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就业大盘点

2016-10-25 09:50张璐
四川劳动保障 2016年5期
关键词:沈万三蒲松龄跳槽

文/张璐

古人就业大盘点

文/张璐

随着各大高校迎来毕业季,又一个就业高峰也悄然而至。不过还好,如今职业多元化,只要用心,总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

那么,在古代又如何呢?或许在你印象里,古人无非就追求升官发财。其实,当下流行的创业、自由写手等,古人同样玩得转,通过科举当上“公务员”并不是唯一的就业途径。我们不妨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就业谋生的。

第一类:官宦仕途型

这一就业选择至今依旧火热,毕竟在中国“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更不要说封建社会了。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确切地说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在那时候,通过读书中举可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并且多数能混上个一官半职。况且“十年清知府,万两雪花银”,这么一条既光鲜又稳当还赚钱的出路肯定是无数优秀学子的首选之路了。

这类就业代表数量惊人,仅做官做到丞相这样职位的就不计其数。像房玄龄、狄仁杰、寇准、司马光、张居正这些我们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其中的优秀者。

以上提到的官居一品大臣,无不是一路摸爬滚打才位居庙堂。但也有“幸运儿”,不用科考,毕业之后就可“包分配”。

在元明清三朝,全国重点大学只有一座,那就是国子监。这地方一向盛产才俊,里面的老师也是“王牌”团队,一水的政府官员,师资力量足以和现在的名牌大学媲美。国子监的学生也分三种,一是实力派,都是从各地秀才中选出来的杰出人才;二是有背景的,都是京城大官的儿子,俗称“高干子弟”;三是特有钱的大户,只要交够银子,就能跟这儿上学,颇有点“自费生”的意思。

国子监的学子们,一迈出校门就有“黄金”岗位等着。他们的毕业分配大致有三个方向:第一,品学兼优者直接授官。据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刘政等六十四名优秀毕业生,就被任命为行政布政使、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省检察院检察长。那可是二、三品大员,多少人干一辈子也熬不到的官阶,这些同学们一毕业就搞定了。第二种分配,就是通过实习到六部去做官。虽略次于第一种,但前途也算光明灿烂。至于第三种,就是针对成绩“最差”的学生了。虽然名为“最差”,但其实待遇也差不到哪儿去,一般是分配到地方学校当老师,受人尊敬、仰慕。由此看来,教育起点高,待遇大不同啊。

▲国子监辟雍大殿

第二类:自主创业型

在我们如今这个时代,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好不热闹。但创业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的事儿,早在数百年前便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创业代表人物,成就了自己的“商业王朝”。一种是家境富有,弃学从商的,比如沈万三、乔致庸等;一种是家境贫寒,从学徒做起,终走上大富大贵之路的,比如名闻天下的胡光墉。

沈万三和乔致庸大家应该不陌生,他们都曾在影视剧作品中出现。沈万三出生在元末发迹于明初,乔致庸出生于清嘉庆末年,均是生于乱世。乱世嘛,参加科举考试就显得不怎么靠谱,抢抓机遇谋发展才是硬道理。

沈万三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可算是历史上最早的国际贸易商人。他曾助朱元璋修南京城,个人承包三分之一工程费用,与政府交情不浅。乔致庸是山西祁县乔家经商第三代人,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人称“亮财主”。他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是位商场高手。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而和这两位不同,胡光墉没怎么读过书,更没有老辈儿留下来的万贯家财。他从学徒做起,工作勤勤恳恳,颇得老板赏识。老板由于无后,便在临终前将家业赠给了胡光墉。打这起,胡光墉走上了发达之路。您或许以为这哥们儿运气太好了,但仔细想想,如果不是胡光墉工作勤恳、卖力,老板又怎么会把万贯家财赠与他呢?看来,勤奋和踏实还是做人的根本,只是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第三类:自由职业型

虽说古代文人多数是冲着科考去的,但官场难免黑暗,怀才不遇的文人不在少数。屡试不第之后,还不如一心“卖弄文采”,还能流芳百世。

▲蒲松龄画像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为生活所迫,除了兼职做幕宾、做塾师之外,只潜心舌耕笔耘,最终创作出著名的《聊斋志异》。

▲唐伯虎画像

再来说说一代才子唐伯虎。他曾举乡试第一(解元),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自得其乐。

现如今,起点、晋江文学等小说连载网盛行,各种自由撰稿人数不胜数,多数以此谋生,养活自己不在话下,甚至还有如南派三叔、唐家三少等网络作家靠写网文发家致富。蒲松龄若是生活在今天,说不定早就凭借《聊斋志异》这个IP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看来还是时代弄人。不过,虽然蒲松龄们的日子过得清贫,但也快活自在。而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更是值得后世之人敬仰。

第四类:频繁跳槽型

现代职场有句话:跳并快乐着。通过跳槽来改变自己的收入、前途更是当下每个职场人日日所想。但跳槽有风险,仍需谨慎。如真要说谁越跳越好,那当属贾诩。

贾诩走上万众瞩目的历史舞台,是从加入董卓的团队开始的。在董卓身死之后,贾诩显示出了非凡的眼光,鼓舞、策划残余人马,往长安行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赶走吕布,坐拥长安城。

后来,团队决策人李榷和郭汜没有听从贾诩的建议,不可遏制地走下坡路,贾诩又选择了南阳的张绣为下一任东家。鉴于之前重振董卓基业这笔辉煌成就,张绣十分青睐贾诩,并委以重任。不过,张绣对贾诩来说,也只是一块跳板,他最中意的人选还是曹操。

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张绣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带着自己团队并入袁绍阵营,要么并入曹操阵营。这时贾诩谏言,加入曹操阵营才合理。出于信任和时势,张绣采纳了贾诩的谏言,果断地投奔曹操。一切如贾诩预期的那样,曹操对张绣的投奔如获至宝,欢喜得不行,说道:“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贾诩的一连串跳槽,都有着明细的策划,最后不仅让东家满意,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大放光彩,双方皆大欢喜。

对于时下的职场人来说,跳槽虽可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和机会,但事先一定要权衡利弊,不能冲动行事,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贾诩。贾诩之所以屡屡跳槽成功,其自身过人的才学与自信才是保障。职业的含金量是在大量的经验中产生的,不然兜兜转转一大圈,最后还站在原点,那就得不偿失了。

▲贾诩画像

猜你喜欢
沈万三蒲松龄跳槽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沈万三研究综述
蒲松龄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一代巨商沈万三的贵安足迹
我该辞职吗?
蒲松龄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忙着跳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