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圩史话

2016-10-24 07:52
西江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榕树西江鱼塘

卫 林

龙圩史话

卫林

龙圩大街口码头风景(水墨画) 冯远雄 作

在西江黄金水道的浔江右岸上,有一座美丽的县城——龙圩,古时称戎圩,是历史悠久的苍梧县的县城,它“遥连五岭,总纳三江”,上游乃广西腹地,下游与广东接壤,临近港澳,它的下游不远处便是有“小香港”之称的梧州市。

百年老商埠

据《苍梧县志》记载,龙圩的商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熙宁四年(1071年)便开始建街设店了,到了明朝中叶,其商业发展已相当繁华。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龙圩已是两广最繁华的商业重镇、人气最旺的老商埠。当时广西的贵县(即现在的贵港市)、桂平、玉林、北流、容县、平南、藤县,广东的南海、佛山、广州、新会、肇庆、德庆、封开、郁南等地的商人,纷纷云集龙圩,建起了广西境内最早的粤东会馆。当时的谷米、豆类、布匹、皮货、药材、陶瓷、酒类、茶叶、柚子、烟叶、畜禽及柴、竹、木、炭等农产品行业十分兴隆,是广西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据说当时全盛时期,龙圩的工商户多达200多家,此数量还不包括长达2.3公里的河岸交易市场内的商户。

近水者兴,近水者昌,便捷的水路交通使龙圩成为广西商贾云集、物资集散的重要名镇,排在平南县的大安镇和桂平市江口镇之前,形成广西有名的“一戎(即龙圩镇)二乌(即平南的大安镇)三江口(即桂平的江口镇)”之称。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解放初期,龙圩的繁华商业仍然集中在西江河岸的高冲街、新街、凤岭街、忠义街、下廓街、龙华街(即高地街)及烟皮洲一带。当时的杂货店、米铺、花纱布匹店、糖果店及猪栏、牛栏(即卖猪卖牛的地方)等,主要集中在这几条商业旺街。从高冲街的竹儿根码头、太平桥码头、和昌泰码头、新街口码头、会馆码头、大榕木根码头(即大街口码头)的近千米河岸,停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帆船、小篷船。在各码头的石级上,有大量流动的小商贩挑着装满糕点的担子在高声吆喝,有的则拿着摇铃到处走动向人兜售。他们兜售的糕点种类繁多,有裹蒸粽、糯米糍、芋头糍、粉扑糍、白糍、年糕、猪油饼、粘米饼、大福饼等。

在上述几条商业街道里,卖牛的牛栏、卖猪的猪行挤满了人。一船船从外地运来的果蔗,一捆捆堆放在河岸上,买卖双方用手指相互讨价还价。有的货物在未成交之前存放在船上,双方商定好价钱后便将货物搬上岸。在交易的货物中,大白菜、大芥菜、黄芽白、家基头菜、大冲菜、沙田柚等农副产品应有尽有。

停在河岸的船只中,除了藤县赤水、濛江,苍梧人和及三洲两岸的船只外,还有横县、贵县、北流、容县、平乐等外地船只,来自新地、大坡、广平等乡镇和岑溪等陆路的客商也络绎不绝。当时龙圩最热闹的码头要数位于高冲街的太平桥码头。这个码头据说建在明末清初,在康熙年间重新修建,码头旁边用石板筑了一个巨大坚固的排水口,上面筑成平地,并建起一座财神庙,当时香火鼎盛,前来朝拜的客商和群众很多,带旺了整条高冲街。因此,在高冲街开的米铺、杂货铺、布匹店、糖果店等是最多的。而当时陶瓷厂以上的洪胜公和鸭塘边的新庙,则供奉着三相后皇和观音菩萨等神佛像,附近来朝拜的人也不少。

百年古榕树

当时从龙圩过江到长洲都要划小船,相传有一次从太平桥码头开出的船只刚开到河中间,突然河面波浪翻滚,天上雷电风雨交加,两岸群众都为河上三艘船上的人担心而合掌祈祷。正在危急时,一朵祥云从天上飘到太平桥上空,但见观世音菩萨端坐在莲花座上,用手中拂尘向三只小船轻轻一挥,瞬间雨过天晴,云开雾散,霞光万道。江中的三只小船不用划桨就顺顺当当地到达长洲岸边,大家都惊讶极了,再一看观世音菩萨已经不见了,众人连忙向天朝拜。从此,众人称这个码头为太平桥码头,但凡在太平桥开出的船只就一定会太平无事,所以停泊在这个码头一带的船特别多。

而大街口码头,即古大榕树码头亦相当热闹,当时有一棵大榕树生长在大街口码头的右边,这棵少说也有五六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根深叶茂,挺拔苍劲,既像硕大雨伞为人们遮风挡雨,又像慈祥老人福荫众生。骄阳酷暑之时,这里聚满人群,他们在这里享受着习习凉风闭目养神,成为龙圩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这棵大榕树的不远处,还有一棵略小一点的大榕树。每年冬去春来之际,这两棵大榕树相继萌发新芽,萌完新芽后就标志着再也不冷了,如果迟迟没有萌芽,那说明还有倒春寒,还有低温阴雨,人们都称之为报春古榕。到了20世纪50年代,略小的大榕树慢慢死去了,只剩下现在的那棵大榕树。

当时停在大街口码头的船只,大多数是从广东溯江而上的。商铺旺了,也带旺了周围的民房,有的用作客栈,有的用作货仓,有的专门用于某地方客商的落脚点。

龙圩作为西江沿线的著名商埠,上连贵县,下达广东上游,各地的农副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下游各地的副食品、手工产品也逆江而上运到这里进行交易。因此,从广东往贵县的漫长河岸边,有大量拉船上航的拉纤人。他们将拉缆布肩搭在肩上,布肩连接着船上的缆绳,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拉船,到水流湍急处就更要用力拉纤,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鱼塘多是旧龙圩的一大特色,当时的龙圩,除了上述几条老街的房屋沿街而建外,还有不少房屋沿塘而建。现在的大圆塘市场往左至聚龙广场左边,往右至原苍梧县文化馆左边都是鱼塘,原苍梧县防疫站、县卫生局、县医院所在地块也是鱼塘,而忠义街往共青路口一带亦是鱼塘,与大圆塘连成一片。而烟皮洲与公路之间亦有几张鱼塘。鱼塘多,上市的鱼也多,因此龙圩市场上的水产类供应也比较充足。

如果说龙圩过去以水为财,得益于西江水运的话,那么现在更是得天独厚。防洪大堤的建成和长洲水利枢纽的建成、西江黄金水道的打造,使龙圩得以重振昔日的水上辉煌。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大榕树西江鱼塘
西江千户苗寨
亲爱的大榕树
西江千户苗寨
大榕树
食蟹狐想要包鱼塘
双城同唱西江魅
——粤桂手牵手
植树
好多鱼
校园里的大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