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研究

2016-10-27 06:07毕丽辉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住院

毕丽辉

(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 黑河 164299)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研究

毕丽辉

(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黑河16429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行内科相同药物方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功能等级改善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肺部感染1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中,肺部感染3例、体位行低血压3例、栓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早期康复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一种疾病,需采取及时治疗,与此同时在治疗期间有必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这样才能够使患者的生存状态得到有效提高[1]。本次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63.8±2.4)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3.9±2.3)岁。两组在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需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严密监测患者体征情况,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内容包括。

(1)相关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耐心地介绍病房环境,使患者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同时,对患者讲解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并指导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的基本事项,消除患者的心理疑虑,进而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2)指导患者合理卧床,避免绝对卧床,根据患者病情适当地进行肢体活动,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以被动的方式从远端朝近心端对肢体进行按摩。3天之后,制定合理的起床坐立计划方案,以每3次/d为标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若患者恢复较好,可改为每15 min/进行1次。

(3)1个星期之后,指导患者下地进行室内活动,在活动期间如果患者有不良反应发生,需停止活动。

(4)若患者病情恢复较好,可指导患者进行走廊活动,适当地加长活动的时间。当明确患者可自主活动,却生活质量改善良好后,需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测,在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之后,可出院;出院前,需叮嘱患者来院进行定期检查。

1.3判定标准

以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医护前后的心功能等级情况进行评价;同时,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评价[2]。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2.4±0.6)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7.8±0.8)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对比

在心功能等级改善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对比 [n(%)]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肺部感染1例、体位性低血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中,肺部感染3例、体位行低血压3例、栓塞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影响,临床研究表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3]。本次重点提到早期康复护理。在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注重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知识教育方法的服务,进一步着重强调康复运动锻炼。之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为的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有学者经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这与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4-5]。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在心功能等级改善效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65%,明显要比对照组的16.28%低。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1]翟慧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2,21:2004-1996.

[2]卜庆锋.刘 杰.李法祥.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4,16:1495-1496.

[3]张依群.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对医护满意度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04: 466-468.

[4]张 静.周 彬.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3,17:3478-3479.

[5]廖新学,马 虹.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8(03):153-155.

本文编辑:徐 陌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02.051.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功能住院
妈妈住院了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参蛤散对腹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