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致邓锡良信札

2016-10-26 07:25
中华书画家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李苦禅西画书信

□ 刘 笑



李苦禅致邓锡良信札

□ 刘 笑

李苦禅与邓锡良

李苦禅致邓锡良信札

李苦禅(1899-1983),中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大写意花鸟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李英杰,字励公,山东高唐人。早年在北京大学附设的“画法研究会”师从徐悲鸿先生学习西画,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学习油画,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学习国画,1930年应林风眠校长之聘赴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任北平艺专教授,1950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国画教授。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有雄浑、朴厚、豪放的艺术特色,极具民族气质,既具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符合时代发展的创造,树立了大写意花鸟画的崭新风范。

这封信是李苦禅先生致北京大学教师邓锡良与学生们的一封信,写于1957年。当时,花鸟画教学因被批判为表现封建士大夫情趣的艺术而删减、革除,大多数花鸟画家被剥夺了讲课的权利而去从事其他工作。李苦禅在这一时期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的教学课程被取消,并被安排去画陶瓷画(不许题名字)、到工会去卖电影票。他的学生因在报章上看到关于此事的采访和报道,写信安慰老师,这封信就是李苦禅的回复,言语间亲切、真诚。

事实上,李苦禅在此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境况远比信中所说要严峻得多,每月只有极少的生活费,甚至不得不变卖一些东西度日。而最令他苦闷的还在于整个社会对艺术、对传统艺术认识的偏差,他花费心血精研中国写意花鸟画,如今却被认为是落后分子。

这封信也可以看作是李苦禅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与艺术观的一个简短论述。他在信中所说的“大凡一切学术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弹性的,常常在中途上会风摧雹打”,就因为写意花鸟画被误读有感而发。在时代文艺思潮的影响下,花鸟画要求与社会主题发生直接的关联,表达宏大的政治主题,否定个人情感意趣的表达。对于花鸟画的这一境况,李苦禅认为是其发展道路上遭遇的曲折,是历史的考验。他坚定地认为只要“认清了一切事项:文化、工业、技艺、学术等等,将我们人生澈底下来,便大胆的去作(做),即便发生偏差波折,我们的方向与动机总是不错的。任他们有权威的尽管来摧毁压制,我们的业务即是我们的权威”,这显示了李苦禅在特殊时代下对艺术方向无与伦比的坚定自信。

他的自信来源于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的真正确认与估价。从传统中来的李苦禅有着书法、戏剧、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并灌注到对写意花鸟画的研究之中,例如他认为“京剧是写意的戏,写意之理当在其中”。李苦禅有强烈的承受能力,豪气而仗义,善良忠厚又有些内敛。在抗战时期李苦禅为地下党筹集经费,扛住日本宪兵的严酷审讯,刚毅、坚韧地坚持民族大义。如今,他事业、生活受阻,仍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艺术的气度格局。在其后的“文革”时期,也能确保人的尊严与写意花鸟画的美学立场。在他看来,这是做人的原则。

李苦禅始终对艺术满怀虔诚,是“从来想不到个人名利的一位画者”。他在书信中叙述了他的贫苦出身、教读生涯、师生情谊等,作为一个艺术家,李苦禅尤为清晰地知道艺术家在自己生活的时代该如何画画。理性地维护艺术应有的独立与自觉意味着陷入生活的困境,努力保护艺术世界的天真而遭受道德上的谴责,李苦禅在艺术里一切都进行得那么诚实和正直,真切地把自我的命运与花鸟画的命运关连在一起。他在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脱离社会历史环境,看似个人化的表达背后,是对其所身处的生活及时代的关注。

事实上,李苦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守旧派,一来他早期就跟随徐悲鸿学习炭笔画和西画,有写生的基本功力,教学时也涉及“平面构成”等西画的新语法。二来他的艺术充盈着创造活力,在直抒胸臆的基础上加入磅礴气势,全然伟大的审美格调暗合了20世纪的时代需求。因此,他的艺术主张是在经过中西两方面的实践之后成熟的判断与坚持,他的艺术实践是对所处社会历史环境深刻觉察的明确选择。因而他有把握对学生说“我们的业务即是我们的权威”“迟早是成功的”。

而如果回到信件本身,仍有必要仔细欣赏一番书法之美。他的这封书信平率自然、娓娓道来,正是画家内心的真实的情感表达。尽管是绘画名家,但李苦禅的书法一向为人所称颂。他把书法当成一辈子的功夫,从无间断。早期心仪碑学大师沈曾植的书风,心慕手追,后广泛汲取诸名家法帖和金石碑版,将行书、草书融合隶书,南北碑及章草为一炉,并以画意出之,别开新境。李苦禅对书法有诸多新颖的认识,例如他认为“楷书”的意思是“楷模书体,一个时代的书写楷模”。他认为“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字是画字,画则靠写。在李苦禅这里,字为画所用、画为字所融并不是简单的技法上的借鉴,而是那种自然而然、有意无意流淌出来的东西,是画意、书意的潜伏。这封密密匝匝的书信画意甚浓,跳跃、闪烁充满节奏,他曾将好的书法妙称为“观音”,音就是有韵律、有节奏,充满音乐感,亦是他对书法神圣与崇敬的隐喻。

在这封写给学生的信中,李苦禅不设防地把心境解严,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想法与理想,不打什么草稿,边想边写,随意自然,更流露出亲和、真诚的感染力。

在投身于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李苦禅始终对学生保持着师徒相授的情谊。他在信中也说,除了学校的学生,在课外也资助不少学生。作为老师、师傅,他长期与各地的学生保持不间断的书信交流,除了通过书信交流艺术,讲解和演示笔法,鼓励和赞扬学生的进步之外,更通过书信支持和关切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殷殷之情如若慈父。这种支撑和关切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帮助,更有心理上的人格教育与影响。就在写这封信的前一年,邓锡良拜李苦禅为师,此后是长达近三十年的随师学艺。■

责任编辑:韩少玄

猜你喜欢
李苦禅西画书信
李苦禅的豁达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画出激流的声音
中国艺术陶瓷创作应坚持民族化的方向
共 筑
如何有效进行高中美术的教学
新疆早期西画发端概述
培养中学生对国画拥有“审美”的眼睛
李苦禅赠画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