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形式美之中国意境油画

2016-10-24 19:44张亚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块面吴冠中油画

张亚飞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吴冠中——形式美之中国意境油画

张亚飞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0)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重要影响力的现代画家之一,他的油画成功地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与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相结合,通过对艺术实践中形式美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创作风格。吴冠中相当重视形式美在他画面的构成,故而本文以吴冠中的油画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油画作品来分析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以作品中独特的点、线、面、色的现代构成方式,阐述吴冠中是如何将意境情思融于形式之中,以独特的形式美诠释自然之美,使东方的意境美与西方的形式美相融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吴冠中;形式美;点、线、面;色彩

纵观油画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古今中外艺术大师都勇于打破陈腐观念的桎梏,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能够把民族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给予艺术新鲜的活力和无限疆域,并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感染和鼓舞着我们去追求、去超越。吴冠中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这样的艺术历程,他正是这群艺术家中杰出的一员。

一、吴冠中的从艺道路

吴冠中于1919年出生在江苏宜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受到朱德群的影响,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他的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二、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成因

在西方美学史中,形式美在艺术创作和审美鉴赏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吴冠中先生认为:“形式美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描画对象的能力只是绘画手法之一,它始终是辅助捕捉对象美感的手段,居于从属地位。”这与美学家桑塔耶纳“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是非常相通的。

强调形式美于吴冠中的求学经历是息息相关的。早在童年时期,吴冠中幼小的心灵里就孕育下了美的种子。江南水乡气候湿润、秀丽清新,故乡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桑竹茶园,温柔而美好的气息使得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始终萦绕着一种水乡的灵气。

三、吴冠中油画的形式美元素构成

在经营画面的过程中,吴冠中善于运用点、线、面、色等基本元素,把这些要素从复杂的自然元素中提炼出来,化繁为简,化具象为抽象,并赋予其情感,使之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以此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美。

(一)灵动跳跃的点

俗话说,任何事物都有起点,点是实体的开始。人们常说“画龙点睛”,这个点是视觉中心,可以起到聚焦的效果。在画面的空间中,不同组合的“点”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油画中的点彩画法就是用细小的点堆砌而成,不需要用线条分割画面来塑造形象。如画家修拉、西涅克擅长在画面中将小色点、小色块并置,表现符合科学的光色规律,使得画面美轮美奂。而在中国画的技法里有如“点簇”、“点垛”等,具体表现为用笔端蘸墨或颜料,点画而簇聚成物象,山水画中树的山石和苔藓杂草就常常用到“点簇”的技法。

吴冠中擅于用“点”,点在他的作品中宛如一个个精灵,给他的画面增添了灵动、情趣与意境,使其画面的形式感也更强。其油画《长江三峡》是吴冠中把中国画里的点搬到油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山石的点只是一部分,还有和线、面的结合构成整个画面,既有现代感又有韵味。

(二)随意多姿的线

线作为简洁、质朴、最富表现力的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的元素,在东西方绘画中广泛运用。吴冠中是用“线”的高手,他绘画作品中的线极富装饰性和写意性,具有性格特征和抽象意味。

“线”在吴冠中的水墨画与油画中的表现方法虽不一,但都是他表现其情感的方法的媒介。在水墨画中吴冠中打破了传统水墨极少运用流畅线的传统观念,大胆地使用了流畅的线甚至直接采用西方绘画的速写线。在油画中,吴冠中的“线”一反水墨画中飞动飘逸富于舞蹈韵律,加入停顿、转向,形成“滞”与“流”的冲突,具有形式美感的筋骨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线的特质。

《点线迎春》强化了线的效果,运用交织的线把点串联起来增强画面的动感,从树干到分叉的树枝再到树梢由粗到细,柔软的枝条围绕在画面四周,顺时针向画面中心凝聚,观看顺序随之向构图中心引导。加上背景深色底子的衬托,空间感立刻显现。整幅画描绘了一株满是枝条的老树在春风吹拂下悄然发生的变化:那些色彩鲜艳跳跃浮动的点,表现枝条已开始冒芽,恰如其名——点线迎春。

(三)简洁凝练的面

块面是油画构图中的基本造型手段。在营造画面的块面构成时,吴冠中灵活借鉴西方现代平面构成的法则,将物体形象以黑、白、灰的场面进行分割组合,从而达到画面整体的构成感和形式美。在具体的创作中,他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重视的精神境界注入到平面的视觉效果之中,创作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感;另一方面吴冠中借鉴马蒂斯和高更等西方现代绘画大师们的平涂色彩表现主观感受的手法,创造出用灵动飘逸的线切割画面,使得块面的组合更加有力,增强了厚重感、构成感和意境美。

《旅途》这幅作品采用立体派风格的笔法,单纯的黑、白色块组成画面,大块的黑色涂抹出修女的长发和衣袍,背景是蓝得近黑的海,只有两小色块,仿佛是修女的延伸,黑白色块的运用在视觉上产生深远感与对比感。创作于1998年的《苦瓜家园》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黑色的面是背景,是空间的延展。白色的苦瓜也有大小、形状等参差错落的块面。在整个黑色块面之中,也有颜色的微妙变化,使得单单一个黑色块面中有着一种莫测之感。同时,这些相互衬托的块面把苦瓜藤蔓生长茂盛的状态都表达了出来。

(四)主观个性化的色彩

色彩既是画家的眼睛,也是生命。吴冠中热爱色彩,戏称自己是“好色之徒”。同时他也是用色高手,他的色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他减弱了光影明暗在色彩上的主宰地位,将色彩的微差整合为黑、白、灰三种色阶,以此形成了他的作品基调:银灰、亮白、艳黑。

吴冠中偏爱银灰色,他认为“银灰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倾向于平衡和谐,排斥过与不及,有一定的古典保守性;一方面它复杂微妙,提倡执中权变,有一定的现代包容性。”他善于用丰富的银灰色处理统一画面,画面微带暖色的银灰色和微量的冷或暖的色调形成冷暖微差的对比和互补。而在《童年》中,他以冷灰色调表现江南水乡水天一色的空明恬淡,清莹而透彻。

如果说银灰时期是时代导致的必然结果,那么改革开放对吴冠中来说是另一种新生。他很快转入明快舒朗的素白阶段,画面以大块的白为主调,白墙、雪峰、羊群、云海、海上浪花等逐渐成为他这一时期作品中的基本素材。如2002年的《白云与白墙》,极大面积的亮白与线状的几个黑块,灰的小面相映成趣。这些都是以干练简洁的白色画面来抒发作者创作时的心情。

吴冠中把色彩当作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视觉语言来调配,他将色彩与生命的体验紧紧联系在一起。

四、结语

吴冠中是第一个大声疾呼关注艺术形式美感的艺术家,他对形式美的执着追求旨在坚持他一贯的立场——中西融合。他强调形式美的独立性,坚定的把形式美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断奋斗。吴冠中先生对形式美的探索使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上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它有助于我们反省当下艺术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及误区,从而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进一步超越藩篱,踏踏实实地探索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1]吴冠中.吴冠中绘画形式分析[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

[2]吴冠中.吴冠中谈美新作本[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3]翟墨.吴冠中的横站和穿越[J].美术观察,2006(10).

[4]吴冠中.横站生涯五十年[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6.

J212

A

1005-5312(2016)11-0179-02

猜你喜欢
块面吴冠中油画
吴冠中的点线面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山水清音
动物乐园
《岁月长又长》(油画)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吴冠中《荷塘》为什么能拍出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