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10-26 12:25姚贵轩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针灸科山东菏泽274000
关键词:中风康复训练缺血性

姚贵轩(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针灸科,山东 菏泽 274000)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姚贵轩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中心医院针灸科,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病例来源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1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手段基础上给予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中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改善了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效果,安全有效。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神经功能

缺血性中风属于现代医学中脑梗死的范畴,脑梗死急性期往往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术后给予对症支持治疗[1]。缺血性中风往往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大家公认的时间是从发病后3周至3个月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采用积极的干预措施往往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2]。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选择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在中医证候评分、神经功能、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科学评价两组的疗效,验证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可行性、有效性,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为开展确有疗效的中药院内制剂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病例来源

病例来源从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10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手段基础上给予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中风功能评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该化裁方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恢复期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

1.1.2诊断标准

缺血性脑中风的西医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出现头痛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并伴有局灶症状和体征者。颅CT、MRI证实脑内出血改变。CT应用为首选检查,头颅CT扫描证实脑梗死及其部位。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二代标准),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辨证标准:采用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的是传统的干预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干预手段基础上给予的是针灸联合康复训练。两组患者都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生命体征,被动康复训练,恢复期中晚期患者,多活动,主动康复训练。有吞咽困难或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者,则留置胃管给予营养,保证每日热量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48小时[2-4]。观察组病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四肢关节被动训练、主动-辅助训练、以及主动训练,同时鼓励患者利用健肢帮助患肢进行被动运动,如桥式运动、床上体位转移。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4个疗程。针刺取穴:肩髃、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阳陵泉、丰隆。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施以补泻手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4个疗程。

1.3评价标准

分别于发病后3周、3个月后对患者的病类诊断进行评分,评定疗效。疗效评定标准选择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的研究”课题组(二代标准),诊断分级: 1~13分为轻型;14~26分为普通型;27~39分为重型;40分以上为极重。

治疗前评分与治疗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以百分数表示。基本恢复:≥81%。显著进步:56%~80%。进步:36%~55%。稍进步:11%~35%。无变化:<11%。恶化:计算数值为负值,甚至死亡。总有效率=(基本恢复+显著进步+进步+稍进步)÷总人数×100%[5]。

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F-36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观察时间节点为治疗前和治疗后[6]。

2 结 果

2.1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比较表

2.2中医症状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表

2.3临床效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8%,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表

3 讨 论

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属于血瘀于脑府,致使脑髓壅滞,元神被围,神明被蒙,五脏失统,六腑气闭,肢体失和,病机虽然复杂,但总不离瘀血之一端;清·唐容川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化之机,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指出:“瘀证”贯穿于疾病(缺血性中风)的始终[7]。“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方药分析”,统计处理了近20年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用药情况,活血药所占比例最大,几乎占据总体用药的四分之一。

但针灸联合康复训练与其他治疗中风的活血化瘀类方相比,在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方面仍相对很少:基础研究薄弱;应用的时间窗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的作用机制、辨证标准和疗效标准的统一、临床的加减应用、观察指标的针对性、检测项目的深度等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8]。故将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设计应用于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瘀血阻络证,以扬长避短。采用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临床验证该方的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

笔者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晕厥中风类方用药规律为依据化裁方中药物,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为考察方剂的工具书,以主治中含有“瘀”、“晕厥”或“中风”为搜索条件,检索该书中收载的方剂,总结这些方剂的用药规律,与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比对[9]。

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出血行中风恢复期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

3.2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有正性肌力和血管扩张作用,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改善左室功能,心血管效应与剂量有关,小剂量时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当剂量加大,其扩血管作用也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强。米力农治疗心衰的作用是可靠的,减少药物剂量及缩短给药时间可提高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多巴胺除了增加心肌收缩力外还增加心排血量,当剂量为2-5 ug/(kg.min)时,除具有兴奋多巴胺受体作用外,还有兴奋β受体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排血量增加,但心率不变,联用袢利尿剂剂量,呋塞米5~40 mg/h静脉泵入,可增加肾脏血流,提高利尿的效果,尿量明显增加,胃肠道淤血减轻,腹胀逐渐缓解,食欲增加,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3米力农联用呋塞米和多巴胺静脉泵入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的疗效,总有效率达91%,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射血分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量泵给药剂量、速度准确控制,并可随时调整给药的剂量,患者依从性好。速尿与多巴胺不宜配伍使用,这样分组泵入可解决此项问题,并达到利尿合剂的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邝贺龄.内科急诊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90.

[2] CusickDA,PfeiferPB,QuiggRJ.Effectsofintravenousmilrino nefollowedoutcomeandrehospotalizationratesinpatientswit hsevereheartfailure[J].AmJCardiol,1998,82(9):1060-1065.

R246

B

ISSN.2095-6681.2016.12.091.03

猜你喜欢
中风康复训练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