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

2016-10-25 10:40
环球慈善 2016年7期
关键词:古尔德福柯量子

《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

作者:包慧怡 版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年8月

“作为一个黄昏起床的人/烛火是她的太阳/她的领地鲜有人类涉足”;“所有的瓷器都是冷的/是冷的、冷的、冷的/你可愿/拢住它”;“我反射你的拗执,你的叵测,你的不朽/如同诉说我自己,用冬夜里/雪片亲吻雪片的声音”;这些诗句中,我们能看到许多诗人的影子,比如毕肖普、阿特伍德、塞尔努达、索德格朗,但是它们又带着明亮耀眼的新鲜感,也许这正是一个冉冉升起的、令读者欣喜的、正在成长中的年轻诗人的特点。

包慧怡1985年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现任教于复旦大学英文系。在出版这本诗集之前,包慧怡最为读者所熟悉的身份是翻译者。这本诗集收录了包慧怡写于2005~2012年的诗歌代表作。其中,有诗人初写现代诗的记录,有留学爱尔兰期间的风物志,也有旅行法国期间的思绪。既有绵密细致的感性气质,也有雄浑大气的理性思考。

《躲在迪士尼里的童年:关于爱、勇气和孤独症的真实故事》

作者:罗恩·萨斯坎德 版本:鹭江出版社 2016年7月

我们大多数人是通过整理和吸收零零碎碎的生活经验,逐渐形成一套行为方式,经年累月后,最终形成自己的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的。社会学把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社会化”。但你或许不知道,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生活经验来完成社会化。

小萨斯坎德在还不到三岁时,突然变得不愿意说话,不肯睡觉或吃饭,还经常号啕大哭——他丧失了语言理解的能力。他迷失在黑暗的森林里,唯一的安慰是染上孤独症之前就爱看的迪士尼动画片,唯独熟悉的声音是卡通们的声音。仅仅根据声音,他开始一部一部地背诵动画片里每一个角色的每一句台词。他躲进了台词构筑的梦幻世界,在自己的国度无拘无束20年。因而,台词成为亲友们与小萨斯坎德进行交流的唯一有效媒介。家人一头扎进迪士尼动画片,扮作动画角色,尝试用对白走进他的世界,但同时担心,迪士尼里的世界毕竟不真实,通过记诵台词,真的可以帮助小萨斯坎德认知外面的世界吗?惊人的事实开始显现,他不但能精准地理解台词,而且还赋予台词更加丰富、深刻的内涵。

《精神病患》

作者:威廉·彼得·布拉蒂 译者:姚向辉

版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6年5月

如果你喜欢昆汀·塔伦蒂诺以及《低俗小说》,那这本小说大概也会令你肾上腺素飙升。据说这是昆汀最喜爱的惊悚作品,Cult小说最佳入门读物。

威廉·彼得·布拉蒂,是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双料最佳编剧得主,“驱魔三部曲”(包括《驱魔人》《群魔》《精神病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精神病患》讲述了战争时期一群性格各异的美国军人的故事,他们都在服役时患上了精神病,被美国国防部安置在一栋哥特风格的古堡内接受治疗。在这栋破败的老房子里,一过去担任宇航员的精神病患者与古怪的精神病学家展开了关于人性、邪恶、恐惧、死亡、信仰等人类终极问题的讨论。

《福柯在中国》

编者:汪民安 版本: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福柯热潮在中国似乎从未褪去,但福柯的思想在中国却总是被谈论得太多,被理解得太少。这本论文集是纪念福柯逝世30周年讨论会“福柯在中国”的最终成果。它既是对纪念会议的严肃记录, 也是一次有关福柯研究的最新成果汇编。论文集内收录的作者以国内福柯理论研究领域中青年学者为主,论文针对福柯在政治、哲学、伦理学和艺术等各领域的主张和成果展开。

这些论文可能并非对福柯的准确还原,但体现了中国学人此时此刻对福柯的特殊理解。它们集合在一起,好奇心、激情和知识也因而聚集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福柯到中国的漫长理论旅行的一个片段。

《帝国风暴:大变革前夜的俄罗斯》

作者:张建华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5月

帝国,对于俄罗斯来说,是一个永恒的梦想,也是一个永久的梦魇。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到亚历山大二世,五任沙皇,做着百年的帝国梦,一直持续到今天。而在历史上,1762年到1855年是俄罗斯帝国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俄罗斯思想文化最辉煌的时代,同时也是旧制度的优势和合法性正在消失殆尽的时代,是俄罗斯民族大变革的前夜。

本书关注这一历史关键转折时期,俄罗斯内部结构的演变,由此考察大变革前夜(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俄国现代化进程启动前),俄罗斯帝国和社会面临的诸多紧要问题和命运挑战。

《古尔德读本》

编者:格伦·古尔德/提姆·佩吉 译者:庄加逊/曹利群

版本:漓江出版社 2016年7月

格伦·古尔德,称得上是20世纪最具精神魅力的钢琴演奏家之一。他早年蜚声国际,之后录制了诸多著名唱片,其中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等曲目已被奉为当世经典。作为一个演奏家的古尔德令无数听众为之心醉神迷,而在音乐之外,关于古尔德的众多传说又增加了他的传奇色彩。古尔德是个公认的怪咖,据说患有社交障碍的他除了钢琴演奏,最喜欢的便是写作。

本书编选了格伦·古尔德最富代表性的文章,包括一些从未发表的作品。按音乐、表演、媒体等辑分类,在编者精心的编排下,仿佛一部完整的古典乐章,精彩呈现了这位音乐怪杰的玩笑与沉思,堪称是对其音乐人生的最好注释。古尔德的文风精灵古怪,与他的钢琴演奏形成奇妙的呼应。无论是关于贝多芬、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评论,还是对于马勒、勋伯格创作的理解,他机智幽默的表达中充满真知灼见。对国内众多的古尔德迷来说,本书是一部缺席已久、期待已久、应当第一时间购买收藏的必读之作。

《寻求空间正义》

作者:爱德华·苏贾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6月

空间不只是一种固定的地理位置或由物质构成的环境,同样也可以是一种决定社会行动的重要力量。就在差不多半个世纪前,列斐伏尔和福柯对社会空间的批判性阐释,导致了一种崭新的空间概念的诞生,使人们认识到空间中充满了政治与特权、意识形态与文化冲突、乌托邦的理想与异托邦的压抑、正义与不正义、压抑的力量与解放的可能。

认识上的这种转变,不仅挑战了空间的地理概念,而且对正义、城市化和资本等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本书中以一个在洛杉矶轰动一时的诉讼法案为切入点,展示了草根阶层对于城市化中市政建设的种种不满,以及对于各方面的正义诉求和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斗争。苏贾坚信“人是空间的存在”这个命题,将人们带向思维的纵深之处——空间正义理论与实践。在这里,苏贾以寻求空间正义为主旋律,以公正的空间权利为基调,拒绝空间隔离、反对空间资源不公平分配。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城市的建设,但也带来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对国内外城市化建设中的空间话题感兴趣的朋友,不可错过这本书。

《恺撒:巨人的一生》

作者: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7月

恺撒在地中海那个广阔的背景下,丰富但动荡不安的社会如何造就了史上最著名的罗马人?他又是怎样获得空前绝后的领袖魅力的?又是怎样成为一个依靠天资和能力吸引女性的风流人物的?

《恺撒:巨人的一生》或许可以帮助你获得答案。

书的作者戈兹沃西既是古罗马史领域的学者,也是一位职业作家,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有很强的可读性。戈兹沃西根据西塞罗、普鲁塔克、撒路斯提乌斯、苏埃托尼乌斯等人的记述以及恺撒本人的《战记》,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社会的大背景下复原恺撒的一生。在这一本传记中,读者将可以看到恺撒传奇而精彩的一生,也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物的不同形象:男人、政治家、军人和情人。

《量子时刻:奇妙的不确定性》

作者:罗伯特·克里斯 阿尔弗雷德·戈德哈伯 版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年6月

自打量子理论诞生以来,关于它的意象和语言就像一连串无穷无尽的光子一样轰击着我们,诸如多重宇宙、量子跃迁、平行宇宙、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薛定谔猫这样的说法不停地出现在漫画、电影、咖啡杯、T恤衫、小说以及哲学中,不断得到重新解释。

不确定性原理有多不确定?这种量子词汇的密集轰击是做作古怪的,抑或是我们思考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量子理论描述的是一个科学家想象之中的怪诞世界还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哲学家罗伯特·克里斯和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戈德哈伯跨界合作,把量子从一种科学理论变成可以被大众理解的通俗语言,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形象化的语言,追溯了量子理论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量子领域和传统领域的不同之处,探讨了量子在每件事物中的表现形式,还揭示了量子世界的奇异之处及其对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猜你喜欢
古尔德福柯量子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量子纠缠到量子通信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一顿三餐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主体的黄昏:福柯视觉理论中的镜子与画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跳出格局
格局
格局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