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看遵义

2016-10-26 15:40王翔
中国报道 2016年10期
关键词:娄山关渡赤水遵义会议

王翔

贵州是红军长征历时最长、发生重大事件最多的省份。遵义会议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

80年前,一支疲惫不堪、面临困境的红色军队在遵义突然找到了转机。遵义会议谱写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诗最为精彩的乐章,从此之后,红军有如神助,在遵义会议后演绎了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强渡乌江的军事奇迹,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铁桶般的围追堵截,转危为安。80年后,本刊记者随“搭建文化桥梁,缔结国际友谊——和平之旅驻华使节重走长征路”一行,重访红色故里,在“醉美遵义·红色圣地”感受当年党的领导人在艰苦时期的艰难决策和红军将士血雨腥风的峥嵘长征路。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走进遵义会议会址,这幢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是当时遵义城里首屈一指的宏伟建筑。高墙垂门,巍巍峨峨。该建筑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把这里作为红军总司令部驻地。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漫漫长征路。长征初期,“左”倾“冒险主义”又变成“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当时的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不顾敌人调集数十万大军的围堵,仍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以争取主动。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1935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随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领导人、各军团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相关重要人物共20人聚集到这座主楼二楼的会议室,参加了这次对中国革命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如今的会议室依旧保持了开会时的朴素场景,当年的原物陈列其中。屋子正中是一张栗色的长方形方桌,四周围着一圈木边藤心靠背椅,共20只,当年出席遵义会议的20人分坐于此。陈列馆中的幻影成像生动还原了当时会上激烈争论的情形:会上,首先由中共临时负责人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把失败原因主要归结为客观因素。接着,周恩来做副报告,主要分析第五次反“围剿”中战略战术及军事上的错误。毛泽东同志随后发言,他不同意博古的报告,批评了李德纸上谈兵式的错误指挥。会议经过三天激烈的争论,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这三天,后来被称为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天,它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结束了长征以来“左”倾错误的阴霾,迎来了走向胜利的曙光。

遵义会议纪念馆的大门上,高挂着刻有毛泽东亲笔题字的“遵义会议会址”的牌匾,这是毛泽东给长征沿线革命旧址的唯一题字。“由此可见遵义会议在毛主席心中的特殊位置。”遵义会议纪念馆讲解员王成露说。

遵义市长征学会副会长、党史专家黄先荣介绍说:“此后,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指挥下,红军重新恢复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遵义战役就是遵义会议以后,运用马克思主义新的方针,毛泽东和朱德在苏区总结的运动战、游击战的作战经验,用胜利的成果证明了该军事原则的正确性。”

长征中的首次胜利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了高度机动的运动战——四渡赤水。1935年2月,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攻占桐梓,攻克娄山关。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的首个大捷,由此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2月26日下午,毛泽东策马经过娄山关,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词章《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娄山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是川、黔两省的必经之道,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黄先荣说:“二渡赤水入遵义,娄山关是关键中的关键,当时蒋介石已经派重兵把守娄山关,敌人占据天时地利,还动用大量民力抢修坚固工事。红军必须争分夺秒,在国民党两个师增援之前到达娄山关,这个相当重要。”

96岁的李光是一名老红军,81年前,年仅15岁的他参加了遵义战役。他说:“打娄山关是第二次进遵义了,老百姓特别好,他们知道红军是什么样的队伍,二进遵义后,消灭国民党8个团,红军穿的有了,吃的有了,武器也有了,就四渡赤水。这是我中央红军从反攻以来空前的大胜利,也是反对五次围剿以来一年半中空前的大胜利,是党中央采取了正确军事领导之后的胜利。”

军史专家、解放军出版社编审董保存介绍说:“四渡赤水,是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地区进行的一次出色的运动战。在这次作战中,毛泽东充分利用敌人的矛盾,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指挥红军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界地区,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调动和迷惑敌人。当发现敌人的弱点时,立即抓住有利战机,集中兵力,歼敌一部,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此战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长征如歌80载,遵义旧貌换新颜。遵义会议纪念馆已被国家列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是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如今的遵义,集磅礴浑厚的红色文化、悠远绵长的历史人文、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醇香四溢的国酒文化于一体,是爱国教育的绝佳去处,也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

猜你喜欢
娄山关渡赤水遵义会议
娄山关花海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解说娄山关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夺取长征战略主动权的得意之笔——谈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
军事指挥上的一个杰作——四渡赤水
在遵义会议决议的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