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控国企对外直接投资风险

2016-10-25 03:48文/董
国企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

文/董 鹏

把控国企对外直接投资风险

文/董 鹏

董 鹏咨询顾问、专栏作家

改革开放37年来,国有企业作为“走出去”的先遣队,一直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军。近年来,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与国之间关系更为错综复杂,这给我国国企在海外投资带来了许多风险与挑战。

改革开放37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大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国有企业也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2003年至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保持了连续20年的增长,2014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1029亿美元,增长14.1‰,中国对外投资的成绩令世界瞩目。虽然近些年来民营资本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重要性逐渐增强,但还未撼动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

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极其缓慢的情况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维持两位数的增长态势,流量连续3年位列全球3大对外投资国,存量的全球排名也在不断攀升。可见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呈爆发式增长。在这种环境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日益突出,风险管理及控制等问题亟待解决。

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恐怖主义形势严峻。自从“9·11”事件发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威胁显示出了不断扩散、持续上升的态势。美国在中东以及南亚地区的反恐行动,沉重打击了“基地”组织等极端恐怖主义势力,但部分恐怖残余势力开始逐渐向非洲地区转移,一些以前政局稳定的非洲国家,目前也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欧洲许多国家以及美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现在时常遭受恐怖袭击。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战略,同时也给国企的海外投资带来了很大的风险。2011年利比亚动乱,我国企业损失最严重的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中绝大多数也是由我国国有企业投资承建的。10多家中字头的大型国有企业,总损失接近200亿美元。这次事件给了我国国有企业一次深刻而惨痛的教训,我们用惨重的损失换来了今后在国际投资布局上的远虑与慎重。

国外竞争环境激烈。国有企业的对外投资,在欧洲等发达国家面临着与投资东道主国有企业的残酷竞争,而在非洲面临着与欧洲、日本、美国等先进入的外资企业的竞争。北非阿尔及利亚这20多年来,政局稳定,投资环境较好,阿方政府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许多大型国企参与投资建设。由于阿尔及利亚本国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所以与中国国企竞争的多是日本、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公司。中国企业面临这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公司,备感压力。这给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也渐渐掌握了国际规则与规范,提高了知名度,在摸爬滚打中,一些国有企业已经成功脱颖而出,在国外市场上享有越来越高的声誉。但也有一些国企竞争不过,最后惨败退出。

国外民众对中国企业的抵触。20多年前,中国企业进入非洲,非洲人民认为中国人是帮助他们搞建设谋发展的好兄弟。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欧洲人觉得中国人勤劳能干,生产的东西质量又好又便宜,也给他们带来了实惠。但是近10年,尤其是近5年来,由于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缓慢,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欧洲的失业率越来越高,他们并没有从自身上找原因,反而归咎于中国企业抢夺了他们的饭碗。非洲人也一样,中国国有企业投资当地矿产,他们觉得中国人掠夺了他们的资源。国有企业在非洲建厂,他们觉得中国人赚了他们的钱,才导致他们生活贫困;国有企业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大量雇佣当地劳工,他们觉得中国人压榨他们的劳动力,时不时罢工,提出无理要求。近几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下滑,以及中国“威胁论”的谣言,导致许多国家的民众对中国企业心生防备,已不再像从前那样对中国人友善、热情。

国企自身风险判断

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缺乏奖惩机制。目前国有企业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形成了新的管理制度。但国有企业的领导,相比较其他公司的经理人,往往缺乏明确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奖惩机制。尤其是在对外投资失败的时候,往往很少有人追究其投资决策者的责任,即使追究责任,对其惩罚力度也较小。由于国有企业责权划分模糊,时常又受到政府干涉,投资失败后遭受处罚的概率较低,这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性。

投资领域不合理,投资风险判断不足。国有企业相对于一般企业,经常是资产庞大,资金雄厚,有一些企业是带着资金出去寻找开发项目,个别企业带着政治任务,这样就更加大了投资的盲目性。有些企业受到国家政策及宏观环境的影响,急于扩大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调研不足,对投资风险了解甚少,最后导致失败。也有的企业投资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选择项目时缺乏前瞻性的考虑,最后导致亏损。

解决风险的应对措施

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当今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要想在投资国取得利益,赢得商机,首先,要认真研究投资东道国的外交政策。该投资东道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与美国、西方经济强国的外交关系。其次,研究投资国的恐怖主义事件,这几年恐怖主义有抬头的趋势。恐怖事件应该是国企判断是否投资该国的重中之重。充分调查该国是否存在恐怖分子,是否经常遭受恐怖组织的袭击等,通过这些来判断该国是否有良好的政治环境。最后,要研究该投资东道国内部的政治局势及民族宗教问题。在投资重大项目时,如遇政府更迭,要尤为谨慎。

塑造公司形象,改善与投资国民众的关系。一个企业要想在国外谋得长足发展,必须考虑与当地民众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良好的公共关系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周围的种种社会关系以及发展趋势,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公关行动,宣传对企业有利的文化,消除对企业不利的影响,摒除外国民众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人的偏见,误解。通过与合作方、当地政府、当地新闻媒体、当地民众、当地劳工、甚至是竞争对手搞好关系,提升企业的自身形象,赢得当地民众的理解与支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管理公司。第一,完善董事会、监事会与工会。由于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经常由公司内部人组成,所以董事会与领导班子经常是一班人马。因此比较容易出现个人观点左右大局的情况,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实现权利制衡是关键。第二,对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实施健全的奖罚机制。合理的激励会使经理人工作更有效率与动力,而适当的惩罚能够制约经理人拿着国有资产进行盲目的投资,控制投资风险。第三,规范海外分公司或部门的组织管理制度,提高海外领导班子的管理与投资水平。国企在海外投资,由于地域、时差等因素,总公司对其海外市场的投资控制力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国有企业针对海外市场制定完整、完善的监督管理流程。

创建自主品牌,实施创新战略。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无论是通过绿地投资还是通过兼并或收购外资品牌,要想长期占领市场必须创建自己的品牌。国际知名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创建的,它需要长期的品牌投资,品牌的价值实际上是品牌投资的回报。我国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时,必须重视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品牌不仅体现了一个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象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已经意识到创新才是生存之道,我国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必须实施创新战略,无论是从项目的融资、开发、合作方式,乃至产品、技术,甚至是销售渠道与方式上都要讲究创新,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制定海外投资的退出机制。我国国有企业应在投资东道国收集风险信息,做好对风险的定性与定量风析,加强风险预警,制定风险标准,当风险到达某一标准时,必须做出对外投资的退出机制。另外,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需要进行国际化扩张,但是并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需要走国际化道路。一些国有企业并不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优势,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不能盲目跟风。制定投资的退出机制,有利于客观冷静地看待我国国企的海外投资问题。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国力的日渐增强,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这也将是我国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在国家经济环境与相关政策的支持鼓励下,我国国有企业必须积极探索海外市场,合理有效地利用对外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对外投资中继续发挥主力军、先遣队的作用,不辜负国家与人民的期望,实现国富民强。

编辑/王海霞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企业
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