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质夹、隔层在准噶尔盆地SN10井区西山窑组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2016-10-25 00:35梁程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井区钙质

梁程

(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开发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钙质夹、隔层在准噶尔盆地SN10井区西山窑组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梁程

(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开发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油气圈闭类型难以识别,油水关系复杂的问题,从非均质性研究入手,论述储集层钙质夹、隔层的成因,揭示了其在油藏顶部对油气的封堵作用,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必要条件。研究表明,区内钙质夹、隔层发育7层,其中钙质隔层3层,钙质夹层4层,对油气水的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并制约油水界面。

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钙质夹、隔层;油气水的分布

1 区域地质概况

准噶尔盆地SN10井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构造上位于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西段基东鼻凸起,北抵三个泉凸起,南西倾伏端与达巴松凸起相连[1]。区内侏罗系西山窑组一段、四段(J2x1、J2x4)构造具有较好的继承性,整体为一个向西南倾伏的鼻状构造。研究区发育2组正断裂:一组为北东-南西走向的区域性大断裂——SN6井北断裂,该断裂断距较大,延伸距离较远,是区内主要的油源通道[2];一组为北西-南东向的小断裂,为主要的控藏断裂[3]。

2 钙质夹、隔层的成因

三个泉凸起和基东鼻凸起均形成于海西运动末期, 早泥盆世-石炭纪发育大套岛弧火山岩建造, 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广泛分布。SN10井区侏罗系西山窑组(J2x)钙质夹、隔层形成于物性好的砂岩储集层中,一般位于顶部、底部钙质胶结物含量较高处,其形成机理与黏土矿物的成岩有关。在沉积成岩过程中,长石、岩屑等稳定组分在黏土杂基含量少、原生孔隙较发育的储集层中发生溶解和交代作用,形成了自生黏土矿物,析出Na+、Ca2+、Fe3+、Si4+等阳离子。同时,J2x含有多套煤层,地层水顺断层活动产生酸性水,使不稳定成分发生溶解和蚀变,而孔隙水中的碳酸盐浓度达到饱和时,在适当的pH值和Eh值条件下沉淀,形成钙质胶结的夹、隔层,对边水、底水起隔挡和侧向封堵作用[4~9]。

3 钙质夹、隔层的分布规律及其作用

SN10井区J2x油藏发育受区内滨浅湖湖泛程度影响。湖泛时期,钙质夹、隔层相对较为发育;湖退时期,主要沉积席状砂、河口砂坝。由于湖泛的范围、周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导致钙质夹、隔层的沉积厚度、层数不同,但基本分布规律为沿西北方向钙质夹、隔层发育程度逐渐变差。SN10井区J2x1内钙质隔、夹层普遍发育,共有7层,其中钙质隔层3层,钙质夹层4层(表1)。

钙质夹、隔层的存在对油藏的油水分布及油藏开发起到了决定性的控制作用。每一套夹、隔层所处的深度不同,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1)Ⅰ号隔层广泛分布于全区,对油藏起封闭作用(圈闭作用)。

2)Ⅶ号隔层位于油水界面处,将油水分隔(隔层以下为水层)。区内东西方向上均发育该隔层,但在DX010直井处缺失。Ⅶ号隔层平均厚度0.99m,对延长并保持较低含水采油期较为有利。

3)Ⅴ号隔层以上基本为纯油层,至Ⅶ号隔层之间为油水过渡带;东西向连续分布,南北向上DX010直井缺失,平均厚度1.21m。

4)内部的Ⅱ、Ⅲ、Ⅳ、Ⅵ号夹层挤占了油层的有效厚度,使油层变薄,它们与构造相配合在局部形成气顶。如DX010直井油层厚度被钙质夹层挤占,Ⅴ号隔层不发育,底部落入水层,向南夹层逐渐减少,发育较薄的Ⅴ号隔层,油层厚度增加。

表1 SN10井区J2x1油藏钙质夹、隔层统计

4 钙质夹、隔层与油气水分布

SN10井鼻凸起构造规模小,纯油层厚度与钙质夹、隔层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钙质夹、隔层较为发育之处正好位于鼻凸起西部,构造位置相对较低,其纯油层厚度较大。另一方面,钙质夹、隔层的发育虽挤占了储层的有效厚度,使油层变薄,但有效地封堵了油气。如DX014井~DX030井位于研究区西部,尽管构造位置低,但是投产后含水低,生产效果较好;而构造位置相对较高,钙质夹、隔层发育差的DX031井~S130井,多含水高或无油气显示。

结合上述研究认识,在S145井区J2x油藏评价工作中,优化试油井段,在Ⅴ号隔层以上顶部物性较差层段射孔,获得含油层,为径向沟通,进行小型压裂,避开油水界面,获得油水同层。在S204井区选取底部有钙质隔层的储集层进行试油,其中S204井、S205井、S206井、S208井在J2x共试油5层,均获工业油流。

5 结论

1)准噶尔盆地SN10井区J2x钙质夹、隔层的成因与沉积和成岩作用密切相关。

2)研究区发育有7组钙质夹、隔层,其中Ⅰ、Ⅴ、Ⅶ号为隔层,起封闭作用,防止底水对油层的侵染或将原油完全驱走;Ⅱ、Ⅲ、Ⅳ、Ⅵ号为夹层,挤占油层厚度,对单井产量起决定性作用。

[1]李振宏,汤良杰,丁文龙,等.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断裂特征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2,29 (1):40~43.

[2] 匡立春,吕焕通,齐雪峰,等.准噶尔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成果和方向[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6):32~37.

[3]石国新,孙来喜,李成,等. 石南J2t2低渗透砂岩油藏含水变化特征及水淹模式分析[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9,31 (4):393~399.

[4]王居峰,邓宏文,蔡希源.准噶尔盆中部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 (1):23~26.

[5]何登发,贾承造.冲断构造与油气聚集[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 (2):55~62

[6]谭明友,张云银,宋传春,等.准噶尔盆地油气模式成藏规律探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 (1):28~31.

[7]赵庆波,杨金凤.中国气藏盖层类型初探[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4,21 (3):15~23.

[8]柳成志,张雁,单敬福. 砂岩储层隔夹层的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J]. 天然气工业,2006,26 (7):15~17.

[9] 谢寅符,李洪奇. 准噶尔盆地钙质夹层成因及层序地层学意义[J]. 石油学报,2005,26 (5):24~27.

[10] 王延章,林承焰,董春梅,等.夹层及物性遮挡带的成因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5,32 (2):319~325.

[11]高聚同. 低渗透储层泥岩隔层窜流规律的有限元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4,33 (8):1099~1102.

[编辑]邓磊

2016-04-10

梁程(198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工作, l-cheng@petrochina.com.cn。

TE122.2

A

1673-1409(2016)29-0007-02

[引著格式]梁程.钙质夹、隔层在准噶尔盆地SN10井区西山窑组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9):7~8.

猜你喜欢
准噶尔盆地井区钙质
地质探秘
Gemini表面活性剂体系下钙质磷矿中白云石的可浮性研究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定录导一体化技术在J 58 井区中的应用
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复杂构造模式研究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20世纪50年代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方向大争论的启示
利用改进的SGR方法定量评价断层圈闭封堵性——以塔北隆起英买34井区为例
从密井网区到探评井区沉积微相平面图的编制
苏里格气田苏53-4井区水平井整体部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