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和小锉刀

2016-10-25 03:48张海燕
国企管理 2016年8期
关键词:张海燕锉刀大国工匠

文/图 张海燕 程 斐

“大国工匠”和小锉刀

文/图 张海燕程 斐

一把锉刀一握就是43年,一头黑发一晃已满是霜白,一双大手调试过几十项重大海工装备,他就是“大国工匠”——中船重工七〇二所钳工技师顾秋亮。

参加工作至今,顾秋亮磨断了几十把锉刀,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2004年就已担当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装配组组长的他,为蛟龙号的总装集成、水池试验和海上试验立下了汗马功劳。

“螺丝钉”

工作中的顾秋亮爱琢磨善钻研,像一颗卯足了劲的“螺丝钉”,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进而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

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他在工作实践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2004年,顾秋亮顺理成章地扛起了国家863重大专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装配组组长的重担。在蛟龙号总装之初,如何将上千个零部件整合为一台功能齐全、性能优异的潜水器,是横在顾秋亮和同事们面前的一座大山。

顾秋亮和同事们反复研究,通过在孔的反面加焊螺帽,解决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钛合金框架螺丝吃牢难的问题;用高精度激光水平仪找平,测距仪测量实际偏差,轴径向拉钢丝确认位置等,确保了艉部四个矢量布置的推力器的高精度安装;根据设计安装图纸,设计了专用工装,并绘制了安装工艺图,成功完成了潜水器结构件及设备的安装,满足了安装精度要求。

“拼命三郎”

2009年,蛟龙号拉开了海上试验的大幕。尽管年过半百,顾秋亮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海试征程。

上船之初,从未出过海的顾秋亮便出现了严重的晕船反应,吃不下饭,下不了船。他心急如焚,吃晕船药、贴晕船贴,硬挺着起床适应,几天后就投入到紧张忙碌的海试工作中。

蛟龙号内部的操作维护空间比较狭小,顾秋亮常常需要在里面钻进爬出,有时甚至只有一只手能伸进去的地方,他也必须坚持完成设备的拆装和维护。四年的海试,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顾秋亮从未有过抱怨,与他并肩战斗的科研人员提到亦师亦友的他,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称他“拼命三郎”。

顾秋亮说:“在海上工作生活确实很苦很累,但我感到很兴奋、很自豪。不管是晚上加班到半夜还是早上五点半起床保养潜器,不管日晒还是雨淋,能为海试出一份力,我很骄傲。”

“平凡英雄”

2009年至2012年,四年的海试顾秋亮一次都未落下,全程参与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四个阶段的海上试验。

就在顾秋亮准备参加2012年6月的海试工作时,相伴数十载的老伴儿重病住院了。

跟随海试队南征北战多年的他犹豫了,一面是相伴数十载的亲人,一面是伴随其成长成熟的蛟龙号“成人礼”,他纠结不已。

经过一夜的心理斗争,他说服自己随船出海,完成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任务。这位倔强的汉子将对亲人的牵挂深深埋藏在心底,全身心投入到海试工作中。

如今,已年近花甲的顾秋亮又扛起了新的重担——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我这颗螺丝钉,还可以继续发挥余热。”言语间,饱含着他对工作、对载人深潜事业的无限热爱。

编辑/木 青

猜你喜欢
张海燕锉刀大国工匠
张海燕、杨雯钦作品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对治疗有效率、Hb及ALB指标的影响研究
探究产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钳工锉削平面技巧
探究高精度顺向锉的方法
我的妈妈有点凶
浅析钣金修复中的整形工具(三)
“大国工匠”张翼飞
不要忘了初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