-mail:626355499@qq.com

猜你喜欢
医养居家养老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