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秋初有些疾病要早预防

2016-10-25 23:12钱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秋燥外伤关节炎

钱伟

夏末秋初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冷暖多变,人体总是难以适应,诸如心脑血管疾病、老胃病、老寒腿等极易复发。当然,这个季节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阶段,另外,凄凉的秋风、秋雨也容易给人的情绪带来影响……这一切,需要我们小心提防。

胃肠道疾病。秋季天高气爽,人的食欲提高,多食暴饮易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易引起腹部着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预防秋季腹泻重在保养脾胃,防止胃病复发。

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须养阴防燥,在饮食上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呼吸道感染。秋天天气多变,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因此,在秋天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心血管疾病。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季节性抑郁。秋风、秋雨不仅使人容易生理感冒,还会诱发心理“感冒”。心理专家提醒,秋季应小心“季节性抑郁”。这和秋季阳光照射少有关,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研究发现,大脑里的腺体松果体对阳光十分敏感,当太阳强烈时,松果体得到抑制,分泌出的激素少;反之,分泌出的激素就多。而这种激素能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含量。

年轻女性,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工作者,以及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秋季抑郁症。因此,预防秋季抑郁,要多晒一晒太阳,在阴天时,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在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一些热量高的肉类、豆类食物。另外,情绪低落时饮点绿茶、咖啡,吃点香蕉。

另外,要增加运动的时间。体育锻炼能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和心理变化,到室外空气清新、宽敞的地方散步、慢跑、跳舞、游泳、练太极拳等可有效改善自己的情绪。

关节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不少人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外伤引起的创伤性关节炎开始发作。专家提醒,到了这个季节,无论是老人自己,还是子女们,都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好自己的关节。关节痛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骨质增生、关节炎、腰腿疼、风湿等疾病都是因为长期劳累、过度磨损、外伤等引起,一旦遇到寒凉潮湿天气,就容易复发。

因此,患有各种关节病痛的患者到了秋季,首先应当做好保暖工作,日常生活中要随时留意天气预报,天气变化时,加强防寒保暖,尽量不接触冷水。对患病部位要加以保护,如使用护膝等,也可用热水袋热敷或将关节靠近取暖器。其次,要在一段时间里适当减少关节的活动,即减少走路、跑步和登山、爬楼,尽可能地让关节得到休息,以利于关节的修复。居住环境要避免阴寒湿冷,室内保持干燥、温暖,应避免出汗。

在饮食上,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多吃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饮食要节制,增强抗病能力,控制高脂肪膳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另外,要避免外伤,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因为老年人的应变能力、灵活性、抗外伤能力均下降,遭受外伤易发生骨折。

猜你喜欢
秋燥外伤关节炎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爱眼有道系列之十 干眼者怎样度过秋燥难关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去秋燥 吃啥喝啥很重要
严重肝外伤27例诊治分析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